搜索到582篇“ 儒家理想人格“的相关文章
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被引量:4
2023年
从内圣外王的视域看,先秦儒家包含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类型,即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内圣外王。汉代儒家把主体的自我创造局限于纲常名教之内,对于主观的自我认同的道德修养也持戒备态度。宋明新儒家理想人格上呈现出由主体的自我创造向主观的自我认同转变的趋势,并进一步强化内在德性及其超越依据。现代新儒家重视内圣外王,在理想人格的论述上受时代影响表现出推崇主体的自我创造的倾向。确立个体的独立地位,主体的创造与主观的认同相互为用,是儒家理想人格实现现代转化的必然路径。
李祥俊
关键词: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
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被引量:1
2023年
内圣外王的核心含义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内圣外王一词最初并非出于儒家经典,在宋明新儒学之前的千余年里也未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但在近现代学者那里却将其作为儒家思想以至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根本。过去的研究往往从内圣、外王二分的视阈讨论儒家理想人格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所谓内圣强、外王弱等观点,本文认为这种内、外划分对于理解儒家意义上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并不充分,而主张儒家理想人格可以分为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基本类型.
李祥俊
关键词:内圣外王理想人格自我创造儒家经典
儒家理想人格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格塑造影响研究
2023年
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学说思想广博深邃,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修养目标,追求人格境界的不断完善,这对当今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与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自警自省潜能,强化笃实躬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章敬峰
关键词:儒家理想人格个体人格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中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传承——以《论语》十二章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阐述中华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内涵,总结得出“君子”是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被普遍认可的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典范,具有普世价值和教育意义。以部编版教材必修课文《论语》十二章为例,进一步探究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对“君子”这一儒家理想人格的传承及其相关阅读教学策略。
杨柳青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论语
书法中的儒家理想人格
2022年
理想人格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完美人格形象,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理想人格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是指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概而言之,“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至诚”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理想人格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与书法濡染融合、息息相关,具体呈现到书法中,则有众多方面的映像,既构建了以人传书的藻鉴体系,亦导致书法主体论长期缺位,得失参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刘兵
关键词:儒家书法君子中庸人格
“志气观”与人格教育:儒家理想人格的克服和超越
2022年
理想人格之境是儒家内在仁义求索和外在德性践履的终极追求。当今,学校教育的缺位及人格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志”不明、“气”不足。以孟子“志气观”为借鉴,注重个人之“志”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的正确引导,推进动心忍性的人格教育氛围的积极培育,实现人格教育、善性教育目标的理性回归,对当今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有重要的启示。
刘大卫
关键词:儒家圣人大丈夫人格教育
儒家之“义”的三重维度——兼论儒家理想人格的尚义特质被引量:1
2022年
义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尚义是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从本质内涵看,“义者,宜也”是对义的通行解释,但义除了有适宜、恰当的“善善”之意外,也有断制、制裁的“恶恶”一面。从形上依据看,义自发生之时,就已具备天道、天理与人心、人性之形上依据,是人禽之辨的重要区分点,孟子将义提升到与仁同等重要的地位,宋儒那里的义又进一步具备了本体的地位;从伦理价值看,儒家的尚义思想生发出了见利思义、舍身取义、集义养气等重要品格和修养方法,塑造了传统士人担当有为的道义精神和主体自觉的独立品格,对于新时代理想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姜波
关键词:儒家义利之辨舍生取义理想人格
儒家理想人格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理想人格一般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所倡导的完美人格典型,是人们所向往到达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作为一定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范式,体现着一种价值追求,迸发出强大的感染力。儒家理想人格包含“君子”与“圣人”两重境界,其内...
李香凝
关键词:儒家理想人格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韩儒家理想人格比较研究 ——以君子和士人为中心
何元航
文献传递
儒家理想人格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被引量:1
2020年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人格心理学流派众多、角度不同,其很难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人格问题。这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从儒家思想中寻找依据,尤其需要借鉴儒家理想人格的根本内涵和实现途径。从"十六字心传"引出"阳明心学",明确"知行合一"是克制私欲的途径;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以"修身"为本,提倡反求诸己、为己之学";致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而"用诚"是儒家独有的,大学生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自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养成健全人格
霍明达霍向东
关键词:大学生儒家思想人格心理学

相关作者

李祥俊
作品数:104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儒家 儒学 熊十力 北宋 书法
祖国华
作品数:46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儒家 礼乐教化 思想政治教育 辩证 儒家理想人格
朱义禄
作品数:75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黄宗羲 理想人格 圣人崇拜 浩然正气 文化研究
杜杰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理想人格 教育学意义 儒家理想人格 公平 价值观
许波
作品数:53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进化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发展 文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