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5篇“ 华严宗“的相关文章
华严宗“无情”佛性观辨析
2024年
学界通常认为,华严宗主张“无情无性”的佛性观,并将华严佛性观排除于中国佛教“无情有性”思想之外。但从唐代华严文献的内容分析可知,华严宗明确主张“无情有性”,并将其视为已“圆教”的独特标志;与此同时,华严宗的“无情”佛性观又呈现出包容性品格,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认识华严宗的这一佛性观内涵,对于全面把握乃至重新认识中国佛教“无情”佛性思想的发展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曹振明
关键词:中国佛教无情华严宗
隋唐华严宗般若理想美学探论
2023年
中国化佛教华严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独特而深远的,体现到美学方面,主要以体系化的理论,建立了一种理想的美学形态。就华严宗的实际存在而言,它列于隋唐中国化佛教各理论之中,属于思想体系最为精密庞大之一种,美学蕴涵异常丰富,其理论特色主要聚焦于般若化理想美学,提出“法界缘起”“六相圆融”“十玄门”“五教义”等美学命题,这些对推进中古美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赵建军
关键词:华严宗般若
梦喻:禅华严宗心性理论的差异
2023年
华严宗都借助梦喻来阐发心性学说。两者使用梦喻的不同方式,反映出双方心性理论的差异。禅主要通过强调梦、醒无法共存,指明心识活动与般若智慧对立的一面。华严系思想家则借助睡梦同清醒的关联,来呈现心识与佛性贯通的一面。
聂清
关键词:禅宗华严宗
华严宗法界范畴的演变与发展
“法界”是华严佛学的核心范畴,当代学界对华严佛学“法界”的诠释多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大多从“四法界”出发去概括“法界”,并将其看作是华严佛学的本体。然而,华严“法界”范畴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有其...
王晶
关键词:华严法界缘起圆融
唐代华严宗道统构建省思
2022年
学界一般认为,以杜顺为首的华严宗道统是唐中期以后逐步构建的。但传世文献和碑刻资料显示:杜顺的华严宗道统地位受到尊奉和推崇并不是唐中期突然出现的,而是此前即已获得承认和尊崇;换言之,自唐初的智俨开始,唐代华严宗即已开启了道统的自觉构建,经过几代华严宗人的持续努力,其道统构建最终在唐宋之际取得巨大成功。华严宗此一道统自觉史迹为学界重新审视中国佛教研究中的“派模式”问题不无裨益。
王雪梅曹振明
关键词:唐代宗派华严宗道统
试论华严宗的“真心”本体论
2022年
华严宗思想以法界为体,又以“四法界”为表达《华严经》究竟旨趣的学说。然华严宗诸多所诠之义,皆从一心而出,乃是华严宗所说“一真法界”,亦即自性清净圆明体之“如来藏”。且作为本体意义的“一真法界”,也具有“知”的认识性和“用”的能生性,自在作用,具足种种德相,故所诠诸义及无尽无碍的法界诸相皆是一心所现。实际上,“一真法界”与“法界”本是一种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关系。“四法界”的全体,及至究竟的立场,则只是唯一、真实的法界——即“一真法界”所代表的佛之本性觉性。因此,唯有“一真法界”可以包括、统合任一法界。在这样的立场上,通过对“真心”之本体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明白一心通达、圆融无碍、心佛众生本无差别的思想。
王国庆
关键词:华严宗真心本体论
华严宗与禅“体用”观之管窥
2022年
在佛教思想体系中,华严宗与禅的理论反映了较高的中国化思想,其中将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引入到中国佛教派思想之中。就学理而言,“体用”被作为基本范畴之一,对各派的哲学理论及修持理论建构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各派思想体系中,又凸显出不同的特色。
吴小丽
关键词:华严宗禅宗
净源与义天:宋丽华严宗的互动及共荣被引量:1
2022年
华严信仰因为受到新罗、高丽王室重视,在朝鲜半岛成为主导性信仰;而宋朝华严宗在唐武灭佛后一蹶不振,到宋神时期尚未复兴。晋水净源通过江浙舶客将声名远播海外,甚至传法于高丽王子僧统义天,义天应其力邀入宋拜师求法护法,其行为与实力襄助振动朝野,极大提升了净源声誉并促进宋华严宗复兴。宋、高丽华严宗通过净源和义天的互动而共同繁荣。
吕肖奂
关键词:华严宗互动共荣
华严宗法界缘起观与苏菲主义显化论——以井筒俊彦“东方哲学”的视角
2022年
华严宗以性起为中心的法界缘起观具有依体起用的本体论模式,其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观更成为独具特色的佛教思想理论。无独有偶,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的显化论也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和类似观点。本文依据井筒俊彦“东方哲学”的相关诠释,在两种学说之间进行核心概念的哲学比较,以揭示二者在诸多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点,并指出两种思想体系的根本之处在于对纵向垂直因果关系和横向水平因果关系的融合。
王希
关键词:因果关系
宋明时期苏州报恩寺华严宗传承考述
2021年
苏州报恩寺是宋明时期吴越地区的华严宗首刹,其前身孙吴通玄寺为苏州历史可查证的最早的寺院。吴越时期,钱氏在通玄旧址新修报恩寺。南宋淳祐年间,报恩寺被理赐名为“贤首教寺”,是华严宗五山之首刹。鉴义佛日崧公为贤首教寺开山初祖,是华严中兴之祖晋水净源第七代法嗣,由其开启了报恩寺的华严宗传承统绪。崧公有弟子秀公,再传弟子有南轩处薰,处薰于元初住持并修复报恩寺。其后,别传传教住持报恩寺,从事寺院的兴修与田产的扩增,使得报恩寺成为当时吴越地区重要的华严宗寺院。接替传教的为无言广宣,他从多方面振兴报恩寺。古庭善学也是报恩寺重要的华严宗僧人,在法源上属于南山、宝觉一系。明初,德岩净行住持报恩寺,其善解《楞严》诸经,亦是南山、宝觉一系的华严宗僧。德岩有弟子源浩,继任报恩寺住持。明正德以后,报恩寺的华严宗传承已趋晦暗。
孙少飞李明轩
关键词:华严宗传承

相关作者

韩焕忠
作品数:171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佛教 庄子 《庄子》 中国佛教 佛教中国化
方立天
作品数:95被引量:4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印度佛教 佛教 中国佛教 心性论 《大正藏》
杨维中
作品数:64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佛教 考述 唯识学 新论 中国佛教
汤凌云
作品数:49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研究主题:华严宗 新月诗派 中唐 审美 大乘佛学
姚彬彬
作品数:65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佛教 章太炎 唯识学 禅宗 缪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