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09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章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 刘社兰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 2024年
- 2023年5月以来,儿科呼吸门诊、急诊经常接诊咳嗽、喘息症状的小朋友们:“大夫,我们宝宝咳嗽的特别严重,都睡不了觉!”“大夫,我们家宝宝怎么一呼吸就有吃味叽味的声音?”“大夫,我们宝宝都咳嗽1周了!”经过诊查,不少儿童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 彭博
- 关键词:喘息症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咳嗽接诊
- 7问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 2024年
- 最近几个月,各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轮番上阵,儿童呼吸道感染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孩子都不幸中招,其中很多咳嗽、气喘的孩子查出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家长朋友们对此非常疑惑不解又焦虑不安,以为是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病原体,今天就为大家揭秘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相关问题。1.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最早1956年从大猩猩的呼吸道中分离出来,1957年从婴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来被发现,是一种直径为150~350nm的包膜病毒。
- 代佳佳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焦虑不安呼吸道标本包膜病毒
-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
- 本发明涉及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属于医药领域。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老年人、婴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呼吸道感染,尚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药物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该疫苗是以腺病毒为载体,表达...
- 魏霞蔚逯光文程平杨静云杨莉李炯王玮赵志伟魏于全杨金亮王震玲沈国波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关的lncRNA研究进展
- 2024年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肺部感染是人类健康的一大负担,至今无特异的疫苗和(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有效的防治,并且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1ncRNA)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宿主-病毒相互作用的关键调节分子,有研究发现lncRNA在RSV感染后出现差异性表达,部分通过促进宿主的免疫细胞成熟、调控免疫分子、调控RSV的基因或蛋白表达来影响RSV的复制,很可能是RSV感染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和(或)治疗靶点。本文对RSV感染进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的lncRNA进行综述,以加深对lncRNA参与的RSV感染机制的理解。
- 刘艺李竹刘代顺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免疫呼吸道合胞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 2024年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主要危害婴幼儿、幼童及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健康。在全球范围内,RS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需住院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1],同时,在老年人群及免疫功能不全者中,此病毒亦频繁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患[2]。RSV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涵盖从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至重症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3]。其病程及严重程度在不同年龄段及健康状况各异的人群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4]。
- 朱晃杨广民
-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公共卫生安全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7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咽拭子标本进行RSV、人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分析RSV感染病例的人群分布、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等。结果共收集3145例患儿咽拭子标本,检出RSV感染366例,检出率为11.64%。RSV感染病例中男性208例,女性158例;年龄1个月~10岁,年龄中位数2(1,3)岁,以2岁及以下患儿为主(218例,占59.56%)。病例数高峰期出现在2023年4—5月(276例,占75.41%)。单纯RSV感染318例(占86.89%),混合感染48例(占13.11%)。病例临床症状以咳嗽(345例,占94.26%)、发热(312例,占85.25%)、喘息(139例,占37.98%)为主。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及血小板计数大多在正常值范围,超敏C反应蛋白主要表现为升高(184例,占50.27%)。临床诊断前3位依次为支气管肺炎(208例,占56.83%)、急性支气管炎(93例,25.41%)、急性毛细支气管炎(39例,占10.66%)。结论RSV感染病例主要为2岁及以下儿童,感染类型以单纯感染为主;临床特征以咳嗽、发热和喘息及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临床上应予以关注,以降低重症发生的风险。
- 张盈杨丽蓉王晨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且最重要的病原体,也是造成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RSV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重者可合并肺出血或其他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2]。RSV感染也可引起呼吸系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增加哮喘的发病率[3]。
- 徐东黄永建舒赛男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机制
- 大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的疗效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大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4~6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42只,采用RSV Long株感染Balb/c小鼠,构建RSV感染动物模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42只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7只,根据人与动物药物剂量换算方法确定给药剂量。按给予药物情况不同命名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病毒对照组(生理盐水)、利巴韦林组(利巴韦林45 mg/kg)、大黄低剂量组(大黄35 mg/kg)、大黄中剂量组(大黄70 mg/kg)、大黄高剂量组(大黄105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滴鼻感染RSV持续2 d,灌胃给药3 d。灌胃结束后,禁食12 h,处死小鼠取肺叶。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冰冻切片检测组织中病毒荧光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内呼吸道合胞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RSV-GFP)表达水平,病毒空斑实验法测定组织匀浆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内病毒基因(RSV-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肺泡壁较薄,血管周围未见炎细胞浸润性现象,病毒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间质增厚,组织毛细血管淤血,肺泡壁炎细胞浸润,利巴韦林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较病毒对照组病变程度均有减轻。利巴韦林组、大黄低剂量组病毒荧光强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降低。(2)5组小鼠RSV-GFP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00、36.25,均P<0.001)。大黄中剂量组(0.67±0.06)、大黄高剂量组(0.71±0.08)RSV-GFP表达水平较病毒对照组(1.00±0.00)低(均P<0.05),利巴韦林组(0.25±0.02)、大黄低剂量组(0.25±0.03)RSV-GFP表达水平均较大黄中剂量组(0.67±0.06)、大黄高剂量组(0.71±0.08)低(均P<0.05),且利巴韦林组RSV-GFP与大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巴韦�
- 王秀丽陈美汐申淋潮王艳玲燕春卓王自辉张瑞李姣阎雪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BALB/C小鼠
-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特征与治疗
- 2024年
- 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新生儿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分析儿童的病情特点。在分析后,研究人员针对儿童进行常规用药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估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啰音等症状,75例患儿存在咳嗽症状,69名患儿存在气促症状,59名患儿存在啰音症状,新生儿病情状况复杂,多症状表现明显。在治疗完成后,94名患儿的病情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指标改善,总有效率为90(95.74%)例,其余4名儿童病情有所好转但为达到治愈标准,继续接受治疗。结论:本研究对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常表现出咳嗽、气促、啰音等多种临床症状,且病情复杂,症状表现明显。通过常规用药治疗,94例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指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95.74%。这表明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至关重要,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李秀叶
- 关键词:肺功能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