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53篇“ 平台骨折“的相关文章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
2025年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提供给两组患者,并对患者实施为期六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的HSS、Lysholm评分显著更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指标显著优于参考组;此外患者的康复积极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丁建辉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护理
基于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分析采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9,给予膝前正中入路治疗)、实验组(n=59,三柱分型理论治疗)两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治疗疗效显著更高;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更短;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关节活动度(ROM)更高,反复起坐实验(CRT)时间更短,膝关节评分(HSS)功能评分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裴华刘容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5年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取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加入多元化康复模式。结果 护理前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无差异,P>0.05。护理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分别13.33%、40%,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差异,P>0.05。护理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93.33%、60%,P<0.05。护理前,两组自护能力无差异,P>0.05。护理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依从率分别100%、66.67%,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实施多元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魏凤云方存艳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干预效果
双反牵引与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双反牵引辅助微创闭合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检索式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收集双反牵引微创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位研究人员各自提取,对所提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7篇,总纳入患者511例,其中微创组患者234例,切开组患者277例。结果显示,微创组在术中出血量[MD=-2.55,95%CI:-3.94~1.17,P<0.01]、住院时间[MD=-0.54,95%CI:-0.75~-0.33,P<0.0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MD=0.71,95%CI:0.50~0.91,P<0.01]、骨折愈合时间[MD=-0.39,95%CI:-0.70~-0.08,P=0.01]、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6~0.57,P<0.01]和切口并发症[OR=0.26,95%CI:0.10~0.68,P=0.006]优于切开组,2组在手术时间[MD=0.03,95%CI:-1.54~1.61,P>0.05]、术后负重时间[MD=-0.92,95%CI:-2.14~-0.30,P=0.1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0.78,95%CI:0.31~2.00,P=0.6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反牵引辅助微创闭合复位接骨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
梁浩霍宇航王霜丛龙旭范小龙王玉路
关键词:胫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贵州省建筑医院收治的94例CTPF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与后倾角,术前、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开始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可维持CTPF患者的膝关节平稳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刘洋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植骨生活质量并发症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临床疗效分析及手术入路探讨研究
2025年
本文深入探讨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在不同手术入路下的多样化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详尽且回顾性的分析。并将其分成了三个小组,即前外侧入路组(A组,共32例)、双重入路组(B组,共31例)和后内侧入路组(C组,共29例)。比较这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包括具体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 B组选用双重入路,其操作时间显著长于A组合C组,但其骨折愈合速度却比其他两组好。结论 双重入路径能够实现更好的复位效果和功能恢复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潘鹏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临床疗效并发症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1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危险因素。结果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0例患者中,HSS评分≤69分19例,占23.75%。膝关节功能稳定性试验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试验评估中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19例,占23.7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hatzker骨折分型、是否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是否进行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hatzker骨折分型Ⅳ~Ⅵ型(OR=1.863)、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OR=1.699)、术后并发症(OR=2.204)、未进行康复训练(OR=1.745)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Ⅳ~Ⅵ型骨折、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存在术后并发症、未进行康复训练等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周浩霖刘青春
关键词:影响因素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稳定性比较及临床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稳定性及效果。方法研究于2019年1月-2024年1月选择7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方式为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后内侧5孔重建钢板固定,B组为外侧锁定钢板+内侧3枚空心螺钉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变化、关节稳定性以及临床效果。并根据生物力学实验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不同载荷下内侧平台骨块的垂直位移、最大失效载荷。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更短,术后感染率和术中出血量较A组更低(P<0.05);两组术前H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B组的HSS得分高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35/35),较A组的94.29%(33/35)更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载荷-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具有积极效果,而联合内侧3枚空心螺钉固定较之于后内侧5孔重建钢板固定的疗程更短、感染率更低,更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李科伦陈学文周忠琪王明明陈志豪吴珊鹏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生物力学胫骨骨折稳定性
腓骨近端骨折对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腓骨近端对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力学影响。[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导入SolidWorks软件,模拟3种不同胫腓骨形态,分为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胫骨后外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腓骨完整组(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ith plate fixation and intact fibula,IF)、胫骨后外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腓骨骨折组(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ith plate fixation and fibular fracture,FF)。在施加250 N、500 N、1000 N轴向载荷状态下,模拟日常活动中不同受力情况下内固定受力及胫骨骨折模型的位移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IF组与FF组钢板与螺钉的Von Mises应力随着载荷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在250 N、500 N、1000 N载荷下,IF组钢板[(20.3±1.5)MPa vs(28.5±1.6)MPa,P<0.001;(42.3±1.6)MPa vs(59.4±1.7)MPa,P<0.001;(90.5±7.8)MPa vs(123.3±15.9)MPa,P=0.003]及螺钉[(24.4±3.1)MPa vs(35.7±2.5)MPa,P<0.001;(50.2±7.9)MPa vs(70.30±9.6)MPa,P=0.007;(101.1±15.7)MPa vs(143.7±16.4)MPa,P=0.003]Von Mises应力均小于FF组。随着载荷的增大,两组骨折块位移及内侧胫骨平台位移均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载荷下,IF组骨折块的位移及内侧胫骨平台位移均显著小于FF组(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完整的腓骨可以提升钢板、螺钉的整体轴向刚度,使外侧骨折块及内侧胫骨平台更为稳定,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高锦贾鹏吕飞齐岩松徐永胜呼和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关节镜辅助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
2025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辅助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TPF)合并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96例病例资料。采用单盲法随机将其分为关节镜组(膝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传统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48例。两组均给予韧带修复术,并针对不同的Schatzker分型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观察2组手术指标、神经肽Y(NPY)、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CT)、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周,关节镜组疼痛应激NPY、SP、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骨生化指标CT、NBAP、BMP水平高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屈膝最大角度和伸膝最大角度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关节镜组总有效率为97.9%(47/48)高于传统组总有效率的83.3%(40/48)(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的各手术指标和骨代谢指标,降低疼痛应激指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镜下辅助处理骨折优势大于切开复位固定骨折
石磊陈骏峰朱辉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骨折膝关节疗效

相关作者

张英泽
作品数:1,270被引量:9,025H指数:3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流行病学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性别分布
郑占乐
作品数:133被引量:876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骨折 骨折 胫骨平台 微创
徐强
作品数:75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胫骨骨折 微创
陈红卫
作品数:226被引量:1,037H指数:16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 胫骨骨折
张擎柱
作品数:51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疗效比较 股骨转子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