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3篇“ 弹簧圈栓塞“的相关文章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价值
2025年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RI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栓塞效果、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整体栓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RIA的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王伟强王朝晖王茂琳何立俊单培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炎症因子
弹簧圈栓塞治疗小肠动静脉血管畸形出血1例报道
2025年
小肠动静脉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疾病,可能导致大量肠道出血,临床由于诊断困难而难以治疗。在此报道1例小肠大出血患者,通过选择性肠系膜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为小肠动静脉血管畸形,并通过给予弹簧圈栓塞成功止血的病例,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经验。
李欢徐伶俐张鑫吴清明龙辉
关键词:小肠出血动静脉血管畸形弹簧圈栓塞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术后运动性失语1例
2025年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如何保持载瘤动脉通畅,避免产生严重的穿支事件或远端血管闭塞情况,依然是目前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文章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使用2枚Atlas支架“T”型组合辅助弹簧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体大部分栓塞。但术后第2日患者出现严重的远端血管闭塞致运动性失语,虽及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患者出院时仍遗留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为今后对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周红建朱荣坤赵瑞王雄伟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瘤栓塞运动性失语
紫归长皮软膏上清液涂层可脱电解弹簧圈栓塞囊性动脉瘤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紫归长皮软膏上清液涂层可脱电解微弹簧圈(GDC)栓塞囊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手术方法制备23个兔囊性动脉瘤,2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将造模成功的动脉瘤随机分为裸弹簧圈栓塞组(裸组)和涂药弹簧圈栓塞组(涂药组),分别进行栓塞栓塞3个月后行动脉瘤DSA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比较两组内皮完全覆盖瘤口组织情况、瘤颈口新生内膜及内膜下组织厚度的差异。结果共栓塞成功19个动脉瘤,其中裸组10个,涂药组9个。裸组内皮完全覆盖瘤口组织率为83.3%(5/6),涂药组为100.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瘤瘤颈口完全被新生内膜覆盖的12个动脉瘤中,裸组完全覆盖瘤颈的新生内膜上出现微小凹陷(动脉瘤残留)占比为60.0%(3/5),涂药组无动脉瘤残留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45);涂药组瘤颈口新生内膜及内膜下组织厚度大于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5)。结论涂药GDC栓塞囊性动脉瘤能增加瘤颈口内皮及其下胶原组织厚度,减少动脉瘤残留,可促进囊性动脉瘤治愈。
夏璐刘敏张文生石岭刘隆熙于丽丽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Neuroform Atla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处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MCA分叉处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28例(60.87%),未破裂动脉瘤18例(39.13%);所有患者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及随访时动脉瘤栓塞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出院和随访时患者预后情况,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结果46例患者手术操作均成功,术后即刻行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Roy分级Ⅰ级)41例(89.13%),瘤颈残留(Raymond-Roy分级Ⅱ级)2例(4.35%),部分栓塞(Raymond-Roy分级Ⅲ级)3例(6.52%)。5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表现为术后新发脑梗死,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另外1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出院时、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患者均为43例(93.48%),预后不良患者均为3例(6.5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缺血性并发症(如支架内再狭窄)或出血性并发症(如动脉瘤再破裂出血)。30例(65.22%)患者获得6~12个月影像学随访,Raymond-Roy分级Ⅰ级26例(86.67%),Raymond-Roy分级Ⅱ级3例(10.00%),Raymond-Roy分级Ⅲ级1例(3.33%)。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MCA分叉处动脉瘤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范梦妍李菁段传志史怀璋刘爱华孙晓川范锋李进一刘朝徐浩文王林玉姚智强钟海龙张笑闻林日金万佳鑫张楠刘惠翔张佳镁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
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治中心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半年内均无1例复发。结论:对比单独应用弹簧圈,支架辅助弹簧圈对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更好,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佳,且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张小兵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
边支保护技术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锐角型绝对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边支保护(SBP)技术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栓塞颅内分叉处锐角型绝对宽颈动脉瘤(aWNBA)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医学部收治的aWNBA患者23例。患者按支架类型分为SBP组11例和双支架(DSAC)组12例。分析患者术前动脉瘤基本特征(动脉瘤大小、边支夹角1和2、瘤径)。记录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术后采用Raymond-Roy栓塞分级(RROC)、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疗效。复查时再次评估RROC和mRS评分,并记录支架内狭窄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3例aWNBA患者分为大脑中动脉分叉11例、基底动脉尖6例、前交通动脉分叉6例。术前2组患者在动脉瘤基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BP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和术后mRS评分都低于DSAC组(P均<0.05),2组术后RRO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复查时SBP组支架内狭窄比例和mRS评分都低于DSAC组(P均<0.05),2组RRO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结论SBP技术在SSAC致密栓塞aWNBA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狭窄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张化彪张本骏马波周朋利张松孙占国赵亚楠韩新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 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技术相联合应用于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疗效价值和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技术干预,观察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技术+LVIS支架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预后情况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观察组预后情况比对照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以借助LVIS支架+弹簧圈栓塞方式来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进行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疾病预后,还有助于炎症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杨猛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临床疗效
一种弹簧圈栓塞辅助支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圈栓塞辅助支架系统,包括支架以及用于输送支架的输送系统,所述支架包括相连的主体段和头段,所述头段包括周向上依次相连的多个菱形闭环,所述主体段包括轴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粗长杆组以及细短杆组,所述粗长杆组以...
湛忠敏 朱凤磊 张林飞 李文涛 刘婷 毕卫菡
用于弹簧圈栓塞的双标记外周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弹簧圈栓塞的双标记外周导管,包括导管、栓塞弹簧圈、限位装置和显影装置;栓塞弹簧圈和限位装置均置于导管内,显影装置套设于导管上;导管内设有推送杆,限位装置一端与推送杆连接,限位装置另一端与栓塞弹簧圈连接...
许佳润陈旭东赵善铭王文刚王富玉

相关作者

刘建民
作品数:966被引量:5,750H指数:2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黄清海
作品数:549被引量:2,813H指数:2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栓塞
吴中学
作品数:298被引量:1,874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栓塞 颈动脉海绵窦瘘
马廉亭
作品数:669被引量:2,68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融合
段传志
作品数:320被引量:1,41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血管内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