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0篇“ 抗条锈基因“的相关文章
- 小麦抗条锈基因Yr5、Yr9和Yr18分子标记的特异性评估
- 2025年
- Yr5、Yr9(1B/1R)、Yr18基因的自身性状或连锁性状在中国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运用以Avocet S为背景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及其对应基因的载体品种,对Yr5基因的连锁标记STS9/10,Yr9(1B/1R)基因的分子标记AF1/4、D15、20H,Yr18基因的分子标记csLV34、cssfr1~cssfr5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Yr5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STS9/10、Yr9(1B/1R)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AF1/4、D15和20H均能够准确识别不同遗传背景材料中的相应抗性基因;Yr18基因分子标记cssfr2能够准确检测Yr18的非载体材料,并检测出Avocet S*6/Yr5、Avocet S*6/Yr24、Avocet S*6/Yr27三个材料具有Yr18的等位变异。这说明Yr5基因的连锁标记STS9/10,Yr9(1B/1R)基因的分子标记AF1/4、D15、20H能对目的基因进行有效检测,Yr18基因的几个分子标记结合使用不仅能够对目的基因进行有效检测,而且能够识别该位点的等位变异。
- 孙振宇黄亮黄苗苗刘太国
- 关键词: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特异性
- 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及重要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检测
- 2023年
- 【目的】明确云南省小麦主要育成品种抗条锈性及重要抗条锈基因的分布状况,为抗病育种及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于2019—2022年连续3年分别在云南省小麦条锈病常年重发区昆明市嵩明县和曲靖市师宗县2个试验点对73个云南小麦育成品种及拟检测的抗条锈近等基因系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利用分子标记检测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等重要抗条锈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状况。【结果】在73个供试品种中,凤麦34田间表现高抗,占供试品种的1.4%;墨巴66、云麦34、凤麦39、云麦56、云麦68、云麦110、云麦112、滇麦7号、云麦80和云麦83等10个品种表现慢锈,占供试品种的13.7%;其余62个品种表现感病,占供试品种的84.9%。73个供试品种中均未检测到Yr5和Yr15基因,其中,42个品种(占57.5%)检测到Yr9基因,17个品种(占23.3%)检测到Yr17基因,11个品种(占15.1%)检测到Yr18基因,7个品种(占9.6%)检测到Yr26基因,5个品种(占6.8%)检测到Yr10基因。【结论】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整体抗条锈性水平较低,对少数表现慢锈且生产上仍在利用的品种,如云麦56、云麦68、云麦110、云麦112、滇麦7号、云麦80和云麦83等,建议在生产上加大应用。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主要携带的抗条锈基因有Yr9、Yr17、Yr18、Yr26和Yr10等,但抗性均已失效,应压缩应用或与其他有效抗病基因聚合使用,并引入当前有效的抗条锈基因Yr5和Yr15到云南小麦生产品种中。
- 何迟丁明亮李明菊秦世宏王琼仙殷慧莲
- 关键词:成株期抗性评价抗条锈基因分子检测
- 小麦种质C273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 石勇
- 小麦抗条锈基因Yr69的连锁标记开发被引量:2
- 2022年
- 抗条锈病基因Yr69对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小种具有广谱抗性,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加快Yr69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条锈菌小种CYR34对包含340个小麦家系的‘Taichung29/CH7086’F9代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并利用BSA-SNP(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技术对其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重新定位。抗病鉴定结果显示,RIL群体中抗感病家系的数量呈双峰分布,‘CH7086’的条锈病抗性受一个主效位点控制。BSA-SNP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主要集中于小麦2AS染色体末端0~30 Mb的染色体区段。在该基因组区段开发了208个SSR分子标记,利用抗感病小群体从中筛选到14个与Yr69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14个标记对340个RIL家系进行PCR扩增和分子作图,将Yr69定位于2AS111和2AS171之间约7.76 Mb的染色体区段,两侧连锁标记2AS111、2AS171与Yr69的连锁距离均为0.4 cM,并获得2个与Yr69共分离的分子标记2AS117和2AS127,可用于Yr69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杨文静乔麟轶李欣李欣陈芳张树伟常利芳贾举庆贾举庆张晓军
- 关键词:小麦SNP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小麦抗条锈基因Yr52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评价小麦高温成株期(high temperature adult plant,HTAP)抗条锈病基因Yr52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并高抗小麦条锈病品系,为充分利用现有高温成株期抗病资源、提高相关产量性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2转育到轮选987(LX987)、百农矮抗58(AK58)和邯6172(H6172)中。在四川绵阳和陕西杨凌鉴定圃,用小麦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侵染,鉴定抗病基因载体品系和受体品种以及它们的高代家系的成株期抗病性。比对中国春参考基因组,结合Yr52两翼SSR分子标记Xcfa2040(6.8 cM-Yr52)和Xbarc182(1.2 cM-Yr52),在目标基因物理区间内寻找35K SNP芯片标记,并开发成dCAPS和KASP分子标记,对BC_(2)F_(5:6)高代群体进行抗条锈病基因Yr52的检测。【结果】抗病性鉴定和农艺性状评价表明,在19个具LX987背景的BC_(2)F_(5:6)家系中,抗条锈性表现为高抗(IT=0—3,DS=1%—20%)有11个,中抗(IT=4—6,DS=15%—30%)有8个,平均千粒重(TKW)、每穗穗粒数(KPS)、单株有效分蘖(PTN)、株高(PH)和穗长(SL)分别为45.33 g、46粒、7个、113.26 cm和10.05 cm。4个具AK58背景BC_(2)F_(5:6)家系全部表现高抗(IT=0—3,DS=5%—25%);平均TKW、KPS、PTN、PH和SL分别为44.67 g、48粒、7个、96.54 cm和10.17 cm。5个具H6172背景的BC_(2)F_(5:6)家系全部表现高抗(IT=0—3,DS=5%—20%);平均TKW、KPS、PTN、PH和SL分别为43.74 g、49粒、8个、109.72 cm和10.06 cm。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Yr52两翼连锁的分子标记Xbarc182、Xcfa2040和Xwmc557在后代群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8.57%、66.67%和66.67%,并成功开发出1个dCAPS标记Xdcaps-Yr52-1和1个KASP标记Xkasp-Yr52-1,两者在群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3.68%和41.67%。通过比较高抗(IT=0—3)与中抗(IT=4—6)水平家系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IT在0—3的家系平均TKW(P>0.05)、PTN(P>0.05)和KPS(P<0.05)
- 方桃红张敏马春花郑晓晨谭文静田冉燕琼周新力李鑫杨随庄黄可兵王建锋韩德俊王晓杰康振生
-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回交育种
-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条锈病抗性鉴定及H5-2-9-1-1-2成株期抗条锈基因定位
- 由条锈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多年的小麦品种间杂交致使育成的小麦品种条锈病抗病性下降甚至消失,加上小麦条锈菌菌种的频繁变异,导致小麦抗条锈病的遗传基础越来越薄弱。华山新麦草(Psat...
- 侯晨晨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华山新麦草基因定位
- 小麦抗条锈基因Yr10的抗病通路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作为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对国内大部分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为探究Yr10介导的抗病通路,以小麦AvocetS(AvS)和其近等基因系AvS Yr10 NIL(AvS+Yr10)为材料,接种条锈菌CYR31后分别构成亲和与非亲和体系,通过分析含有抗病基因Yr10非亲和体系中的信号分子变化,比较非亲和与亲和体系中抗病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功能,进而解析Yr10的抗病通路。结果表明,在含有抗病基因Yr10的非亲和体系中,RAR1、HSP90和SGT1可能参与抗病基因(R)激活下游的抗病通路。R基因的激活引发活性氧在接菌后早期迅速积累,同时内源SA水平在接菌后出现高峰,随后寄主细胞迸发活性氧,并引起下游病程相关基因PR1表达显著上调,促进植物细胞的坏死,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HR)。总体来说,Yr10的抗病通路为通过R基因的激活后引发SA信号分子,进而影响活性氧的积累,最终诱导下游PR基因的表达和HR反应的发生。
- 高花雨何琪贾劲松丁焱王亚茹王晓静康振生
- 关键词:SA活性氧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苗期抗条锈基因YrCHI的遗传定位
- 2021年
- 小麦条锈病一直是影响我国小麦稳产高产的最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培育持久抗性品种,鉴别并利用优良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前提。来自美国农业部收集的种质PI 90279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品种Chilero自引进我国后,一直对小麦条锈病保持良好的抗性。前期利用澳大利亚春小麦Avocet S(AvS)作为母本,分别与PI 90279和Chilero杂交构建了F_(2)和重组自交系(RIL)遗传群体,苗期利用CYR34小种接种鉴定后发现,AvS/PI 90279的186个F_(2)群体抗感比为1∶3(χ^(2)=0.58,P=0.27),AvS/Chilero的154个RIL群体抗感比为1∶1(χ^(2)=0.84,P=0.19),说明2个材料的苗期抗性均为一对基因控制。利用集群分离分析(BSA)结合小麦高密度660K芯片策略,对2个群体快速进行基因定位,均在染色体7B相同的位置上成功挖掘出大量的与抗病有关的差异SNP,说明2个抗源的条锈病抗性是由同一个基因控制的。此外,AvS×Chilero群体前期基于DArT标记已构建好全基因组连锁图谱,利用该图谱对苗期抗性表型进行遗传定位,同样也将目标位点锁定在7B染色体上,暂命名为YrCHI。从相对遗传位置、条锈病抗性表现以及育种系谱看,YrCHI可能与YrZM103为同一基因。
- 韩金妤刘丹张旭吴启蒙韩德俊吴建辉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 春小麦品种墨波成株期抗条锈基因遗传解析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明确春小麦品种墨波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基础,以墨波与感病品种Taichung29(T29)杂交创建F_(2∶3)分离群体,通过青海西宁市和海东市2个试验点2年田间病圃鉴定,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方法对墨波/T29 F2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群体单株/家系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2个试验点均未呈现连续性分布,但是在不同区段内,群体株系间又表现出较明显的连续性变异,初步推测,墨波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抗性具有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特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墨波的成株期抗条锈性最优遗传模型均为2对主基因遗传,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在海东市试验点用反应型数据分析得到的最优遗传模型为C-6模型2MG-EEAD,即2对等显性主基因遗传,在海东市及西宁市试验点用严重度数据分析得到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C-1模型2MG-ADI,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
- 张调喜闫佳会侯璐姚强郭青云马麟
- 关键词:春小麦抗条锈性
- 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和条锈病遗传分析及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检测
-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影响,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小麦减产。实践证明,控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最有效、经济和环保的措施是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但是目前,由于白粉菌和条锈菌的高度变异性以及小麦的抗...
- 杨金叶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分子检测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井金学

- 作品数:146被引量:683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病 抗条锈性 条锈病 小麦条锈菌
- 李强

- 作品数:391被引量:1,27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菌 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 生理小种
- 李明菊

- 作品数:39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菌 小麦条锈病 生理小种 云南小麦
- 王保通

- 作品数:155被引量:8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菌 条锈菌 条锈病
- 马东方

- 作品数:98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分子作图 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