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70篇“ CAVE“的相关文章
- 与社区共同建造的Cave Urban设计工作室
- 2024年
- Cave Urban是一个由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位于悉尼的跨学科工作室,他们通过创作大型公共装置来探索艺术与建筑的交叉,重点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合作和生态设计。Cave Urban设计工作室的灵感来源于乡土建筑实践所蕴含的社会和文化仪式。他们开发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将建造大型、半永久的公共装置的过程作为社区参与和知识传播的载体。
- 杰德·朗母卓尔(译)
-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生态设计乡土建筑社区参与知识传播
- 纳米材料在石窟寺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
- 2024年
- 纳米氧化物、纳米氢氧化物、纳米金属等多种纳米材料已被研究并应用于多种不同材质的文物保护实践中,这些材料具备特殊的渗透加固、自清洁、抗菌防霉、抗光老化等性质。尽管在目前的石窟寺保护中应用还相对较少,但它们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本文综述了这些材料在石窟寺保护涉及的壁画、石质文物、古建筑等类型文物保护中的主要应用机理、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期望能为石窟寺保护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 谈翔李天晓韩霈泽张瑞苏伯民苏伯民
- 关键词:纳米材料
- 莫高窟第72窟中的凉州圣容像变
- 2024年
- 莫高窟第72窟南墙上的通壁壁画的题材和构图为莫高窟仅见,具有重要的美术史和宗教学意义。通过集中考察其主题、内容、空间结构、叙事线索以及宗教概念,并与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就构图和图像进行比较。
- 巫鸿
- 关键词:刘萨诃莫高窟第61窟
- 岩溶洞穴救援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 2024年
- 完善的岩溶洞穴救援体系、促进岩溶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发展,对岩溶洞穴旅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洞穴救援成果及洞穴救援手册分析洞穴救援要素,结合我国救援主体和洞穴救援技能特性以及贵州实际,构建贵州洞穴救援组织架构及救援响应机制。依据贵州洞穴发育特征和洞穴事故发生概率及性质,部署贵州洞穴救援力量。根据我国救援体制和洞穴救援人员技能需求及其分布特性,建立统一指挥平台和洞穴救援专家库(消防队洞穴救援专家,洞穴协会会员洞穴救援专家),实现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作战。完善的洞穴救援体系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洞穴救援有序高效实施。
- 罗书文吴克华贺卫罗时琴周文龙毛永琴杨桃李坡张远海邓亚东刘宇炫Jean Botazzi张弘智钱治王德远
- 关键词:岩溶洞穴
- 滇西南沧源岩溶洞穴硝洞堆积物来源分析
- 2024年
- 岩溶洞穴是第四纪时期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展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及物质来源分析,对其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及古人类活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了解硝洞洞穴及其周围不同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硝洞洞穴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学等特征对其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洞洞穴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为洞穴外地表较高处的沉积物,其通过片流作用被带入洞穴内进行堆积。其次,还同时堆积有少量灰岩不溶性物质及其经历进一步风化成壤作用后形成的物质,总体可能存在4次进一步的风化成壤作用。此外,也有洞壁崩塌的石灰岩角砾和岩块参与堆积,总体存在4次大量灰岩角砾或岩块参与堆积过程,而最近一次的堆积作用,显然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 石林杨青刘连文刘连文张晋郑妍杨万书邹梓宁郑洪波
- 关键词:黏土矿物
- LED-CAVE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EPC项目中的应用
- 2024年
- 研究一种基于LED-CAVE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建(构)筑物及其环境的三维BIM模型与五面LED-CAVE显示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多人沉浸式的场景漫游功能。通过人机交互逻辑的开发与外部系统集成,应用于建筑EPC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领域,可以实现方案设计的沉浸式体验与交流,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提升方案设计的效率,加快方案设计的决策,为旧街区的改造提升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辅助和指导作用。
- 朱洪昌
- 关键词:CAVEBIM技术EPC
- 溶洞发育隧道进洞方案选择与优化
- 2024年
- 岳圩口岸联线公路位于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沿线岩溶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对于岳圩2号隧道进口左洞ZK7+515.5~ZK7+534隧底溶洞发育,设计单位给出了采用桩筏结构进行溶洞跨越的处治方式,但考虑到工期、成本等因素,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探,在充分了解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后经认真组织施工,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溶洞跨越施工,既保证了工期及质量,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今后同类型工程进洞施工积累经验。
- 傅海彪黄志欢李彦强陈文达
- 关键词:隧道工程喀斯特地貌
- 晋系古建筑“窑顶檐厦”营造技术初探
- 2024年
-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筑中。依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了“窑顶檐厦”技术的分类、功能和技术沿革;以及盝顶式、坡顶式“窑顶檐厦”技术的营造做法;总结归纳了晋系古建筑蕴藏的营造智慧。该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认知、保护、利用晋系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王金平韩笑
- 关键词:晋系
- 穿越充填溶洞隧道加固方案优化研究
- 2024年
- 在岩溶地区建设高速铁路隧道,隧道开挖过程中会遇到岩溶空腔和低承载力充填物等问题,采取超前预加固措施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针对大型低承载力充填溶洞的两种预加固方案,其中大管棚预加固方案使用热轧无缝钢花管进行加固,通过注浆和充填钢管的方式增强围岩强度;小导管预加固方案则通过安装小导管并进行注浆压密,提高岩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 李晓林卿伟宸王顺然王怀正
- 关键词:隧道充填溶洞
- 东千佛洞第2窟涅槃经变与西夏生死观
- 2024年
-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槃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槃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槃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涅槃经变的空间布局之中,并与窟内的现世救渡思想相互呼应,进一步展现出这一时期西夏信众往生净土的生死观念。东千佛洞第2窟的涅槃经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揭示西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的重要图像反映。
- 焦树峰
- 关键词:生死观
相关作者
- 韩成

- 作品数:232被引量:3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彩色结构光 激光通信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无线传感器节点 结构光
- 陈纯毅

- 作品数:284被引量:30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大气湍流 光线跟踪 大气信道 可见性 绘制方法
- 赵猛

- 作品数:11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海运学院
- 研究主题:视差 CAVE 立体显示系统 感知研究 双目视差
- 权巍

- 作品数:131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手势 摄像机 视觉舒适度 KINECT 高动态范围图像
- 范静涛

- 作品数:180被引量:3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彩色结构光 绘制方法 大气信道 空间光调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