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5篇“ IP-10“的相关文章
miRNA-99b、LL-37、IP-10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及早期疗效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 分析微小RNA-99b(miRNA-99b)、抗菌肽LL-37、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中表达及早期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医院2022年11月-2024年2月临床收治MDR-PTB患者108例为MDR-PTB组,Bandim TBscore评分法将其划分为轻度组(n=71)与中-重度组(n=37);纳入同期非耐药肺结核患者(DS-PTB)87例为DS-PTB组,健康体检志愿者9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评估组间miRNA-99b、LL-37、IP-10表达水平及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采用Pearson评估miRNA-99b、LL-37、IP-10表达水平与MDR-PTB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性,指标预测价值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作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MDR-PTB组miRNA-99b、LL-37、IP-10均高于DS-PTB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且DS-PTB组miRNA-99b、LL-37、IP-1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DR-PTB组内,中-重度组miRNA-99b、LL-37、IP-10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治疗4周、治疗8周后,MDR-PTB患者miRNA-99b、LL-37、IP-10均低于治疗前(P<0.05);108例MDR-PTB患者经8周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8.89%;miRNA-99b、LL-37、IP-10均与有效率呈负相关关系(r=-0.693、-0.706、-0.497,P<0.05);miRNA-99b、LL-37、IP-10高水平表达为MDR-PTB发生发展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99b、LL-37、IP-10联合检测AUC为0.937(95%CI:0.863~0.974)高于单一检测结果(Z=7.691、7.069、8.068,P均<0.001);且联合检测敏感度(96.91%)与特异度(96.34%)均最高。结论 miRNA-99b、LL-37、IP-10高水平表达参与MDR-PTB发生与发展,三项联合在MDR-PTB患者早期疗效预测中应用价值高。
周贵忠黄远江翁敏华张振云
关键词:LL-37IP-10耐多药肺结核早期疗效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白细胞介素(IL)-23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确诊的10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63例)和中重度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液NSE、IP-10、IL-2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脑脊液SAA水平。比较轻度组和中重度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NSE、SAA、IP-10、IL-2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年龄、性别、发热时间、低钾血症比例、感觉障碍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NSE、SAA、IP-10、IL-23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脑膜炎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723、0.695、0.641、0.760,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P<0.05)。预后良好组纳入78例,预后不良组纳入30例。预后良好组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NSE、SAA、IP-10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有关,提示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病毒性脑膜炎病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
黄琼黄程荣胡安群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诱导蛋白-10白细胞介素-23
利福喷丁对菌阳肺结核患者血清IP-10、SOCSⅠ、AST、ALT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对菌阳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recombinant interferon gamma induced protein 10 kDa,IP-10)、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Ⅰ(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Ⅰ,SOCS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8月于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接受治疗的菌阳PTB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HRZE/4HRE组和2HLZE/4HLE组,每组53例。2HRZE/4HRE组给予2HRZE/4HRE抗结核方案(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盐酸乙胺丁醇片+吡嗪酰胺片),2HLZE/4HLE组给予2HLZE/4HLE抗结核方案(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片+盐酸乙胺丁醇片+吡嗪酰胺片)。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炎症反应指标及血清IP-10、SOCSI、AST、ALT水平,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2HLZE/4HLE组的总有效率高于2HRZE/4HRE组(79.25%vs.96.23%,P<0.05)。治疗6个月后,2组的全血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血清SOCSⅠ水平均升高,且2HLZE/4HLE组更高(P<0.05);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IP-10水平均降低,且2HLZE/4HLE组的上述指标更低;2组血清AST、ALT水平均升高,但2HLZE/4HLE组低于2HRZE/4HRE组(P<0.05)。2HLZE/4HLE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HRZE/4HRE组(5.66%vs.22.64%,P<0.05);治疗6个月后,2HLZE/4HLE组的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1.13%、92.45%,高于2HRZE/4HRE组的60.38%、73.58%,均P<0.05。结论利福喷丁治疗菌阳PTB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血清IP-10、SOCSⅠ水平,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损伤,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李佳丽李婷岳阳王昕
关键词:肺结核利福喷丁
康柏西普结合整体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厚度及血清IP-10、VEGF、IGF-1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结合整体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曲安奈德治疗,研究组接受康柏西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血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生活质量,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T、TMV水平及血清VEGF、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IP-10水平、SCVA、日常活动、心理情况及社交能力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结合整体护理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VEGF、IGF-1水平,提高血清IP-10水平,抑制新血管生成,同时降低患者视网膜厚度,进而改善其视力与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崔文媛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整体护理视网膜厚度
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脐血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10,IP-10)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后28 d是否发生BPD将患儿分为BPD组(n=31)和非BPD组(n=49),根据BPD严重程度将BPD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亚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比较入院时轻度、中度、重度BPD患儿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分析入院时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与BPD发生及BPD严重程度相关性,偏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入院时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对早产儿发生BP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BPD组相比,入院时BPD组脐血CCSP水平较低,TGF-β1、IP-10水平较高(P<0.05);BPD患儿脐血CCSP水平比较:轻度BPD>中度BPD>重度BPD,脐血TGF-β1、IP-10水平比较:轻度BPD<中度BPD<重度BPD(P<0.05);入院时脐血CCSP水平与是否发生BPD及BPD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IP-10、TGF-β1水平与是否发生BPD及BPD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TGF-β1(>8.37 ng·mL^(-1))、IP-10(>30.62 ng·mL^(-1))水平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CCSP(>40.66 ng·mL^(-1))水平是早产儿发生BPD的保护因素;入院时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联合预测早产儿发生BP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4。结论:脐血CCSP、TGF-β1、IP-10水平变化与早产儿BP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提供参考依据,以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王锦王彬彬贺少军
关键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TGF-Β1IP-10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血清CA125、IP-10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A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66例、B组(单纯肺结核患者)214例、C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非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SPOT.TB,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125、IP-10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CA125、IP-10水平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T-SPOT.TB阳性率低于B组,但高于C组,B组T-SPOT.TB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6-kD(ESAT-6)原值高于B组、C组,B组抗原CFP10、抗原ESAT-6原值高于C组(P<0.05)。A组血清CA125、IP-10水平高于B组和C,B组血清CA125、IP-10水平高于C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SPOT.TB、CA125、IP-10、T-SPOT.TB+CA125、T-SPOT.TB+IP-10、三项联合诊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69、0.779、0.880、0.885、0.937;三项联合诊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AUC大于T-SPOT.TB、CA125、IP-10单独和联合诊断。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T-SPOT.TB阳性率和血清CA125、IP-10水平升高,T-SPOT.TB联合血清CA125、IP-10能提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李志兰陆志成郭乃华雷昕付佑辉何成山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CA125IP-10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P-10、MCP-1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病毒性脑炎组),其中轻症26例、重症34例,以排除颅内感染的发热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液IP-10、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IP-10、MCP-1水平与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IP-10、MCP-1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组脑脊液IP-10、MCP-1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IP-10、MCP-1水平与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0.696,P<0.05)。结论IP-10和MCP-1与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张娜李静闫晓静张岚刘伟霄
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病毒性脑炎
血清IP-10、STAT1表达水平在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表达水平在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并住院的164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未感染组(146例)和感染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P-10、STAT1水平,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尿液中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STAT1表达水平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革兰阴性菌33株,真菌2株,尿路感染患者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组的住院时间、24 h尿量显著多于未感染组,血清IP-10、STAT1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血清IP-10、STAT1二者联合诊断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特异度为89.0%,灵敏度为72.2%,均显著高于血清IP-10、STAT1单独诊断(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10、STAT1是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IP-10、STAT1检测水平可作为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蒋多云汪小明李羽佳蒋磊伍春艳吕高飞文曙光
关键词:肾结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尿路感染
血清IP-10、SOCS1联合T-SPOT.TB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在肺结核(PTB)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IP-10、SOCS1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PTB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96例PTB患者作为PTB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与PTB患者临床资料基本一致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P-10和SOCS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SOCS1对PTB的诊断效能。采用四格表法分析血清IP-10、SOCS1联合T-SPOT.TB对PTB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组血清IP-10水平明显升高(P<0.05),SOCS1水平明显降低(P<0.05)。四格表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SOCS1联合T-SPOT.TB诊断PTB的准确率为92.71%,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89.58%。其中3项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IP-10、SOCS1单独诊断(P<0.05),准确率和灵敏度高于T-SPOT.TB、IP-10、SOCS1单独诊断(P<0.05)。结论PTB患者血清IP-10水平明显升高,SOCS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P-10、SOCS1联合T-SPOT.TB对PT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黎彧利郭鹰杨蓉高英英
关键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肺结核
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IP-10和TNF-α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重组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儿三科因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脑膜炎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52例)、化脓性脑膜炎组(34例)、结核性脑膜炎组(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及脑脊液TNF-α、IP-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α水平与IP-10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及脑脊液TNF-α和IP-10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和IP-10水平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且化脓性脑膜炎组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IP-10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13,P<0.05)。脑脊液中TNF-α水平与IP-10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5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TNF-α单独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98,均小于2项指标联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0.958(Z=2.010、2.048,P<0.05);脑脊液IP-10、TNF-α单独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AUC分别为0.926、0.908,均小于2项指标联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0.964(Z=2.208、2.260,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TNF-α和IP-10水平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明显降低,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张娜李静闫晓静张岚刘伟霄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

相关作者

王健
作品数:246被引量:1,187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PBMC 慢性乙肝患者 MIL-2R CD2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项桂菊
作品数:44被引量:1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PBMC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 IP-10 MRNA表达
邵紫韫
作品数:19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IP-10 恩替卡韦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林青
作品数:165被引量:1,224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肾康灵 阿霉素肾病大鼠 中药肾康灵 胆红素 NF-ΚB
车海龙
作品数:5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IP-10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肺炎 肺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