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篇“ P-VEP“的相关文章
针刺对青光眼患者P-ERG、P-VEP、OPs及视野光敏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青光眼患者的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electroretinogram,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振荡电位(oscillation potentials,OPs)及视野光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136眼)和对照组(134例134眼)。对照组予基础降眼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电生理指标(P-ERG的P50和N95的幅值与潜伏期、P-VEPP100的幅值及潜伏期、OPs)以及视野光敏度[视野平均光敏度(mean light sensitivity,MS)和平均缺损(mean defect of visual field,MD)]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ERG的P50和N95幅值及潜伏期、P-VEPP100幅值及潜伏期和OPs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P-ERG的P50和N95幅值、P-VEPP100幅值和OPs高于对照组(P<0.05),P-ERG的P50和N95潜伏期及P-VEPP1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野MS和MD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视野MS高于对照组(P<0.05),视野M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降眼压治疗的基础上,针刺治疗青光眼可以改善视野光敏度,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功能。
费远丽闫慧珍
关键词:青光眼视觉电生理
IC-VEP联合P-VEP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联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05月至2021年07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眼部钝挫伤引起的视力下降患者74例(80只眼),正常组40例(80只眼),所有纳入人员均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P-VEP、IC-VEP及视野等检查,着重对检测所得的VEP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本研究的74例(80只眼)患者进行两种VEP检测结果统计中发现,传统P-VEP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8.75%、83.75%,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效能)为0.683;IC-VEP联合P-VEP组检测视神经损伤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结论IC-VEP联合P-VEP检测在TON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诊断效能优于传统P-VEP,减少漏诊,为TON全面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张立宇李倩蒋正轩许育新
关键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IC-VEP联合P-VEP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一类在临床诊疗中非常常见的眼损伤类型,其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外伤的0.5%~5.0%,常因客观诊断依据不足易漏诊与误诊。TON除了可...
张立宇
关键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P-VEP检查对低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选择采用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验方式对低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低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低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在治疗时应用P-VEP检查方法进行双眼平衡视觉训练和传统的综合训练方法进行指导,比较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35例,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有效治疗22例,有效率为57.89%,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100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100振波幅度明显增大,且观察组的变化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低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时应用P-VEP检查手段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有效率,可帮助患儿改善视觉平衡点。
王婷婷
对弱视患儿与视力正常儿童进行P-VEP检查及PhNR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
2021年
目的:比较分析对弱视患儿与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及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PhNR)检查的结果。方法:选取成都普瑞眼科医院收治的18例弱视患儿和在该院进行检查的15例视力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18例弱视患儿(30只患眼)设为弱视组,将其中的15例视力正常儿童(30只眼)设为视力正常组。对两组受检儿童均进行P-VEP检查和PhNR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在大方格与小方格的刺激下,弱视组患儿进行P-VEP检查时P100波的振幅均小于视力正常组儿童,P<0.05;弱视组患儿进行P-VEP检查时P100波的潜伏期均长于视力正常组儿童,P<0.05。弱视组患儿进行PhNR检查时P100波的振幅小于视力正常组儿童,P<0.05;其进行PhNR检查时P100波的潜伏期长于视力正常组儿童,P<0.05。结论:与视力正常的儿童相比,弱视患儿进行P-VEPPhNR检查时P100波的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
周继容
关键词: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递法明片口服联合验光配镜及常规弱视训练对中度弱视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及P-VEP潜伏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递法明片口服联合验光配镜及常规弱视训练治疗中度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舞阳县中心医院中度弱视患儿180例(2018年7月~2019年7月),将采用验光配镜及常规弱视训练治疗的89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递法明片治疗的9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潜伏期、波幅、双眼调节功能[调节灵敏度(AF)、调节幅度(AMP)]。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0%(88/91),高于对照组的74.16%(66/89,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双眼AF、AMP高于对照组,P-V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VEP波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递法明片口服联合验光配镜及常规弱视训练治疗中度弱视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P-VEP潜伏期、波幅,优化双眼调节功能,促进视力提高。
夏艳平
关键词:验光配镜最佳矫正视力
针刺对弱视儿童视力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弱视儿童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16例弱视儿童组成弱视组,主穴取双侧睛明、攒竹、风池、光明穴,睛明穴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其余主穴用平补平泻法,每天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正常组(20例)行视力及P-VEP 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的检测;弱视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视力及P-VEP 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结果针刺后弱视组儿童的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总体有效率为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在治疗后P-VEP P100波潜伏期缩短而振幅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提高弱视儿童的矫正视力;针刺干预可以调节弱视儿童的视神经传导功能,同时改善大脑皮层对于视觉刺激的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P-VEP对弱视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艳张奥马重兵严兴科
关键词:儿童弱视针刺视力P-VEP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患者P-VEP及视野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明目汤联合甲钴胺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视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青光眼手术后治疗组采用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变化情况、视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VEP振幅均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VEP潜伏期均缩短,且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光敏度、视敏度均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目汤联合甲钴胺可改善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患者的病情,减轻视神经损害,极大地缩短视力改善时间,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杨芬
关键词: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明目汤甲钴胺P-VEP
21例神经梅毒患者异常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神经梅毒所致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完善P-VEP检查且P100波潜伏期异常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P-VEP结果、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指标的特点。结果21例P-VEP异常的神经梅毒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多见(76%、16/21),平均年龄为(45.0±11.5)岁。17例患者眼部症状阳性,4例患者眼部症状阴性。17例眼部症状阳性的患者均被诊断为视神经炎。P-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P100波缺失。患眼P100波潜伏期(135.16±22.21)ms较正常眼潜伏期(92.75±8.26)m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3、P=0.007)。眼部症状阳性的神经梅毒患者较症状阴性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更长[(137.94±23.12)ms vs.(120.33±5.5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P=0.217)。P100波潜伏期和脑脊液白细胞(r=0.349、P=0.155)及蛋白(r=0.240、P=0.323)间无显著相关性。追踪分析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前后P100波潜伏期变化与血清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有5只患眼表现为P100波缺失,其在治疗后6个月内P100波仍缺失。结论神经梅毒患者P-VEP检查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缺失提示视神经损害;P100波波形缺失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较为严重或不可逆转;在神经梅毒患者未出现视神经受损症状前即可通过检查P-VEP发现视神经受损,为明确神经梅毒患者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提供一定依据。
闫超玲伍文清王素梅徐丹孙鑫婕许东梅
关键词:神经梅毒视神经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与视功能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结果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的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综合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的视功能,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患者入院后P-VEP检查结果与经治疗后患者视功能改善值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15’棋盘格和60’棋盘格P100波潜伏时均高于对照组,P100波振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ION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野平均敏感度(MS)高于治疗前,视野平均缺失值(MD)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ON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值与15’棋盘格P100波振幅呈正相关,视野MD差值和视野MS差值与P-VEP四项反应值不具有相关性。结论:P-VEP检查结果15’棋盘格P100波振幅与患者视力改善差值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可提示患者视功能恢复程度及预后。
郭金喜刁科张晓娜赵云路璐高宇高蓓蓓魏薇张霞石慧君唐广贤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力预后

相关作者

周妍丽
作品数:84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眼科 弱视 儿童 P-VEP
邱飞岳
作品数:176被引量:626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弱视 多目标优化 偏好 多目标进化算法 进化算法
李浩君
作品数:131被引量:575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资源推荐 实证研究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学习资源 概念图
刘晓玲
作品数:173被引量:505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范丽英
作品数:13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P-VEP 近视眼 正视眼 立体视锐度 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