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作品数: 62被引量:142H指数:7
  • 所属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轻工技术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毕艳兰
作品数:270被引量:1,112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油 油脂 脂肪酸 酯交换 食用油脂
杨国龙
作品数:152被引量:487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脂肪酸 酯交换 食用油脂 甘三酯 大豆油
孙尚德
作品数:113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脂肪酶 无溶剂体系 教学改革 甘三酯 响应面
马素敏
作品数:10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挥发 响应面优化 响应面 BHT 反式脂肪酸
孟鹏程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微观结构 热性质 硬脂 凝胶 椰子油
酶法催化酯交换制备甘油二酯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大豆油和单甘酯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利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甘油二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酶添加量对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甘油二酯含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合成甘油二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油与单甘酯摩尔比1∶2、酶添加量9%、反应温度83℃、反应时间6. 5 h,在此条件下甘油二酯含量为(51. 2±0. 2)%。
马靖轩马传国李利君刘伟刘伟
关键词:甘油二酯大豆油单甘酯酯交换固定化脂肪酶
浅谈《油脂化学》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油脂化学》是河南工业大学特色专业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油脂工程的主干课程。该文针对《油脂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从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油脂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同时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孙尚德杨国龙刘伟毕艳兰
关键词:油脂化学教学改革
植物油底物及碱炼条件对其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规律
2024年
旨在为食用油脂的精准适度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油为油样介质,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不同脂肪酸改变油样组成,探究碱炼过程中不同植物油底物和碱炼条件(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添加量、碱炼温度、碱炼时间)对油脂中β-胡萝卜素脱除率及油脂精炼得率的影响,并测定了油脂在不同植物油底物和碱炼条件脱酸后酸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肪酸种类对β-胡萝卜素脱除率有显著影响,碱炼生成的饱和皂棕榈酸皂对β-胡萝卜素的脱除率最高(5.92%),不饱和皂亚麻酸皂对β-胡萝卜素的脱除率最低(2.57%);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2%时,β-胡萝卜素脱除率最高(4.09%);油脂中β-胡萝卜素含量越多,β-胡萝卜素脱除率越高;碱液质量分数在12%~18%的中强碱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脱除,脱除率为3.73%~4.30%;随着超量碱添加量的增加,β-胡萝卜素脱除率先升高后降低,超量碱添加量为0.1%时,脱除率最高,为4.09%;碱炼温度越低,β-胡萝卜素脱除率越高,在30℃时β-胡萝卜素脱除率最高(4.46%);随着碱炼时间的延长,β-胡萝卜素脱除率不断增加,在碱炼时间超过30 min后,β-胡萝卜素脱除率增长变缓;棕榈酸、硬脂酸显著降低油脂的精炼得率;随着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添加量、碱炼温度、碱炼时间、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油脂精炼得率总体呈下降趋势,β-胡萝卜素含量对油脂精炼得率无显著影响;除含有大量月桂酸的植物油外,碱炼脱酸可以有效地将油脂酸值(KOH)控制在0.04~0.22 mg/g之间。综上,低温、中强碱有助于β-胡萝卜素的脱除,适当缩短碱炼时间有助于β-胡萝卜素的保留。
崔子雨孔娜刘伟
关键词:碱炼Β-胡萝卜素酸值
抗氧化剂BHT在油脂体系和煎炸体系中的热损耗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研究了添加BHT(2,6-二叔丁基对苯甲酚)的油脂通过180℃高温煎炸(土豆、豆腐)或烘箱加热手段处理后,借助液相(HPLC)和液相-质谱联用(HPLC-MS)分析手段,探讨了180℃煎炸条件下BHT的损耗及转化规律,并推测BHT在油脂中可能存在的转化产物。高温煎炸体系下油脂中BHT的损耗率远远高于加热油脂体系;高温煎炸时,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油脂中BHT的损耗增大;高温煎炸时,煎炸食品组分不同,BHT的损耗率亦不同;高温煎炸时,食品组分不会对BHT有富集作用,BHT的富集损耗近似为0,油脂中BHT损耗以挥发损耗为主,转化损耗次之。其中,挥发损耗主要以母体形式进行,转化产物主要结构为1,2-二-(3,5-二特丁基-4-羟苯基)乙烷(Ⅱ)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茴香醚(Ⅳ),转化产物量很小。总的来说,BHT在加热油脂体系和煎炸体系中会发生挥发和转化损耗。
马素敏毕艳兰刘伟谭丹丹
关键词:BHT损耗挥发
硬脂组成对其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
2023年
旨在为全氢化硬脂在塑性脂肪、油凝胶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开发依据和理论基础,全面分析硬脂组成对其晶体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全氢化棕榈仁油(HPKO)、全氢化棕榈油(HPO)、全氢化棉籽油(HCSO)、全氢化大豆油(HSO)、全氢化低芥酸菜籽油(HCO)、全氢化高芥酸菜籽油(HRO)、精炼漆蜡(LW)、可可脂(CCB)的脂肪酸与甘三酯组成、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研究硬脂的组成对其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HPO、HCSO、HSO、HCO均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HPKO以月桂酸和豆蔻酸为主,HRO以硬脂酸和山嵛酸为主,LW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CCB以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为主;硬脂的甘三酯组成对其熔点有很大影响,CCB、HPKO的熔化温度较低,HSO、HCO、HRO的熔化温度较高;HRO虽然含有大量的山嵛酸,但其熔化温度低于HSO和HCO,这可能与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油脂中高熔点甘三酯含量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相同温度下高熔点甘三酯含量高的油脂具有更高的固体脂肪含量,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CCB晶型为β型,HPKO、HPO、HCSO为β′型,HCO、HSO、HRO则为α型,LW为β和β′混合晶型;油脂的甘三酯组成会影响结晶聚集体的形态,高熔点甘三酯含量越高,结晶聚集体越致密有序;测定条件下(25℃)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也会影响结晶聚集体形态。
王欣殷晓琳杨国龙刘伟孟鹏程梁少华孙聪
关键词:硬脂热性质微观结构微观形态
油茶籽油干法分提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油茶籽油在低温下会产生大量絮状结晶,影响使用性能,研究通过分提提高油茶籽油抗冻性,解决低温结晶问题。以分提固脂得率和分提液油抗冻时间为指标,考察晶种加入量、结晶温度和养晶时间对分提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油茶籽油分提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晶种加入量0.28%(以油质量计),结晶温度-0.33℃,养晶时间19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提后油茶籽油抗冻时间可达到407 h。
柯小侨毕艳兰孙尚德杨国龙刘伟
关键词:油茶籽油干法分提抗冻性
无催化酯化合成不饱和蜡酯及其分离纯化工艺
2021年
不饱和蜡酯在食品、化妆品以及医药产品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研究了无催化条件下,油酸与十六醇直接酯化合成不饱和蜡酯(油酸十六醇酯)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酯化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8 h、酸醇摩尔比1.5∶1,此时十六醇转化率达到99.1%,蜡酯产率为98.1%。采用溶剂萃取法对蜡酯粗产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溶剂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甲醇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20℃,液料比4∶1,萃取时间0.5 h,萃取次数5次。在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下,油酸十六醇酯得率为92.0%,纯度可达到98.7%,酸值(KOH)为2.7 mg/g,达到美国药典(酸值(KOH)为3 mg/g以下)的要求。
李真真刘伟杨国龙
关键词:酯化分离纯化
蔗糖酯对蜂蜡基油茶籽油凝胶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油凝胶是具有一定黏弹性的塑性脂肪,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塑性脂肪。以油茶籽油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蔗糖酯与蜂蜡形成油凝胶,探究了不同类型的蔗糖酯对蜡基油茶籽油凝胶固体脂肪含量及形成过程中等温结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蔗糖酯后蜡基油凝胶的固体脂肪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变,但固体脂肪含量在同一温度下增大了0.1%~0.6%,且HLB值越小固体脂肪含量越大。蜡基油茶籽油凝胶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表明,蜂蜡基油茶籽油凝胶为零星成核二维生长的方式结晶。蔗糖酯会轻微改变蜂蜡基油凝胶的结晶速率及生长方式,使蜡基油凝胶的成核速率变慢,结晶速率最大降低了41.5%,半结晶时间最长延长了30%。
仝桐杨国龙刘伟毕艳兰
关键词:蔗糖酯结晶动力学
甲酸自催化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以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在有机酸自催化体系中进行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研究了有机酸种类及用量、H2O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助剂(表面活性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有机酸的环氧化活性依次为:甲酸>乙酸>乙二酸=柠檬酸。反应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40、聚氧乙烯月桂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聚乙二醇400)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环氧化产品的环氧值。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到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10 g,甲酸∶H2O2∶碳-碳双键=0.6∶2∶1(mol/mol/mo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 h,不添加任何助剂。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值为5.91%。产品经1H-NMR分析表明,在化学位移5.4 ppm处的原料碳-碳双键的氢吸收峰消失,而在化学位移3.0 ppm处呈现出环氧键的氢特征吸收峰。
路光辉刘伟
关键词:环氧化环氧脂肪酸甲酯
铜催化的芳环C—H键直接芳基化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铜催化的芳环C—H键直接芳基化反应已成为一种合成联芳烃化合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直是有机化学和催化化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按照参与反应的底物或成键模式的不同对近年来铜催化的芳环C—H键直接芳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伟毕艳兰
关键词:铜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