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470229)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德文谷庆阳高亚兵杨志祥赵坡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30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放射性
  • 7篇放射性皮肤
  • 6篇皮肤
  • 6篇放射性皮肤溃...
  • 5篇蛋白
  • 4篇溃疡
  • 3篇凋亡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溃疡组织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放射性
  • 3篇急性放射性皮...
  • 3篇P53
  • 2篇蛋白高表达
  • 2篇高表
  • 2篇MDM2
  • 2篇创面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相关

机构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谷庆阳
  • 9篇王德文
  • 8篇高亚兵
  • 6篇赵坡
  • 6篇杨志祥
  • 4篇曹卫红
  • 2篇孙向黎
  • 2篇周洁
  • 2篇杨文峰
  • 1篇王立生
  • 1篇李志军
  • 1篇崔玉芳
  • 1篇董波
  • 1篇刘杰
  • 1篇邓桦
  • 1篇杨红
  • 1篇吕亚莉
  • 1篇彭瑞云
  • 1篇王晓民
  • 1篇钟梅

传媒

  • 3篇辐射研究与辐...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口纤维组织的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伤口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照射后3~11d胶原纤维出现肿胀、融解、断裂,排列紊乱,照后14~55d溃疡内胶原纤维较单纯伤口内减少,网状纤维渐增多。照射后14~55d放射性皮肤溃疡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较单纯伤口内减弱,羟脯氨酸含量减少。结论急性放射性溃疡组织内胶原合成减少、纤维组织结构异常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收缩迟缓的机制有关。
曹卫红杨志祥谷庆阳杨文峰孙向黎王德文高亚兵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动物实验
MEK的抑制剂U0126可部分阻断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为研究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以 Coγ 射线照射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4 细胞凋亡模型,以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 标 60记)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不同浓度的 bFGF 和 MEK 的特异性抑制剂 U0126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bFGF 对辐射诱导的 ECV304 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 U0126 可阻断 bFGF 的抗凋亡作用。提示 bFGF可能通过 MAPK 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谷庆阳王德文王立生邓桦刘杰彭瑞云董波高亚兵王晓民
关键词:MEK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凋亡抑制剂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渐扩大、融合、加深。照后11~40d P53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高亚兵杨红赵坡杨志祥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
P53,Bax,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45
2001年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一些凋亡相关基因 (p53,bcl 2 ,bax)的表达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以6 0 Coγ射线进行局部照射 ,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观察病变 4 0d ,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53,Bcl 2 ,Bax蛋白表达 ,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照后 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 ,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 ;照后 11~ 4 0d ,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 ;照后 14~ 2 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弱 ,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 ;Bcl 2则在照后 1~ 11d呈弱或中度阳性 ,定位于表皮、毛囊上皮及血管内皮中 ,之后为阴性或可疑阳性 ;照后 11~ 35d ,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 :辐射诱导的P53,Bax ,Bcl 2表达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 (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 )
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高亚兵杨志祥赵坡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P53BAX细胞凋亡
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
2001年
目的 调查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状况与癌变及难于愈合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兔抗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抗体TRT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 2 4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5例正常皮肤 ,2例烧伤皮肤溃疡 ,8例肿瘤标本 ,观察TRT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 TRT表达阳性率为 5 8 3% (14 2 4) ,其中强阳性占 41 7% (10 2 4) ,弱阳性为16 7% (4 2 4) ,阴性为 41 7% (10 2 4)。阳性部位主要定位于表皮鳞状上皮细胞核及胞质 ;小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多为阴性或弱阳性 ;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如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呈阳性。TRT强阳性表达多见于病程长、增生旺盛及肥厚的表皮组织 ,而病程短、萎缩的表皮组织多呈阴性或弱阳性。 8例肿瘤组织均为强阳性 ,5例正常皮肤及 2例烧伤皮肤溃疡均为阴性。结论 提示与辐射有关的TRT表达状况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癌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理有关 ;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小血管硬化、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贫乏即肉芽组织生成不良导致病变难于愈合的机理相关。
赵坡李志军吕亚莉钟梅谷庆阳王德文
关键词:皮肤溃疡端粒酶放射性逆转录酶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c-Fos、Rb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为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表达。采用 140只 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7射线)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 1年,然后采用 c-Fos、 Rb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Fos、 R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8%(33/7)、 63.9%(46/72,两者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肥大的鳞状上皮细胞胞核、增生的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及胞核、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初步的结论是;c-Fos、Rb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有关。
谷庆阳高亚兵王德文杨志祥赵坡杨文峰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C-FOSRB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应用生长因子的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阳性,但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b-FGF、V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曹卫红杨志祥谷庆阳王德文高亚兵杨文峰孙向黎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高表达病理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谷庆阳高亚兵杨志祥周洁赵坡王德文
关键词:P53MDM2蛋白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蛋白高表达病理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表达。采用140只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一年,然后采用p53(Goat),MDM2(兔)多克隆抗体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53, MDM2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7%(7/72)、 19.4%(14/72),两者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肥大的鳞状上皮细胞核、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核。p53,MDM2基因的变化及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癌变及不愈合有关。
谷庆阳高亚兵李永兰杨志祥周洁王德文崔玉芳赵坡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P53MDM2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