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Z13H160002)
-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5
- 相关作者:凌志强刘翔李沛吴怡晨王久利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B病毒相关胃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淋巴细胞病毒属的双链DNA病毒,全世界约95%的成人携带此病毒。目前已证实它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有关,如胃癌、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何杰金氏病、T细胞淋巴瘤等,其中EB病毒感染型胃癌存在广泛的PIK3CA突变、高频率DNA甲基化、JAK2和CD274基因的扩增,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者对EBV感染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针对EB病毒相关胃癌进行详细阐述。
- 王久利凌志强
- 关键词:EB病毒胃癌甲基化
- NDRG1/3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N-myc下游调节基因(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NDRG)家族由NDRG1-4 4个成员组成,相互之间具有很高的氨基酸同源性。NDRG家族成员在不同物种间表达具有高度保守性,而在不同组织间分布有较大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NDRG家族成员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与肿瘤进展和预后相关,是潜在的肿瘤诊断、预后评价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 刘翔凌志强
- 关键词:肿瘤细胞分化肿瘤转移
- 脂联素分子受体3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中的功能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中的功能。方法选用OE19细胞系和30只BALB/c无特定病原体(SPF)级裸鼠进行实验, 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TGF-β通路激活组)及C组(TGF-β通路激活的同时过表达PAQR3), 每组各10只裸鼠, 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观察过表达PAQR3对TGF-β介导的OE19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定量RT-PCR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TGF-β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组10只裸鼠中6只成瘤, 其中4只发生转移;B组10只裸鼠中8只成瘤、6只发生转移;C组10只裸鼠中3只成瘤、均未发生转移。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13.52±0.07、5.23±0.04、2.34±0.02、13.74±0.07、8.23±0.05、7.73±0.05)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1、1.00±0.01、1.00±0.02、1.00±0.02, t=32.825、17.682、3.901、33.834、27.612、24.558, 均P<0.01);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0.41±0.03、0.31±0.03)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1.00±0.02, t=8.735, P<0.05, t=10.846, 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13.23±0.08、5.22±0.04、2.93±0.03)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2, t=31.752、17.554、4.045, 均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0.31±0.03、0.40±0.05、0.24±0.03、0.22±0.03、0.26±0.04)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 t=11.356, P<0.01;1.00±0.01, t=9.558, P<0.05;1.00±0.01, t=12.391, P<0.01;1.00±0.02, t=12.845, P<0.01;1.00±0.02, t=11.034, P<0.01)。结论 PAQR3作为新型抑癌基因, 具有在体内抑制TGF-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中的功能。
- 吴盈利洪莲莲章志龙齐亚楠张歆雨朱天宇凌志强
- N-myc下游调节基因家族成员3在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家族成员3(NDRG3)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NDRG3敲减组和对照组,AGS-NDRG3小发夹状RNA(shRNA)组采用shRNA技术干扰AGS细胞中NDRG3表达,同时设置AGS-Vector对照组转染空白对照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NDRG3 mRNA和蛋白表达以检查AGS-NDRG3 shRNA组中NDRG3敲减效果,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细胞中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敲减两组细胞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GS-NDRG3 shRNA组NDRG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DRG3 mRNA,0.220±0.035比1.020±0.078,t=14.713,P<0.01;NDRG3蛋白,0.140±0.018比0.820±0.025,t=7.89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24、48、72 h后,AGS-NDRG3 shRNA组细胞的增殖水平(0.388±0.025、0.576±0.044、0.873±0.051)明显低于对照组(0.457±0.033、0.674±0.047、1.125±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5.852、8.082,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AGS-NDRG3 shRNA组侵袭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细胞数[(474.5±27.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0±4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0,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敲减NDRG3表达的AGS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其S期占49.33%,对照组S期占30.29%(t=4.63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敲减NDRG3表达后AGS细胞中Ki-67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0.380±0.021比0.860±0.036,t=5.163,P<0.01)、野生型p5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0.720±0.018比0.160±0.013,t=11.35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DRG3可能通过调控p53通路促进AGS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
- 俞鹏飞刘翔洪莲莲胡旋宇李沛凌志强
- 关键词:胃癌增殖细胞周期P53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D对人胃癌AGS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D在人胃癌细胞系AGS中表达下调后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oin RNA,shRNA)技术干扰AGS细胞中JMJD2D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JMJD2D沉默效果,同时设置对照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JMJD2D对AG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JMJD2D对AG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MJD2D对AG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shRNA技术成功下调AGS细胞中JMJD2D表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24、48、72 h后,JMJD2D shRNA组细胞的增殖水平(0.311±0.012、0.475±0.038、0.813±0.043)明显低于对照组(0.385±0.013、0.558±0.042、0.917±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0、5.370、7.830,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划痕24 h后,JMJD2D shRNA组细胞的相对倍数(0.5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0.9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0,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JMJD2D shRNA组迁移到膜下的细胞数[(155.0±10.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312.0±18.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0,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JMJD2D shRNA组细胞阻滞于G1期(t=4.290,P<0.05);细胞凋亡试验显示,抑制JMJD2D表达可明显增加AGS细胞凋亡(JMJD2D shRNA组细胞凋亡率18.5%,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0,P<0.01)。结论下调JMJD2D表达可明显抑制AGS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提示JMJD2D在胃癌细胞中起着癌基因作用。
- 余齐鸣洪莲莲胡旋宇李沛凌志强
- 关键词:胃癌增殖细胞周期凋亡
- SDH基因突变在肿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7年
-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是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代谢产物的主要途径,与细胞生长、修复和增殖有关。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则是其中的一种关键酶。近年来发现多种肿瘤中存在SDH基因突变,这些突变特异性地使酶功能丧失,导致琥珀酸在细胞内堆积,与α-酮戊二酸(α-KG)竞争性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和DNA去甲基化酶等多种α-KG依赖的双加氧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内的表观调控,这些代谢表型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密切相关。研究SDH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有助于将其作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的标志性基因。
- 陈香浏凌志强
-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甲基化肿瘤
- TET家族DNA羟化酶与5-hmC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DNA甲基化失调引起基因表达异常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已知,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MNTs)催化DNA甲基化,其酶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引起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近期研究发现了一种DNA去甲基化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DNA羟化酶,能通过多种途径催化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去甲基化,从而调控DNA甲基化的平衡。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作为DNA去甲基化多重步骤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水平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时期发生显著变化。该文从TET家族蛋白展开,介绍TET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以及多种人类肿瘤中TET家族基因与5-hmC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诊断预后等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 吴怡晨凌志强
- 关键词:肿瘤
-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在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中的功能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PAQR3、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蛋白表达水平。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株及人正常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6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Ⅱ型)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取自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患者;以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系(OE19)和近端胃癌细胞系(NCI-N87)为模型细胞株建立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过量表达野生型PAQR3的稳定细胞株及相对应的过表达GFP的对照细胞株,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检查过表达PAQR3对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生长、转移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行配对t检验。结果与无转移组比较,转移组肿瘤组织中PAQR3、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下调(正常组织比肿瘤组织PAQR3 IHC平均分数为2.9比7.0,χ2=32.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卷曲蛋白(Twist)、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无转移组比转移组PAQR3 IHC平均分数为5.2比0.7,χ2=28.0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E-cadherin IHC平均分数为4.1比0.9,χ2=11.6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TGF-βIHC平均分数为1.4比7.0,χ2=42.4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Twist IHC平均分数为6.4比11.2,χ2=9.7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Vimentin IHC平均分数为6.0比11.3,χ2=8.7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过程伴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以OE19细胞为例,与OE19-Vector比较,OE19-PAQR3 OV组中N-钙黏蛋白(N-cadherin)下调0.42倍(χ2=10.200,P<0.05)、蜗牛蛋白(Snail)下调0.38倍(χ2=9.700,P<0.05)、Twist蛋白下调0.32倍(χ2=8.400,P<0.05)、Vimentin蛋白下调0.29倍(χ2=14.300,P<0.05)、E
- 雷兰洪莲莲凌志强胡旋宇
-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JMJD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3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JMJD2D的表达,应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JMJD2D蛋白表达及其他病理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JMJD2D的高表达率为75.9%(101/1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高表达率2.3%,3/133,χ^(2)=64.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JMJD2D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χ^(2)=22.163,P<0.01)、肿瘤分化程度(χ^(2)=7.022,P<0.05)、浸润深度(χ^(2)=5.061,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χ^(2)=14.123,P<0.01)、临床TNM分期(χ^(2)=23.194,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诊断时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相关(χ^(2)=0.072、1.451、2.562、1.383,P值均>0.05)。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JMJD2D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6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JMJD2D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危险比(HR)=2.38,P<0.01]。结论JMJD2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 余齐鸣洪莲莲胡旋宇李沛凌志强
- 关键词:胃癌
- 脂联素分子受体3在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观察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特别是PAQR3表达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介导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8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Ⅱ型)手术组织标本中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AQR3、TGF-β、p-Smad2、p-Smad3、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AQR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PAQR3表达与TGF-β通路、EMT过程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3%(141/180)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的PAQR3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1.1%,2/180)。癌组织中PAQR3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χ^(2)=73.383,P<0.01)、肿瘤大小(χ^(2)=51.207,P<0.01)、肿瘤分化(χ^(2)=82.303,P<0.01)、静脉浸润(χ^(2)=7.639,P<0.01)、神经侵犯(χ^(2)=19.047,P<0.01)、浸润深度(χ^(2)=14.572,P<0.01)、淋巴结转移(χ^(2)=20.531,P<0.01)、远处转移(χ^(2)=49.787,P<0.01)及TNM分期(χ^(2)=147.120,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性别(χ^(2)=1.326,P>0.05)、肿瘤诊断时年龄(χ^(2)=0.815,P>0.05)均无相关。癌组织中PAQR3低表达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AQR3正常或高表达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7,P<0.01)。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蛋白上调(r=-0.768,P<0.01)、p-Smad2蛋白上调(r=-0.771,P<0.01)、p-Smad3蛋白上调(r=-0.774,P<0.0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上调(r=-0.946,P<0.01)、Twist蛋白上调(r=-0.966,P<0.01)、Snail蛋白上调(r=-0.931,P<0.01)及SIP1蛋白上调(r=-0.932,P<0.01)呈明显负相关,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下调呈明显正相关(r=0.875,P<0.01)。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信号通路及EMT激活密切相关,提示PAQR3下调可能是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发生的起始因素,机制上是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来�
- 吴盈利洪莲莲章志龙齐亚楠张歆雨朱天宇凌志强
-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