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791) 作品数:44 被引量:175 H指数:14 相关作者: 王瑞云 王海岗 陈凌 乔治军 刘敏轩 更多>> 相关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山西糜子核心种质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7 2023年 为快速鉴定糜子(Panicum miliaceum)资源,建立分子标记检测平台,以272份山西糜子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利用85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应用ID Analysis 4.0软件,构建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对85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20对引物组合(RYW67、RYW53、RYW37、RYW65、RYW62、RYW77、RYW5、RYW49、RYW84、RYW19、RYW11、RYW40、RYW54、RYW28、RYW31、RYW7、RYW16、RYW8、RYW9和RYW18)可区分272份材料。共检测到等位变异(Na)60个,平均每个位点检出3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578(RYW16)–1.0967(RYW5),平均值为1.055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044(RYW77)–0.7530(RYW37),平均值为0.6921。利用20对引物构建山西糜子核心种质的字符串、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可为种质身份标识和溯源提供实践路径。 王宇卓 林元香 薛亚鹏 段政勇 王晓丹 陈凌 曹晓宁 王瑞云 乔治军关键词:糜子 核心种质 分子身份证 简单重复序列 用高基元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开发高基元(4—6)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糜子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糜子资源表型多样性,用前期糜子转录组测序获得高基元SSR引物对地理来源差异大的糜子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用Power Marker 3.25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用Pop Gen 1.32计算Nei’s遗传距离,用MEGA 5.0进行聚类分析,用Structure 2.2鉴定遗传类群。【结果】96份糜子资源株高和穗长变异最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8和1.91。PCR扩增发现,占56.29%的85对引物具多态性,其中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引物分别为71对(83.53%)、10对(11.76%)和4对(4.7%)。85个标记扩增产物大小分布为100—450 bp,PIC值平均为0.51,Rp值为1.00—5.75,平均为3.15。四、五和六碱基重复SSR的平均Rp值分别为3.15、2.8和4.0。基于Rp值分析SSR的分布频次,发现85个标记分布区间为0—1、1—2、2—3、3—4、4—5和5—6,分别包含1(1.18%)、15(17.65%)、31(36.47%)、20(23.53%)、12(14.12%)和6(7.06%)个标记,60%(51个)的标记分布在区间2—3和3—4。用85个SSR扩增96份糜子资源,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2—3个,平均2.7294个;62个位点产生3个变异,23个位点产生2个变异;多样性指数为0.2842—1.0633,平均为0.7708;PIC值为0.0400—0.7281,平均为0.4723。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3—0.5052(平均为0.1798),遗传一致度为0.6034—0.9907(平均为0.8485)。基于UPGMA将96个糜子基因型聚为4个群组,第一群组主要属于北方春糜子区;第二群主要属于东北春糜子区;第三群组主要属于华北夏糜子区;第四群组主要属于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遗传结构分析将96份试材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代表黄土高原、华北、东北和北方基因库。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起源相关。� 王瑞云 刘笑瑜 王海岗 陆平 刘敏轩 陈凌 乔治军关键词:糜子 聚类分析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形态解剖差异 被引量:18 2013年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研究糜子品种间8个农艺性状(穗长、千粒重、株高、倒二叶叶夹角、倒二叶叶面积、倒二叶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9项指标的形态解剖差异。结果表明,5个糜子品种间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株高等其他8项指标差异极显著;糜子的叶脉密度为4.65-5.66条·mm-1;糜子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气孔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糜子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刘晓欢 王瑞云 杜海娥 李红英 王爱萍 王海岗 张海平 秦香 张彬关键词:农艺性状 形态解剖结构 40份山西黍稷资源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解山西黍稷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以筛选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科学、规范地建立糜子抗旱性鉴定标准和研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将40个山西黍稷的核心资源在室内用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发芽率、苗长、根长、苗鲜质量、根鲜质量、苗干质量、根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等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通过对芽期和苗期抗旱性指标的测定发现,PEG6000胁迫下除根长较对照增大0.071%外,其他7个指标的测量值较对照均有所下降,发芽率下降幅度高达95.262%,且第3天测定时试验组均未发芽,可知干旱胁迫对芽苗期均有抑制作用,发芽率对干旱胁迫最敏感;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间相关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说明PEG胁迫对其作用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苗长、相对苗鲜质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可作为评价苗期抗旱性的重要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逐级分级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鉴定芽、苗期抗旱性,结果筛选出芽期极强抗旱类型和强抗旱类型各1份,苗期抗旱性分析中筛选出8份极强抗旱类型和5份强抗旱类型。综合分析,来自繁峙的紫秆黍(00003289)在芽苗期均为极强抗旱类型,且晋南地区品种抗旱性较强,可以为黍稷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优异的供体来源。 王杨 谭梦玉 王海岗 陈凌 王瑞云 乔治军关键词:黍稷 抗旱鉴定 PEG6000 芽期 苗期 基于高基元SSR构建黍子DNA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系统管理和区分鉴别黍子(Panicum miliaceum)资源,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为种质身份标识的研究与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选取来自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等不同地理区域的20份黍子材料,基于30对高基元SSR引物(6、5、4碱基各重复4、10、21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werMarker3.25、PopGen 1.32和MEGA 5.0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聚类,利用Ntsys 2.11和ID Analysis 4.0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引物组合优化,利用在线条形码生成器(http://barcode.cnaidc.com/app/html/bcgcode128.php)和在线二维码生成器(http://cli.im)生成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所选取的35对引物中10对引物可作为候选核心引物,这10对引物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0个,有效等位变异为2.168 2~2.985 1个,平均为2.636 7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899 7~1.096 1,平均为1.020 6;观测杂合度为0.473 7~0.833 3,平均为0.677 7;期望观测杂合度为0.553 3~0.682 1,平均为0.635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38 8~0.665 0,平均为0.617 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26 2~0.749 3,平均为0.657 9。用5对引物组合(RYW8、RYW12、RYW5、RYW2、RYW1)可将全部材料区分,在线二维码生成器中输入各黍子的名称、统一编号、生态区、来源、字符串等信息,成功构建了20份黍子资源的DNA分子身份证。 丁艺冰 丁雨格 陈凌 王海岗 陈喜明 王瑞云 乔治军关键词:SSR标记 主成分分析 分子身份证 DNA条形码 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糜子资源抗性淀粉含量评估 被引量:2 2021年 抗性淀粉(RS)为总膳食纤维组分之一,是糜子籽粒的重要组成。试验采用淀粉抗性检测试剂盒K-RSTAR,对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山西、陕西、宁夏)的60份糜子资源进行抗性淀粉含量检测,旨在为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优质糜子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和后续抗性淀粉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0份供试糜子种质资源的总淀粉含量为28.82%~67.57%,平均含量为47.92%;其中,RS平均含量为5.43%,变幅为1.31%~9.99%,变异系数为40.70%,供试糜子资源的RS含量差异较大,其分布呈正偏态平坦峰;宁夏高抗性淀粉含量种质资源较多,其RS含量均值(6.48%)显著高于山西(5.14%)、陕西(4.68%)两省,具有较多优质种质资源。 冯链 石甜甜 刘彦余 王海岗 陈凌 乔治军 王瑞云关键词:糜子 抗性淀粉 糜子PmNCED1的克隆及其对PEG胁迫的响应 【研究背景】糜子(Panicum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第二禾谷类作物,起源于中国,已有一万多年的栽培历史。糜子抗旱耐瘠,水分利用率极高,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作物,年种植面积达50-6... 王瑞云 杨阳 王海岗 陈凌 王纶 陆平 刘敏轩 乔治军关键词:克隆 糜子 文献传递 Waxy allelic diversity in common millet(Panicum miliaceum L.) in China 被引量:12 2018年 A set of 132 accessions of common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L., from12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assessed for endosperm starch type (waxy or non-waxy) using I2-KI staining,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using the dual-wavelength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genotype of Waxygenes conditioning amylose content by gene sequencing. Endosperm starch content varied from 57.69% to 74.70%, while the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of the starch ranged from 0 to 23.29% and from 41.99% to 70.24%, respectively. Sequencing two Wx genes, including Wx-L (intron 5-exon 7 and intron 8–9) andWx-S (exon 9–intron 10) revealed several polymorphisms (S0, S?15, LC, LF, LY). Marker M5-R11 linking to the Wx-S gene may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waxy common millet accessions from non-waxy ones. Among the 132 accessions, 68 with the S?15 allele had waxy endosperm starch with the amylose content range 0–2.58% and 64 accessions with the S0 allele had non-waxy endosperm starch with amylose content range 3.94%–23.29%. Five genotypes including So15/LF (45% of the accessions), S0/LF (25%), S0/LY (12%), S0/LC (11%), and S?15/LY (7%) were identified. Six new SNPs were detected at the Wx-L locus. These results will facilitate common millet breeding, especially of cultivars free of amylose. Ruiyun Wang Haigang Wang Xiaohuan Liu Xu Ji Ling Chen Ping Lu Minxuan Liu Bin Teng Zhijun Qiao关键词:SNP STARCH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山西糜子资源DNA二维码创建 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鉴定糜子种质资源,构建分子身份证,旨在为其保护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来源于山西黄土高原生态区的21份糜子资源为材料,利用12个SSR标记(六碱基、五碱基和四碱基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为1、4、7对)筛选出9个遗传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相关软件构建材料的DNA二维码。结果表明,21份材料在12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的观测等位基因平均为3.0000;有效等位基因介于2.5412~2.9959,平均为2.8412;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6010~0.7720,平均为0.7076;多样性指数介于0.9958~1.0979,平均为1.0661;观测杂合度介于0.5294~0.8883,平均为0.7058;期望杂合度介于0.6238~0.6842,平均为0.6646;Nei′s期望杂合度介于0.6065~0.6662,平均为0.6469。3个核心标记(RYW5、RYW8、RYW11)与其他标记相比相似系数过高,进行剔除处理;基于9个标记(RYW1、RYW2、RYW3、RYW4、RYW6、RYW7、RYW9、RYW10和RYW12)可以将21份材料全部区分。利用条形码在线软件与在线二维码技术分别构建了21份糜子资源的条形码和二维码。 杨哲 陈凌 王海岗 王瑞云 乔治军关键词:糜子 微卫星 种质资源 气孔对环境因子的感知及趋适应答 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气体(主要为CO2和水蒸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气孔分布于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表皮上。气孔感知外界环境的时限可以短至几分钟,也可以长达上百万年,可以适应局部或全球的气候变化。近年来,对气孔在形态、解剖、生理、遗传进化、分子调控机制及全球生态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气孔的形态、分布及其行为是对小到胞内信号、大到全球气候变化一系列信号系统的响应结果。以上一系列适应策略的调控系统是一张无尺度的网络,将现有的有关气孔的各个层面的研究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网络。文章从气孔对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的影响、气孔的进化、气孔发育的环境调控、气孔孔径对环境信号的趋适响应等方面阐述气孔的研究进展。 王瑞云 连帅 刘笑瑜关键词:气孔 环境因子 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