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BC003)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潘泽民李洪涛杨昕王红英郑威楠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宫颈
  • 7篇宫颈癌
  • 6篇基因
  • 5篇HPV16
  • 4篇子宫
  • 4篇子宫颈
  • 4篇维吾尔族
  • 4篇甲基化
  • 4篇宫颈癌组织
  • 4篇癌组织
  • 3篇新疆维
  • 3篇新疆维吾尔族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蛋白质
  • 2篇乳头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
  • 9篇喀什地区第一...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石河子市第一...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 1篇新疆石河子大...

作者

  • 12篇潘泽民
  • 8篇李洪涛
  • 7篇杨昕
  • 6篇王红英
  • 5篇郑威楠
  • 5篇李玉华
  • 5篇朱君玲
  • 4篇潘贞贞
  • 3篇龙海晨
  • 3篇左强强
  • 2篇张金莉
  • 2篇郭彩丽
  • 2篇武丹
  • 2篇潘欢
  • 1篇木拉提
  • 1篇刘引引
  • 1篇赵志敏
  • 1篇曹冬冬
  • 1篇张静

传媒

  • 7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EF1A2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收集新鲜宫颈癌组织和宫颈正常组织样本各1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eEF1A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宫颈癌患者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45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35例石蜡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eEF1A2基因在宫颈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状况。qRT-PCR结果显示,eEF1A2基因在宫颈癌组织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组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EF1A2蛋白质表达强阳性率、弱阳性率和阴性率表达在宫颈癌组织分别为46.6%,31.0%和22.4%,而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分别为21.2%,48.5%和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可知,eEF1A2基因的表达增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eEF1A2表达情况对于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分级有参考价值。
潘欢李洪涛朱君玲王红英杨昕武丹潘贞贞何鸿昌任显显潘泽民
关键词:宫颈癌QRT-PCR免疫组织化学
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相关性以及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分析IFITM1基因甲基化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HPV16、HPV18特异的PCR方法分别检测了4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和4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的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和高危险性HP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两个指标的相关性。用RT-PCR方法检测10例甲基化阳性和10例甲基化阴性的组织IFITM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31例子宫颈癌组织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例子宫颈正常组织发生甲基化,在子宫颈癌中高危险性HPV的感染例数为27例,在正常组织中为5例。4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感染阳性的组织IFITM1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增高(P<0.05),在10例甲基化阳性的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0例甲基化阴性的组织(P<0.01)。结论 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具有大规模临床筛选试验的价值。
左强强郑威楠张金莉李玉华刘引引龙海晨潘泽民
关键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HPV子宫颈癌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Ki-67和PCNA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ITM1、PCNA和Ki-6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子宫颈癌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结论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Ki-67和PCNA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赵志敏王红英木拉提郑威楠杨昕李玉华左强强龙海晨张金莉潘泽民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KI-67PCNA免疫组织化学
HPV16 E6-G350基因表达促进宫颈癌C33A细胞增殖且抑制凋亡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HPV16 E6基因致病多态性位点的功能及其与宫颈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在宫颈癌C33A细胞中分别稳定转染HPV16 E6原型T295/T350-GV230和HPV16 E6突变型T295/G350-GV230表达质粒,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CCK8增殖实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HPV16 E6 T295/T350和T295/G350不同多态性位点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16 E6 T295/T350和HPV16 E6 T295/G350突变促进宫颈癌C33A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并且T295/G350突变型作用强于T295/T350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 E6 T295/T350欧洲原型和HPV16 E6 T295/G350欧洲突变型均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HPV16 E6 T295/G350欧洲突变型的促癌作用比HPV16 E6 T295/T350欧洲原型强。
潘贞贞潘贞贞者湘漪吴文礼许静徐航辛皖潮张斌辛慧珍曹冬冬潘泽民
关键词:HPV16E6多态性细胞增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分布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民族女性HPV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新疆伊犁地区某综合性医院妇科就诊的54 76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黏液脱落细胞样本,共采集了3 445名;同时收集其民族和年龄等社会信息.纳入标准为有性生活者,宫颈完整者,且民族为汉族、维吾尔族或哈萨克族.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宫颈癌的诊断由医生根据研究对象的病史、症状、妇科检查结果,以及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民族研究对象HPV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对象的HPV阳性率为25.6%(882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HPV阳性率分别为27.9%(564/2 022)、22.9%(196/857)和21.6%(122/566)(χ^2=13.80,P=0.001).汉族阳性者中感染比例最高的3个亚型依次为HPV16/52/58型,分别占24.8%(140例)、17.7%(100例)和9.8%(55例);维吾尔族依次为HPV16/52/53型,分别占34.2%(67例)、12.8%(25例)、9.2%(18例);哈萨克族依次为HPV16/53/52型,分别占37.7%(46例)、17.2%(21例)、12.3%(15例).维吾尔族≥61岁研究对象HPV阳性率最高,为41.5%(22例),36-40岁组最低,为15.9%(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1,P〈0.001).结论 新疆伊犁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HPV阳性率存在差异,并且感染HPV基因型在不同民族间分布不同.
潘贞贞宋宇宁张琴于娇娇张克南梁娜张娜马欣朱君玲者湘漪夏哈代提郑威楠李洪涛曹冬冬潘泽民
关键词:子宫颈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W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W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HPV16和HPV18感染率;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3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组织的WT1基因启动子两个区域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WT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98%、36.67%和89.58%;HPV16和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13.95%、33.33%和68.75%,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甲基化与HPV16和HPV18感染相关(P<0.05)。结论 W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和HPV18感染相关且与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相关。
范佩文王红英李玉华杨昕李洪涛李洪涛郭彩丽
关键词:宫颈癌HPV16HPV18
新疆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序列的变异分布情况。采用43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提取DNA作为模板,PCR扩增E6和E7全长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以欧洲标准株为原型,进行序列分析,并对HPV16 E6、E7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结果分析共发现6个突变位点(4个错义突变,2个无义突变),其中有34例E6基因350位核苷酸发生突变(T350G),突变频率为79.1%,对应氨基酸改变为Leucine→valine(L83V);6例E6基因295位核苷酸发生突变(T295G),突变频率为(14.0%),相应氨基酸改变为aspartic→glutamic(D64E),值得注意的是,这6例HPV16 E6基因T295G突变均伴随着E6基因T350G突变。E7基因仅在1例样本647位点发生常见的核苷酸A→G突变(A647G),且伴随着E6基因178位点T→G突变(T178G)。进化树分析表明,8例为HPV16欧洲型(Ep),34例为欧洲变异型(E),仅1例为亚洲型(As),没有发现非洲株(Af)和亚洲美洲株(AA)。由此可知:(1)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主要以感染HPV16欧洲型(E)为主;(2)E6基因T295G-T350G共突变为特点的HPV16病毒,可能做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特有的HPV16欧洲型新疆株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者湘漪朱君玲姜心雨何鸿昌潘贞贞蒋琦伟王媛李洪涛李洪涛郑威楠
关键词:HPV16
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收集46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EBPα第一外显子的突变,利用PCR扩增方法分析HPV16病毒的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HPV16病毒感染率高。且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与未突变的患者的HPV16病毒的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McNemanr检验P<0.05双侧。由此可知,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病毒的感染相关。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龙海晨王红英李玉华杨昕左强强范佩文郭彩丽潘泽民
关键词:宫颈癌突变HPV16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DB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2016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改变与癌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已经成为癌症的新标志。该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ladder cancer 1,DBC1)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关系及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能否作为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工具用于子宫颈癌筛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4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3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以及54例子宫颈癌组织进行HPV16、HPV18感染的检测;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DB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方法检测10例甲基化阴性的正常子宫颈组织和10例甲基化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中DBC1基因m 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8.6%、34.3%和68.5%;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2.3%、8.6%和16.7%;DBC1基因发生甲基化率分别为23.3%、40.0%和87.0%;在79例高级别宫颈损伤及子宫颈癌样本中,其中50例HPV16/18感染阳性,29例HPV16/18感染阴性;阳性组中DBC1基因发生甲基化率88.0%,阴性组甲基化率为55.2%(P<0.05);10例甲基化阳性子宫颈癌组织中DBC1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0例甲基化阴性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结论:DBC1基因甲基化可能作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分子标志物,结合HPV16/18感染检测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
武丹杨昕朱君玲王红英李洪涛潘欢何鸿昌任显显潘泽民
关键词:子宫颈癌HPV16/18基因表达
宫颈癌组织中HPV16L1蛋白质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 L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防治宫颈癌奠定基础。采用收集宫颈癌患者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41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30例石蜡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方法。检测HPV16 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状况。HPV16 L1蛋白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组织中阳性率为100%,而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仅为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由此可知,HPV16 L1蛋白质在宫颈原位癌开始表达减少,宫颈浸润癌表达减少更明显,可能可以用于诊断CINⅡ和CINⅢ或CINⅡ和宫颈癌。
潘贞贞潘欢潘欢朱君玲郑威楠李洪涛任显显武丹武丹杨昕杨昕
关键词:宫颈癌蛋白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