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97JL1472)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汪万英唐素兰赵芳芳王朝夫姚敏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小鼠
  • 3篇鼠肿瘤
  • 3篇小鼠肿瘤
  • 2篇金葡菌
  • 2篇金葡菌L型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病变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培养细胞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肿瘤组织
  • 1篇细胞
  • 1篇瘤组织
  • 1篇酶链反应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化

机构

  • 4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汪万英
  • 3篇赵芳芳
  • 3篇唐素兰
  • 1篇何杰
  • 1篇姚敏
  • 1篇王朝夫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as、c-erbB-2、P^(53)基因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实验性小鼠肿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癌基因ras ,c -erbB - 2和抑癌基因P53 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C57小鼠致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对L型感染后诱发的 10只小鼠肿瘤和 13只小鼠癌前病变组织进行ras、c -erbB - 2及P53 蛋白产物及基因的检测。结果 小鼠肿瘤中P2 1、c-erbB - 2、P53 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0 %、70 %、6 0 % ;癌前病变 15 .38%、15 .38%、38.46 %。原位核酸杂交ras、c -erbB - 2、P53 、mRNA表达在小鼠肿瘤中分别为 5 0 %、70 %、5 0 % ;癌前病变中为 15 .38%、0 %、38.46 %。结论 癌基因ras、cerbB - 2及抑癌基因P53 在小鼠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 ,L型极有可能成为诱癌因素之一 。
汪万英何杰王朝夫姚敏
关键词:癌基因肿瘤抑癌基因RASC-ERBB-2P^53
金葡菌L型感染致小鼠肿瘤中Survivin、Ki-67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小鼠发生肿瘤,14.4%(13/90)小鼠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Survivin、Ki-67蛋白及eDNA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及其cD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0.01);Survivin、Ki-67蛋白和cDN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Survivin、Ki-67基因协同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汪万英赵芳芳唐素兰
关键词:小鼠肿瘤癌前病变金葡菌L型SURVIVINKI-67
金葡菌L型感染致小鼠肿瘤中CyclinD1、CDK4和P16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CyclinD1、CDK4和P16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发现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发生肿瘤;14.4%(13/90)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感染率和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CyclinD1、CDK4和P16蛋白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汪万英赵芳芳唐素兰
关键词:小鼠肿瘤癌前病变金葡菌L型CYCLIND1CDK4P16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肿瘤组织和培养细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肿瘤组织和体外培养猴肾细胞的影响。方法用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及猴肾细胞,再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57小鼠肝组织及诱发的小鼠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阳性率,并观察感染后猴肾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C57小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感染率分别为0%(0/10)和70%(7/10),L型抗原表达率分别为0%(0/10)和70%(7/10);金葡菌L型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例)和70%(7/10例)。猴肾细胞感染L型原生小体后体外培养48h部分出现空泡样变样(类似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变化),局部区域细胞密集(轻度增生)。结论金葡菌L型DNA已在感染的体内、外细胞内出现,且在诱发的肿瘤细胞内表达显著增高,推测其在诱发体细胞增生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很可能和病毒的致瘤机理相似。
汪万英赵芳芳唐素兰
关键词: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