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138100)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3H指数:8
- 相关作者:孙道杰宋晓朋马文洁张德强冯洁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小麦穗突变体Sda1与其野生型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探索适合小麦穗突变体Sda1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寻找Sda1与其野生型叶片的差异蛋白,以Sda1与其野生型的抽穗期叶片为材料,从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条件等方面对适合Sda1及其野生型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分析试验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利用TCA/丙酮提取叶片总蛋白,用pH 4~7的17cm线性胶条,采用13%浓度的分离胶,上样量为900μg,利用改良的等电聚焦程序,能够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高的电泳图谱;电泳图谱在低分子区蛋白点分布均匀,并且重复性好。利用PDQuest 8.0.1软件分析图谱,得到27个差异点蛋白,相比于野生型植株,Sda1突变体表现为蛋白表达量下调与缺失,发现6个缺失蛋白,21个表达下调蛋白。
- 周丽敏马文洁武炳瑾张德强杨智全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双向电泳
- 小麦旗叶长、宽及面积的QTL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以小麦品种‘小偃81’和‘西农1376’构建的含236个家系的自交重组系(RIL)群体(F2:7、F2:8代)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在陕西杨陵、河南驻马店和山东济南于灌浆期(花后20 d)随机取每个株系10株测量旗叶长、宽,并利用172个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3.2软件,对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9个旗叶长QTLs位于1A、4A、3B、5D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0%~16.44%的表型变异;10个旗叶宽QTLs位于1A、3A、5A、7A、3B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63%~14.24%的表型变异;12个旗叶面积QTLs位于1A、4A、3B、2D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25%~22.67%的表型变异。(2)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QTLs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3)同一性状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和在不同年份,相同地点下检测到的QTLs有的相同,但有的差异明显。(4)有些控制不同性状的QTLs在染色体的同一标记区间,表现一因多效。研究表明:位于1A和5D染色体上的2个加性QTLs都同时控制旗叶长、宽和面积,且前者为主效基因,后者遗传贡献率也较大,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分子聚合育种。
- 常鑫李法计张兆萍张晓晨刘路平阳霞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旗叶形态性状QTLRIL群体
- 366份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型组成及其与生殖物候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4年
- 为探究国内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的显隐性组成及其与生殖物候稳定性的关系,以国内各大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及近几年的区试品系共366份为材料,采用STS标记对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分期播种法,以不同播期之间的抽穗期相差天数为生殖物候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探索春化、光周期基因型对生殖物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66份材料中包含15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型组合,其中组合vrn-A1+vrn-B1+vrn-D1+Ppd-D1a最多,达48.91%,其次为vrn-A1+vrn-B1+Vrn-D1+Ppd-D1a,占16.39%。vrn-A1+vrn-B1+vrn-D1+Ppd-D1a能最大程度地维持小麦生殖物候稳定性,使抽穗期差异维持在5.43d,而vrn-A1+vrn-B1+Vrn-D1+Ppd-D1b、vrn-A1+Vrn-B1+Vrn-D1+Ppd-D1a、Vrn-A1+vrn-B1+Vrn-D1+Ppd-D1b则赋予小麦极不稳定的生殖物候特性,使抽穗期差异达10d以上。此外,显性春化基因能降低小麦生殖物候稳定性,其效应表现为Vrn-A1>Vrn-B1>VrnD1;隐性春化基因能够增强小麦生殖物候稳定性,其效应为vrn-B1>vrn-D1>vrn-A1;光周期基因对生殖物候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 简俊涛田芳慧张兆萍朱传杰刘路平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春化基因
- 利用90K基因芯片进行小麦旗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发掘影响小麦旗叶相关性状的QTL,以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与优良品种小偃81构建的包含1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材料,采用小麦90K SNP基因芯片技术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构建含有全基因组SNP和SSR 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在4个环境下对小麦旗叶相关性状QTL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构建图谱含有6 949对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910对,SSR标记39对,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39.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0.7 cM;A、B和D染色体组分别有2 085、4 677和187对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0.0%、67.5%和2.7%,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1.0、0.6和0.8 cM。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2个旗叶性状加性效应 QTL,10个旗叶长 QTL 分布于 2A、3B、4B、5A、6B和7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 7.900 3%-24.097 9%,除 [QX(Y15] Qfll2A1[QX)][KG-*3]能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外,其余均为单环境QTL;4个旗叶宽 QTL分布于2A、3A和5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9.079 8%-16.539 6%,其中, [QX(Y15] Qflw2A1[QX)][KG-*3]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解释表型变异12.482 6%-16.539 6%,为1个稳定的主效QTL;8个旗叶面积 QTL 分布于2A、3B、4B、5A、6B和7A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9.309 5%-30.498 1%,其中,3个QTL位于5A染色体上。此外,鉴定出3个分布于2A、5A和6B染色体上的 QTL富集区段。
- 连俊方张德强武炳瑾宋晓朋马文洁周丽敏冯毅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SNPQTL
- 西农系列小麦骨干新品种赤霉病抗源浅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赤霉病(FHB)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的严重病害。近些年,我国黄淮南片小麦赤霉病爆发,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劣化。气候趋暖和秸秆还田可能是赤霉病重发的诱因。生产上急需抗赤霉病品种。通过2014-2016三年的生产反馈和抽样调查发现,在河南南阳、驻马店等赤霉病重发区,西农979、郑麦9023、西农509、西农585、西农529等品种(系)的赤霉病发病率仅为1%-39/6,抗性水平属于中抗或中感类型。
- 孙道杰张玲丽冯毅陈春环张荣琦奚亚军何心尧王辉宋哲民
- 关键词:抗源偃麦草六倍体衍生系田间抗性八倍体
- 等位变异Vrn-B1a和Vrn-B1b的春化效应及其在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中的分布被引量:1
- 2014年
- 春化基因Vrn-B1是决定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冬春性的主要基因之一,研究其不同显性等位变异的低温春化作用效应及分布,对该区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等位变异Vrn-B1a品种皖麦33与等位变异Vrn-B1b品种豫麦34为亲本构建杂交组合,对其F2代进行5~35 d的低温春化处理,并在温室(22±3℃,16 h昼/8 h夜)鉴定抽穗期,结合分子标记分析低温春化处理时间对各等位变异型抽穗期的影响。同时对228个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相关位点分子检测,分析该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特点。各春化处理均使两种等位变异小麦植株的抽穗期提前,但Vrn-B1a抽穗时间比Vrn-B1b晚约2 d。从春化处理当天至处理后25 d,2种等位变异类型的抽穗时间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缩短;继续延长春化时间,抽穗期不再缩短,表明满足两种等位变异完成春化的低温时间为20~25 d。在228个品种中,Vrn-B1位点有214个(93.9%)隐性和14个(6.1%)显性等位变异。其中,显性等位变异Vrn-B1a有6个,占总品种数的2.6%;Vrn-B1b有8个,占总品种数的3.5%。在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Vrn-B1位点至少存在Vrn-B1a和Vrn-B1b两种显性等位变异类型,两种等位变异类型纯合小麦植株的抽穗时间不同。
- 王轩鞠丽萍刘芳军张钰玉张帆付晓洁冯毅张晓科
- 关键词:普通小麦
- 乌拉尔图小麦W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WOX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WOX基因家族的6个成员: TuWOX1、 TuWOX2、 TuWOX3、 TuWOX4、 TuWOX5和 TuWOX3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TuWOX2、 TuWOX3和 TuWOX3a属于WUS支/进化支, TuWOX4属于古老支, TuWOX5属于中间支。除这三个分支外, TuWOX1自成一支,说明在乌拉尔图小麦中可能出现了不同功能的WOX家族基因。利用qRT-PCR技术对得到的WOX基因在乌拉尔图小麦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以及幼苗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OX基因在乌拉尔图小麦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较大,说明WOX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作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WOX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表明其可以响应外界的胁迫。
- 单强强阳文龙李英洁刘冬成孙家柱张爱民程西永
- 关键词:同源克隆
-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检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利用分子标记结合系谱分析对黄淮麦区20世纪及近年来新育成的129份小麦品种所含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株高、基部茎秆直径和壁厚、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高差等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29份小麦品种中,含Rht-B1b基因的品种有37份,含Rht-D1b基因的品种有73份,含Rht8基因的品种有89份,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品种有6份,所占比例分别为28.68%、56.59%、68.99%和4.65%。其中,同时含Rht-B1b和Rht-D1b的品种有1份,同时含Rht-B1b和Rht8的品种有29份,同时含Rht-D1b和Rht8的品种有44份,同时含Rht-B1b、Rht-D1b和Rht8的品种有1份。不同矮秆基因及其组合的品种,在小穗数、基部茎秆直径及基部茎秆壁厚等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仅含Rht8基因的品种的千粒重、基部茎秆直径及壁厚均大于其他基因型,并且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不同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强度依次为Rht-D1b>Rht-B1b>Rht8,并具有累加效应。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除不含矮秆基因材料外仅含Rht8的品种的株高稳定性最佳,仅含Rht-B1b的品种株高稳定性最差。仅含Rht-B1b的品种小穗数最高,但千粒重却最低,并显著低于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虽然矮秆基因Rht8的降秆作用较弱,但其对农艺性状的有利贡献较多,且在不同播期环境条件下株高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未来小麦育种中应注重矮秆基因Rht8的利用。
- 张德强宋晓朋冯洁马文洁武炳瑾张传量崔紫霞冯毅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农艺性状
- 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国家的532个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位点上不同的等位变异对品质性状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亚基1、2*、17+18、5+10、GluA3f、GluB3b和GluB3g对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亚基N、1、14+15、17+18、7+8、2+12、3+12、4+12、GluB3d、GluB3f、GluB3h和GluB3g对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从亚基对品质性状的综合影响来看,1、17+18、GluA3f、GluB3g和GluB3f可作为优势亚基。具有1、17+18、2+12和1、17+18、5+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的品种(系)综合品质性状显著优于含有N、14+15、2+12亚基组合的品种(系);具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GluA3c、GluB3g,GluA3d、GluB3g和GluA3f、GluB3b品种(系)的综合品质性状显著优于含有GluA3b、GluB3j亚基组合的品种(系)。
- 程西永吴少辉李海霞董中东任妍詹克慧许海霞
-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
- 成熟小麦种子中残留的α-淀粉酶对小麦馒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α-淀粉酶通过降解淀粉产生发酵糖,并改变淀粉的物化特性,进而影响小麦制品的品质,其影响与α-淀粉酶来源、含量及小麦制品种类有关.成熟小麦籽粒中残留的α-淀粉酶活性存在极大差异,为了解迟熟α-淀粉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以重组自交系群体中α-淀粉酶活性极端的小麦品系为材料,比较高低酶活材料制作的馒头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依据小麦材料α-淀粉酶活性的分布范围,设定不同的外源α-淀粉酶浓度,研究外源α-淀粉酶对小麦馒头质构、感官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过高的内源α-淀粉酶含量(降落值小于300 s)会导致馒头的高径比及质构参数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与添加过多外源α-淀粉酶的效果类似;α-淀粉酶含量过高,造成淀粉糊化过度,产气过多,馒头内部结构被破坏,持气能力降低,馒头塌陷;降落值不低于300 s的材料制作的馒头品质较好.本研究表明成熟种子中残留的α-淀粉酶对馒头品质有显著影响,优质馒头品种选育时应关注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图4表11参35)
- 高媛代小梅李俏潘志芬谢容翟会生邓光兵
- 关键词:Α-淀粉酶馒头质构特性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