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K36B03)

作品数:17 被引量:125H指数:7
相关作者:郑穗平崔春赵谋明吕扬勇伍展红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谷氨酸棒杆菌
  • 7篇棒杆菌
  • 6篇酱油
  • 3篇基因
  • 3篇发酵
  • 3篇氨酸
  • 2篇酶活
  • 2篇酵母
  • 2篇基因敲除
  • 2篇谷氨酸
  • 2篇关键酶
  • 2篇L-苏氨酸
  • 1篇代谢流
  • 1篇代谢流分析
  • 1篇代谢物
  • 1篇蛋氨酸
  • 1篇低盐固态
  • 1篇低盐固态发酵
  • 1篇抑菌
  • 1篇营养

机构

  • 12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1篇广东轻工职业...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郑穗平
  • 4篇赵谋明
  • 4篇吕扬勇
  • 4篇伍展红
  • 4篇崔春
  • 3篇高献礼
  • 3篇李智涛
  • 2篇卢志洪
  • 1篇宋俊梅
  • 1篇苗小康
  • 1篇徐庆阳
  • 1篇曹鸣凯
  • 1篇吴剑荣
  • 1篇梁雪
  • 1篇杨兰
  • 1篇潘力
  • 1篇詹晓北
  • 1篇张丽敏
  • 1篇李丹
  • 1篇刘淑云

传媒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酿造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添加剂对成曲酶活力和酱油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提高酱油成曲酶活力为目标,在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糖0.25%、NaNO30.1%、ZnSO40.05%的条件下成曲的蛋白酶活力为2 383.83U/g干基,糖化酶活力为117.82U/g干基,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6.75%和46.02%。用该优化组和对照组进行酱油低盐固态发酵比较,优化组得到的酱油,总氮含量和氨基态氮含量等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倪海晴陶文沂
关键词:中性蛋白酶糖化酶低盐固态发酵添加剂
酸浆中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15年
从传统老豆腐酸浆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酸菌(编号AP117),初步鉴定为嗜酸乳杆菌,采用MRS培养基对菌株的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培养6 h后活菌浓度达到105cfu/mL,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4 h后活菌浓度超过1010cfu/mL,第22 h后,活菌数慢慢下降。该菌株能耐受较强的酸度,用pH=1.5的酸度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49.8%,能耐受0.1%-1.5%的猪胆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于海峰李文靖宋俊梅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酸性抑菌
谷氨酸棒杆菌ldh基因的敲除被引量:2
2012年
谷氨酸棒杆菌中ldh基因编码乳酸脱氢酶,可催化丙酮酸转化生成乳酸。利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获得中间缺失部分序列的dldh基因片段,将其与载体pk18mobsacB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筛选出阳性转化子后,转化谷氨酸棒杆菌ATCC 13032感受态细胞。分别在卡那霉素抗性平板及10%蔗糖平板上进行两次筛选,利用PCR方法鉴定,成功获得ldh基因缺失的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ATCC 13032-Δldh。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TCC 13032-Δldh中的ldh基因在转录水平与野生型菌株ATCC 13032相比,相对表达量为0。ldh基因的敲除对菌株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伍展红郑穗平
关键词:基因敲除谷氨酸棒杆菌荧光定量PCR
一株酱油酿造用高耐盐酵母KS18营养代谢特征解析
2010年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对1株从生酱油中分离筛选获得的增香型耐高盐酵母菌KS18代谢特征的影响。培养基中渗透压的增加明显地抑制细胞的生长,降低菌体浓度和延长延滞期,同时促进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积累。采用糖浆为碳源使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浓度增加了30.4%和3.7%。而木质素则使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别提高了58.9%和98.6%,同时明显改善了芳香性物质的含量与组成。
黄敏詹晓北郑志永吴剑荣张丽敏
关键词:酱油
谷氨酸棒杆菌S9114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发酵生产谷氨酸的代谢流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S9114合成L-谷氨酸(L-Glu)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并结合S9114在10%和30%溶氧条件下发酵至中后期时胞外相关产物的分泌情况计算出其代谢流分布;通过MATLAB线性规划得到了谷氨酸合成的理想代谢流分布。代谢流分析结果表明,减少HMP和TCA循环的代谢流量,增加CO2固定的代谢流将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在谷氨酸发酵工艺控制中,溶氧是关键因素,发酵中后期提高溶氧有利于谷氨酸的生成,同时可抑制副产氨基酸的产生;主要副产物乳酸在理想代谢流分布中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乳酸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李智涛卢志洪吕扬勇郑穗平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代谢流分析溶氧
不同原料配比对酱油成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大豆、小麦、豆粕、面粉及麸皮按不同配比复合用于发酵酱油成曲,分别测定成曲的蛋白酶活力、淀粉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及总酚含量,并评价了各酱油成曲及原料配比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m(大豆)∶m(面粉)∶m(麸皮)=4∶0.8∶0.2的成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高,m(大豆)∶m(面粉)=4∶1的成曲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和总酚含量最高。原料经过米曲霉固态发酵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提高5倍以上,还原能力提高了4倍以上,总酚含量也提高了3倍多。采用大豆所制作的酱油成曲的抗氧化性比豆粕所制作的酱油成曲的抗氧化性高,添加麸皮有利于提高成曲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邹阳崔春赵谋明
关键词:酱油酶活抗氧化性总酚
重组谷氨酸棒杆菌产苏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基因敲除构建了蛋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metX缺失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R102ΔmetX。采用部分因子实验设计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重组菌产苏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和酶解酪素对产苏氨酸影响显著。继而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对3个显著性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78 g/L,酵母粉6 g/L,酶解酪素0.99g/L,生物素80μg/L,VB1 2mg/L,CaCO3 20 g/L,(NH4)2SO4 15.15 g/L,MgSO4.7H2O 0.5 g/L,KH2PO4 0.5g/L,K2HPO4 0.5g/L,Fe-SO4.7H2O 0.02g/L,MnSO4.7H2O 0.02g/L,接种量8%。采用该优化培养基,供试菌株的胞外苏氨酸浓度为3.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30%。
吕扬勇伍展红郑穗平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L-苏氨酸响应面培养基优化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合成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0年
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是哺乳动物体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前体物质。研究表明,烟酰胺单核苷酸在延缓衰老、治疗帕金森等老年病、调节胰岛素分泌、调控mRNA的表达等方面具有医疗保健效果。近年研究发现,人为补充NMN可以修复脑损伤、改善胰岛功能、保护心脏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脑线粒体呼吸缺陷,对老年退行性疾病、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等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受限于合成工艺,NMN原料价格昂贵。目前,化学合成法制备NMN的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存在食品安全、产生手性化合物和环保等问题;生物催化法合成NMN能更好地避开这些缺陷,但是需要解决能量供给带来的成本问题。
张颖蒋雨馨朱逸浩吴剑荣
关键词: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合成抗衰老
谷氨酸棒杆菌aroⅡ、trpEGD基因的过量表达及其对色氨酸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谷氨酸棒杆菌SPT9(Phe-、Tyr-、4-FPr、6-FTr)为出发菌株,采用PCR方法扩增色氨酸合成途径中解除了反馈抑制的关键酶aroⅡ和trpEGD基因,应用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EC-XK99E在谷氨酸棒杆菌SPT9中对其进行了分别过量表达和串联过量表达。首先对aroⅡ和trpEGD基因分别进行过量表达,得到菌株SPT9-aroⅡ、SPT9-trpEGD,摇瓶发酵试验表明,菌株SPT9-aroⅡ、SPT9-trpEGD的色氨酸产量相对于出发菌株SPT9分别提高了30%、23%;进一步对aroⅡ和trpEGD进行了串联过量表达,得到菌株SPT9-trpEGD-TP-aroⅡ,摇瓶发酵试验表明,该菌株色氨酸产量相对于出发菌株SPT9提高了84%。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菌株SPT9-trpEGD-TP-aroⅡ中aroⅡ、trpEGD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出发菌株SPT9的4.0倍和1.3倍。
李智涛伍展红郑穗平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L-色氨酸关键酶
中式酱油与日式酱油非挥发性成分的比较被引量:26
2010年
结合感官评价对影响中式和日式酱油滋味的各理化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式和日式酱油在感官属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式酱油咸、鲜味和浓厚感明显强于日式酱油,日式酱油甜、酸味强于中式酱油;相应地,中式酱油中的鲜味氨基酸和肽含量明显高于日式酱油,日式酱油中的酸和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中式酱油,但两类酱油中的盐含量没有明显差别。中式酱油鲜、咸味突出,而日式酱油口感较为协调,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是引起两类酱油感官差别的主要原因。
冯云子崔春高献礼罗龙娟邹继劲赵谋明
关键词:酱油感官评定氨基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