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琦关运峰崔舒晟石阳宋胤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黄浦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ENP1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与P53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方法,以SENP1抗体和P53抗体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中SENP1和P53蛋白的表达,对表达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ENP1蛋白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为75.0%(75/100),胃良性病变组中的阳性率为36.0%(18/5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SENP1的表达与胃癌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有关。P53蛋白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为69.0%(69/100);胃良性病变组中的阳性率为22.0%(11/5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P53表达与病人年龄、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有关。SENP1蛋白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1,P<0.05)。结论:SENP1和P53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陈军高琦史媛李启驹成志刚徐明叶辉张言赵斌
- 关键词:胃癌P53免疫组织化学
- SENP1、VEGF和MVD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以SENP1和VEGF抗体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组织中SENP1、VEGF蛋白的表达;用EnVision法以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SEN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5.0%(75/100),而在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NP1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间有相关性(P<0.05)。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1.0%(71/100),而胃良性病变中其阳性率为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间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MVD为32.93±14.05,而胃良性病变中其为28.67±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间有相关性(P<0.05)。SENP1蛋白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5),VEGF蛋白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199,P<0.05),SENP1蛋白表达亦与MVD呈正相关(r=0.237,P<0.05)。结论:SENP1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展,其可能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调节VEGF的表达,在胃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SENP1、VEGF的过度表达及高MVD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预测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陈军高琦关运峰李启驹成志刚徐明叶辉张言赵斌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 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在临床的应用研究经验。方法选择日常胃肠X造影检查患者600例,按年龄段交叉分组,采取1︰1各300例的比例对比研究,试验组用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对照组用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300例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中发现胃癌24例,胃其它肿瘤9例,胃溃疡48例,胃炎192例,未见异常27例;300例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中发现胃癌15例,胃其它肿瘤12例,胃溃疡42例,胃炎159例,未见异常72例。结论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较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能够增加发现病变率,提高胃肠X造影检查阳性率。
- 赵德明孙永康陈杰杨瑜杨友福姜怡芳顾小莺刘敏婴
- 关键词:X线造影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除骨转移伴有明显疼痛者同时予以阿仑膦酸钠片口服外,均只应用化疗。对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在24个月随访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生存期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情况较对照组有较大的改善,其中,在躯体功能、总健康、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和食欲丧失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化疗相比,唑来膦酸联合化疗能够显著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
- 周兆春崔舒晟裘光贤石阳宋胤
-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唑来膦酸化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