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1)

作品数:96 被引量:706H指数:13
相关作者:游晴如邓华凤何强黄庭旭李金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4篇水稻
  • 31篇杂交
  • 17篇稻瘟
  • 17篇稻瘟病
  • 17篇选育
  • 17篇杂交水稻
  • 17篇瘟病
  • 16篇基因
  • 13篇性状
  • 13篇恢复系
  • 13篇分子标记
  • 10篇杂交稻
  • 10篇抗性
  • 9篇不育
  • 9篇不育系
  • 8篇粳稻
  • 8篇抗稻瘟病
  • 8篇高产
  • 7篇突变体
  • 6篇制种

机构

  • 15篇福建省农业科...
  • 14篇湖南杂交水稻...
  • 11篇广东省农业科...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四川省农业科...
  • 7篇天津天隆农业...
  • 7篇国家粳稻工程...
  • 5篇天津农学院
  • 5篇重庆大学
  • 5篇中南大学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福州国家水稻...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游晴如
  • 10篇黄庭旭
  • 10篇何强
  • 10篇邓华凤
  • 9篇王丰
  • 9篇周鹏
  • 9篇柳武革
  • 9篇朱满山
  • 9篇付崇允
  • 9篇刘振荣
  • 9篇廖亦龙
  • 9篇李金华
  • 9篇张武汉
  • 8篇黄慧君
  • 8篇郑家奎
  • 8篇张水金
  • 8篇涂诗航
  • 8篇郑家团
  • 8篇舒服
  • 7篇罗婧

传媒

  • 22篇杂交水稻
  • 7篇福建稻麦科技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福建农业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稻米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Agricu...
  • 3篇Rice s...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园艺与种苗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7篇2017
  • 11篇2016
  • 14篇2015
  • 24篇2014
  • 21篇2013
  • 18篇2012
  • 1篇2011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产量位点标记分析中国水稻骨干恢复系与南亚及东南亚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
2017年
利用47个根据已报道的QTL位点或者已被精细定位或克隆的与水稻产量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产量位点标记,对来自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国的58份水稻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中国恢复系中,47个产量位点标记中有36个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2~4个,平均为2.500个;有效等位基因共62.905个,平均每个标记1.747个;36个有效标记的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32,变幅为0.271~1.266。(2)在来自国外的材料中,47个产量位点标记均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2.78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共82.686个,平均1.759个;47个标记的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49,变幅为0.109~1.110。(3)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水平上,参试资源聚为三大类群,中国资源多聚在第Ⅰ类群下的第1、2、3亚群,越南资源多聚在第Ⅰ-4亚群,孟加拉资源多聚在第Ⅲ-3亚群。由此表明,中国资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而其他国家的恢复系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曹应江游书梅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郭小蛟秦俭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
Combining Ability of Yield Traits of Rice Restorer Lines in China and South Asia
2017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of yield traits of rice varieties in China and South Asi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ice restorer lines from South Asia. [Method] A total of 111 hybrids were obtained by crossing 37 restorer lines in China and South Asia with Gang 46A, Lu 98A and Dexiang 074 following a NC II design. The combining ability of eight yield traits of the hybrids was analyzed in Luzhou and Deyang bases of Sichuan Province. [Result] In both bases, the eight yield traits ha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bina- tions, restorer lines, sterile lines or sterile line^restorer line, suggesting that there were d^erences in the genetic effects between the combinations or lines. The gen- 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variances were all higher than 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SCA) variances in parent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se traits were affected by gene additive effect. Restorer lines contributed more to F1 generation than male sterile liens in the eight yield traits. Nine restorer lines from India and Bangladesh were ranked in the top 15 lines with high GCA in the number of productive tillers in both bases. [Co.cl.sie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mbining ability in the eight yield traits between the restorer lines from China and South Asia. The lines from India and Banglades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from China in the GCA of the number of productive tillers, and the lines from China were better than those from India and Bangladesh in the GCA of other traits.
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郭小蛟秦俭罗婧李昭祥高磊
关键词:RICEYIELD
浅析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概况被引量:5
2014年
该文将从种子产业的规模、行业集中度、科研现状、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推广和流通服务等方面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旨在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肖艳云东丽谢辉于洪兰李志彬刘欣关峰蔡卓曲丽君于雨生刘晓娟
关键词:种子产业
浅析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4年
该文结合国内外水稻育种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应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符合消费市场稻米品质高端化发展,并对满足现代种业发展对科研组织模式、机制改革及相关政策的需求进行介绍。
于洪兰肖艳云魏立军谢辉曲丽君华泽田关峰东丽蔡卓王成
关键词:水稻育种
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安丰A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安丰A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广谱抗瘟基因Pi-1和Pi-2导入荣丰B,再与荣丰A测交和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三系不育系,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技术鉴定。安丰A表现株型适中,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高抗稻瘟病,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较敏感,易于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已经组配出安丰优5618、安丰优3301、安丰优3618、安丰优3698和安丰优806等多个杂交稻组合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柳武革王丰刘振荣黄慧君朱满山李金华廖亦龙付崇允刘迪林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抗稻瘟病选育
苗期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与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本试验对前人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28份耐低磷种质资源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苗期耐低磷能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5×10-6磷水平下可有效鉴定苗期各水稻基因型的耐低磷能力,以苗期相对根干重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指标即可。以相对根干重为筛选指标获得苗期耐低磷种质共14份,分别为武糯1号、盐粳2号、双城糯、麻酒谷、软稻子、大红芒、大白芒、有芒小红板稻、麻谷子、普粘7号、嘉农育257、农林12、意大利4号、滇屯502,这些品种可作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
李华慧辜琼瑶黄平奎丽梅涂建张洪亮卢义宣张云陈忆昆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苗期
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的穗部性状遗传基础剖析被引量:1
2013年
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和已克隆基因信息分析了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穗部性状相关基因(Gn1a、LP、Ghd7、Ghd8)的编码区序列,同日本晴相比,R1126的Gn1a基因有1个InDel和3个SNP变异,导致了编码的蛋白产物差异,可增加每穗总粒数,LP基因编码区发生了1个同义突变;R1126的Ghd7、Ghd8基因与明恢63一致。利用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的黄华占和R1126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R1126穗部性状QTL进行初步定位,定位到4个控制每穗总粒数、3个控制穗长、1个控制一次枝梗数和4个控制二次枝梗数的QTL。其中,第8染色体RM80—RM447区间的贡献率最大,对一次枝梗数、穗长、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56.67%,49.89%,10.31%和9.67%;其次是第4染色体RM303—RM6748区间,对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1.95%和7.21%;第3染色体SFP3_3—RM1164区间对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11.61%和8.09%。
张武汉孙平勇何强舒服邓华凤
关键词: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
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改良水稻恢复系抗性被引量:3
2017年
以含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恢复系R659为抗性供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大穗型恢复系福恢2328为受体,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导入,以期培育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新种质,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2份含有Xa23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EMR402、EMR403,经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均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抗。
周鹏涂诗航张水金董瑞霞王洪飞郑轶游晴如黄庭旭郑家团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分子标记
优质杂交水稻泰丰优2098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209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泰丰A与自选恢复系福恢2098配组而成,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泰丰优2098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涂诗航周鹏郑家团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抗逆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逆境胁迫的影响。为了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目前国内外许多实验室正致力于水稻抗逆机制的研究。与抗逆相关的单一基因较难以揭示植物复杂的抗逆机制,而基因芯片技术却可以揭示大量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情况,使得多基因的调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受逆境胁迫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陈玉刘鹏陈由强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基因芯片胁迫响应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