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作品数:2,507 被引量:19,962 H指数:54 相关作者: 王宣喻 靳卫萍 李成保 陈首珠 黄秋菊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创造内外新平衡,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被引量:3 2021年 中国正行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后半程,需要牢牢把握不断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核心是清醒准确判断所处时代的主要特征,及时有效因应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塑造出新的内外平衡状态,最大限度利用好各种积极因素,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寻求与世界发展的同频共振。在民族国家的视角下构建"时-势-变"的分析框架,有利于深入分析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主要特征,讨论中国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探求创造内外新平衡的路径选择。 杨雪冬关键词: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政治学理论建构的田野基础、历史脉络与创新维度 被引量:1 2021年 田野基础"田野"视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扎根之地,又是中国政治学学者发生思维转型的现实依据。田野政治学本质上是中国政治学,它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基于中国国情来检验西方政治学理论;在"必要之时",勇于承担起作为学者的使命——建构能够解释和说明中国政治现象的概念、命题和理论。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提供了这样的"必要之时"。 景跃进关键词:中国政治学 西方政治学 历史脉络 基层治理中项目进村的有效性--基于Y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案例考察 被引量:2 2021年 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层治理方式,项目进村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项目进村后确保产业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和良好运营是完善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本文建立起一个“控制一激励一谈判”的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为防范项目进村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现风险,应当尽量减少基层政府在进村产业项目中的控制权,明确基层政府与村一级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的权力边界。从项目进村到农村集体与到农户的案例比较中,深入研究基层政府干预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复杂影响,从中寻找适合产业良好运营与良性发展的治理之道。 李小云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项目制 政府干预 公共治理 福利改革的政治分析:制度设计、制度绩效与政治信任 被引量:3 2022年 通过福利制度实施再分配被认为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和塑造合法性等功能。近年来我国实施“民生导向”的福利改革反映了国家—社会关系在“分配政治”维度上的历史回归,因而有必要聚焦再分配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绩效考察福利改革的政治效应。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福利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政治信任,但提升效应存在“央强地弱”的层次化现象。制度设计约束着再分配产生政治信任的效应,普惠性福利的政治回报高于选择性福利,豁免性福利比转移性福利的政治回报更稳定。基于因果中介分析进一步考察制度绩效、福利偏好和公正效能感传递福利生产政治信任的机制性作用,发现再分配生产政治信任的首要机制是制度绩效,其次是福利偏好。因此,通过福利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取决于福利制度的优化设计和再分配过程的有效治理。 孟天广关键词:政治信任 福利改革 三位一体的公平观 被引量:4 2012年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怎么让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这正是公平正义建设所要解决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李强关键词:公平观 公平保障体系 权利公平 社会环境 经济总量 公平正义 新中国7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周期及结构性特征 被引量:18 2019年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关键词:经济增长 马克思经济学 科技革新与治理转型:移动政务应用与智能化社会治理 被引量:37 2019年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移动政务应用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崛起并逐步扩散至政府治理、国家社会关系的多个面向。作为科技革新赋能治理转型的重要方式,移动政务服务发挥着提高政府回应能力、提升政府治理效率、促进政府社会协同共治的作用,促使传统社会管理向智能化社会治理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具有技术局限性,它同时受到组织、制度、观念等社会因素制约。因此,在充分发挥移动政务应用技术优势的同时,要提高公众使用率、保证数据安全、弥补数据鸿沟、防治政治极化等,才能切实推进智能化社会治理。 赵金旭 孟天广关键词:智能化 社会治理 对于凯恩斯大宗商品定价理论的修正 2019年 本文介绍了一篇由笔者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K.Geert Rouwenhorst合作完成并即将发表于《金融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e)的前沿研究。文章对凯恩斯的期货价格风险贴水理论作出了重要的修正和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契合于现代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同时为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市场的定价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汤珂 康文津关键词:凯恩斯 商品期货市场 期货价格 基于比较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2020年 人工智能(AI)技术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在灵活性、可解释性、鲁棒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待改进提高之处,亟需加强研究以获得创新发展。本文在对AI技术和AI产业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核能、光伏技术与AI技术在基础理论、技术发展和技术市场应用方面展开比较分析,进而探索AI技术发展创新的普遍规律和有效路径。研究发现,AI技术的发展模式将由“内卷式”转向“演化式”发展;融合式发展是AI技术创新的优选路径,可通过民用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军用、军民协同创新、军用需求牵引民用需求的“三步走”发展路线来实现。针对AI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研究提出了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伦理研究等对策建议。 房超 李正风 薛颖 薛颖关键词:人工智能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与伦理困境浅析 被引量:2 2023年 当下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专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术成果之后,伴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积累,人们开始对其有了更多的期待。当今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如神经网络、小样本学习等,但仍然只是探索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进路。由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自身的特征,我们更需要负责任地前瞻性地探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势必会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伦理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挑战了一直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价值体系。于是,以什么视角去看待通用人工智能将是一个重要问题。 程鹏 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