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能源学院地质测绘工程系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采煤
  • 3篇采煤区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因子
  • 2篇页岩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盆地
  • 2篇滑坡
  • 2篇发育
  • 2篇DEM
  • 1篇大斜度
  • 1篇大斜度井
  • 1篇弹性模量
  • 1篇低温地热
  • 1篇低温地热资源
  • 1篇地貌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科学

机构

  • 16篇山西能源学院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山西省地质环...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天津中油渤星...
  • 1篇中石化胜利石...

作者

  • 6篇张明媚
  • 6篇薛永安
  • 3篇吕义清
  • 2篇李军
  • 1篇李靖
  • 1篇刘剑
  • 1篇郭爱军
  • 1篇秦荣芳
  • 1篇洪坚平
  • 1篇陈圣波
  • 1篇曹代勇
  • 1篇葛永慧
  • 1篇张硕
  • 1篇张小东
  • 1篇李晓静
  • 1篇孟庆祥
  • 1篇胡晋军
  • 1篇杨庆坤

传媒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煤矿安全
  • 1篇中国煤炭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煤炭转化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矿山测量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北方交通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能源与环保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3S的大同侏罗系采煤区地质灾害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以大同侏罗系煤层开采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种灾害类型,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得到该区地质灾害点,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信息。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4处,其中,崩塌18处,滑坡10处,地面塌陷266处。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在0°~2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平坡段;灾害点对区内道路与居民地的影响较大,对河流的影响较小。同时,崩塌和滑坡灾害与地面塌陷灾害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张明媚薛永安李军尚长生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
忻定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9年
忻定盆地地热资源属山地褶皱隆起形成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地热水出口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根据地温场特征、热储分布特征、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构造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深大断裂的发育情况,不仅导致高温异常,而且为地下热水的渗流、运移和补给提供了通道空间。在边山断裂和隐伏断裂的控制下,忻定盆地形成了深部带状热水和浅部层状热水共同赋存的地热资源复合模式。
翟志伟杨红梅常天印陈凤杰
关键词:低温地热资源忻定盆地地温场特征构造发育深大断裂
地下采煤扰动影响区数字地貌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以山西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煤矿南三盘区为研究区,以研究区开采前、开采后和当前3期1∶1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以ArcGIS为实验平台,以坡度、坡向和地势起伏度为数字地貌演化分析因子,进行了研究区受地下采煤扰动影响下数字地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坡度与地势起伏度因子能很好地反映地下采煤扰动影响所带来的采煤区数字地貌演变特征,而坡向也有一定的反映。
张明媚薛永安薛永安吕义清
关键词:DEM数字地貌地形因子
临吉高速公路东团滑坡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措施研究
2017年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吉高速公路K220+700~K220+960段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产生原因,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坡体存在顺层的软弱岩层是该滑坡产生的内因,降雨入渗、路基全断面开挖及支护不及时是该边坡滑坡的诱因。强度折减法计算表明,目前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963,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处治。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工程环境条件,提出了临时反压、抗滑桩等支挡结构为主,排水、坡面防护为辅的综合处治措施,实践证明该处治方案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邓小鹏
关键词:高速公路滑坡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抗滑桩
地球科学学科视域下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路径被引量:3
2022年
地球科学作为一门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带领学生进入地球科学世界的启蒙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对相关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问卷调查,系统总结了现阶段课程思政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建立思政元素案例库、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及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等措施,最终构建以“目标—教学—督导—评价”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杨庆坤刘勇陈凤杰尚婷罗勇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
埕海油田大斜度井超短尾管固井技术被引量:6
2021年
埕海油田大斜度井技术套管下不到底而漏封水层,采用尾管补救固井时存在超短尾管串在大斜度井段悬重轻、丢手和判断丢手是否成功困难、水层活跃易窜流、尾管串居中度差及顶替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进行了大斜度井超短尾管固井技术研究。在封隔式尾管悬挂器下部增加牵制短节,增大尾管串悬重;使用膨胀防窜水泥浆体系,以防止地层水窜流;应用PVI软件模拟优化扶正器加装位置,提高尾管串居中度;优化固井浆柱结构及流变性能,以提高顶替效率。综合上述措施,形成了大斜度井超短尾管固井技术。该技术在埕海油田2口大斜度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中牵制短节反向牵引明显,尾管串丢手顺利,丢手判断明显,油水层封隔良好,后期开采获得了稳定高产油流。研究表明,大斜度井超短尾管固井技术可以解决埕海油田大斜度井超短尾管固井难题,也可为其他类似复杂情况的固井提供技术参考。
胡晋军张立丽张耀孟庆祥黄志刚
关键词:大斜度井固井膨胀水泥防窜
不同体积分数THF萃取后焦煤的GC/MS和FTIR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以山西古交焦煤为实验用样,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四氢呋喃(THF)溶剂进行萃取,计算得到溶剂萃取率,并分别对萃取物的化合物组成和萃余物的主要官能团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率随着THF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和萃取温度的升高,分别呈现倒“∽”波动和倒“V”型的变化趋势;焦煤的THF萃取物主要为脂肪烃、芳香烃和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等,其中芳香烃相对含量最小,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大,且多为含氧化合物。进一步发现,随着THF体积分数的增加,萃取物的脂肪烃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而杂原子化合物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芳香烃则仅在THF纯溶剂萃取作用下能检测到。25℃萃取物中的酯类、醛类和羧酸类等含氧化合物较多,45℃萃取物中醇类化合物明显增多。此外,水溶剂的存在有利于醇类和酸类低分子化合物的溶出。从焦煤及其各萃余物中的官能团分布来看,100%THF萃余物中脂肪烃含量最高,富氢指数I1达到3.24;脂肪链结构参数I4随THF体积分数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00%THF萃取时最小,为2.59;相比于芳香结构的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相对溶出更多,是萃余物芳构化程度I2计算值增大的原因。而受杂原子化合物中含氧低分子化合物溶出影响,萃余煤含氧指数I3在不同体积分数的THF萃取后表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特征。研究认为,尽管萃取过程中水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THF溶剂的萃取化合物类型及抑制其萃取能力。
平晓朵张小东张硕张硕苗洪运陈凤杰
关键词:焦煤萃取GC-MSFTIR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玉米遥感估产方法被引量:4
2020年
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玉米作物为研究对象,将生育期内玉米遥感影像所提取的多种植被指数和实地采样点的测产数据作为训练值,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神经网络估产模型,得出网络预测的玉米产量数值。通过决定系数R 2和均方根误差RMSE,比较实测产量与预测产量之间的精度,BP神经网络模型R^2为0.8452,RMSE(%)为28.37;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R^2为0.9850,RMSE(%)为6.70,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估产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可信度。
于海洋陈圣波杨北萍安秦
关键词: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估产植被指数
基于DEM辅助的崩塌与滑坡灾害遥感提取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文中以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为研究区,选择崩塌、滑坡两种灾害类型,以该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研究通过地貌分区、坡度约束下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该区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进而配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潜在危害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译崩塌与滑坡灾害点,最后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快速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有21处,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的确定对于工作区灾害点的快速提取具有指导意义,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张明媚薛永安李军尚长生
关键词:地质灾害DEM信息提取
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中地势起伏度提取最佳尺度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源,以ArcGIS为平台,以均值变点法对2×2,3×3,4×4,5×5,…,25×25共24个尺度开展了地势起伏度与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单元在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上表现不同,分别为9×9网格、12×12网格、12×12网格,综合考虑区域地貌演变和地质灾害演变因素,选择9×9网格作为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时的最佳地势起伏度提取单元,最佳统计面积为0.0729 km2.
张明媚薛永安
关键词:地势起伏度地形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