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作品数:130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聪颖崔志博王永芹宫红英李傲雪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28篇文学
  • 21篇历史地理
  • 20篇哲学宗教
  • 7篇语言文字
  • 7篇艺术
  • 5篇政治法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荀子
  • 9篇清华简
  • 9篇文化
  • 7篇教育
  • 7篇方言
  • 6篇出土
  • 5篇邯郸方言
  • 5篇《荀子》
  • 4篇信仰
  • 4篇学术
  • 4篇艺术
  • 4篇中古
  • 4篇史事
  • 4篇文书
  • 4篇先秦
  • 3篇电影
  • 3篇叙事
  • 3篇战国
  • 3篇赵国
  • 3篇儒家

机构

  • 120篇邯郸学院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天津师范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延安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邯郸职业技术...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扬州工业职业...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铜仁学院
  • 1篇山东省农村信...
  • 1篇中共邯郸市委...

作者

  • 10篇吕庙军
  • 4篇刘振英
  • 3篇刘振英
  • 2篇李傲雪
  • 2篇高少宇
  • 2篇邵育欣
  • 2篇宫红英
  • 2篇刘聪颖
  • 2篇李绍山
  • 1篇杨德春
  • 1篇李红霞
  • 1篇赵彦
  • 1篇史红霞
  • 1篇郭秀芬
  • 1篇贾建钢
  • 1篇孙建刚
  • 1篇崔志博
  • 1篇王伟
  • 1篇吴志玮
  • 1篇程动田

传媒

  • 36篇邯郸学院学报
  • 12篇邯郸职业技术...
  • 7篇贵州工程应用...
  • 5篇电影文学
  • 3篇国际学术动态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人大研究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中国编辑
  • 2篇石家庄学院学...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 2篇语言与文化论...
  • 1篇北方文物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8篇2023
  • 18篇2022
  • 15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
2014年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6-27日在天津市隆重举行。来自于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盛会。
吕庙军
关键词:出土学者
非遗方言视域下武安平调、落子的传承思索
2022年
该文以地方剧种武安平调、落子为研究对象,以武安方言为切入点,从文化新环境的角度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武安平调、落子戏曲语言现代化的策略,以及传承者在寻求突破与创新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方言是剧种的基础,通过地域方言手段,能够助力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地方剧种要很好地运用方言,以保持剧种的个性。同时,发展保护地方戏曲,需要化解方言在沟通上的障碍,让观众通过方言走近各地文化。加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其中蕴含的语言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进行认真梳理,丰富它的表现和传播形式,有益于增强武安平调、落子为代表的地方戏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吴贝贝
关键词:地方剧种戏曲语言传承现状
《荀子》“富国”范畴探讨
2021年
先秦诸子的“富国”思想,以荀子思想最成体系。在荀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富国范畴是其政治逻辑的基石,围绕这个核心,荀子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为了富国,他建立了“节用裕民”“本、末、源、流”的理论逻辑,确立了“下富则上富”的政策方针;为了解放“群”,进而彻底解放生产力,他提出了“明分使群”的主张与如何“使群”的具体措施,以及“使群”“至平”的理想状态;在“富国”“持国”理论上,他提出了“独立”的原则。为了使变乱纷乘、争夺不断、邦国林立的战国局面实现“百里之国”的存在,他主张“使强暴之国事我易”。荀子深刻、全面、细致地阐述了富国的政治布局,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刘振英
关键词:富国
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年
大学语文课具有独特的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为使其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作用,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各类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课堂,创新考评体系,充分体现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格熏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有效引领,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
王伟
关键词:大学语文
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历史条件
2019年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政府在20世纪之交提出的对华外交政策,它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1899年和1900年两次向在华列强发出“门户开放”照会为标志,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的完整体系。由于后起之秀的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强弱失衡以及国内人民反对建立殖民地且世界已被瓜分完毕,美国才在20世纪之交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为其经济发展争取更广阔的市场。
王江波
关键词:门户开放历史条件
清华简《汤在啻门》诸子思想交融研究
2022年
清华简《汤在啻门》是商汤和伊尹君臣之间的问对文献。依托汤和伊尹史事表达了有关早期五行说、黄老道家、儒家等思想,其中包含治身、治国、民本、天道诸多内容,思想交融性特征较为明显。简文可能属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母体,当形成于战国早期以前,其思想可能并不归属于某一个学术学派。
吕庙军
关键词:黄老之学儒家五行说
近代通俗报刊的编辑风格与传播策略
2022年
清末以降,在中西文化交汇、社会革故鼎新的转型背景下,知识精英纷纷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开启民智、化民成俗。当主流综合性报刊逐渐成为士绅阶层和知识分子的日常读物时,大量针对普通民众的通俗报刊也应运而生。为更加有效地实现大众传播,这些通俗报刊秉持浅近易解、贴近日常的编辑风格,实行经济简约、切合大众的传播策略,颇受底层民众的欢迎。通俗报刊的广泛流通,开辟了一条宽广的传播路线,极大地促进了大众的启蒙开智与社会的文明开化。
马春霞芦会影
关键词:出版
高校专业课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探索——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代汉语课程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挖掘和开拓了教材、实践、网络和师德四方面的育人资源,探索出以文化人、因事化人、因时化人、以德化人的育人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王锡丽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书育人育人资源育人方法育人效果
中国语言文学大类立体化“古代汉语”课程建设刍议
2018年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必修课程之一,大类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专业培养目标有别,不能完全按照过去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教学,因此倡导建设适于大类的立体化古代汉语课程,建议根据课程性质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遴选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基础和不同专业的特色内容;强调通过设置各类任务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建议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程教学,探索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方式。
李红霞
关键词:古代汉语
浅析彼得·谢弗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创作观——以《伊库斯》为例
2023年
谢弗对非理性主义的认识来源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峙冲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理性的过度推崇,导致了工具理性主义思维盛行,技术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重心,精神生活的幸福感逐渐丧失,人类的主体性异化。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重视人的个性自由与社会秩序规范协调发展。提出人类只有寻求信仰和精神的上帝才能逃脱理性主义的桎梏。创作观念呈现为:游离在“中心”的边缘写作;理性的规训与人性的抗争。本文以他的戏剧文学作品《伊库斯》为例,探究理性代表人物狄萨特对艾伦个体自由本性的规训管制以及艾伦用强烈的、原始的情感力量反抗狄萨特的理性强权。狄萨特理性身份遭到解构,唤醒了对非理性自我的觉醒与反思。谢弗的戏剧《伊库斯》对当今人们认识工具理性的膨胀和聆听信仰的召唤有着重要的警醒意义。
焦倩倩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信仰规训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