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被引量:1
- 2011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支持造血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生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并通过细胞-细胞接触的机制,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至关重要。现正尝试将MSC用于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 杨光忠陈文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的外科治疗
-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近期疗效,为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效措施.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46-81岁,平均60.2岁.肿瘤部位:肿瘤病变双节段压迫脊髓及硬膜囊3例, (...
- 杜心如陈文明陈世伦张学伟骆辉杨铁军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脊髓压迫症外科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的外科治疗
- 本研究总结了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近期疗效,为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效措施。指出,多发性骨髓瘤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症则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及时手术减压是可行的。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以急性脊...
- 杜心如陈文明陈世伦张学伟骆辉杨铁军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脊髓压迫症外科治疗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既往诊断标准无特异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新近发现CSF3R和SETBP1基因突变,为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特异的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同时,也为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 吴学宾
-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