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新生儿脐血
  • 1篇原癌基因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感染
  • 1篇脐血
  • 1篇细胞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结肠
  • 1篇巨结肠
  • 1篇巨结肠症
  • 1篇呼吸道合胞病...
  • 1篇基因
  • 1篇合胞病毒
  • 1篇癌基因
  • 1篇白细胞介素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高红
  • 1篇白玉作
  • 1篇史金阳
  • 1篇景士兵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生儿脐血体外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IL-6基因表达的变化
1999年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 R S V) 对新生儿脐带血白细胞介素6( I L6)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用 R S V 和灭活 R S V 体外感染培养的单个核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 T P C R) 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 I L6 基因表达的变化。用酶切鉴定其产物特异性。以正常成人外周血为对照。结果  R S V 感染后6 小时脐带血和成人血单个核细胞均有 I L6 m R N A 的高表达,但12 ~24 小时后脐带血及灭活 R S V 感染的脐带血无 I L6 m R N A 表达。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在 R S V 感染后都具备产生免疫调节因子的能力,非复制的灭活病毒对新生儿没有保护作用。
高红肖福大史金阳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白细胞介素-6新生儿感染
先天性巨结肠症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讨C fos原癌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的巨结肠痉挛段以及有神经节细胞的扩张段、正常肠组织各 12例标本检测C fos原癌基因mRNA的表达和观察其蛋白免疫组化状况。结果 无神经节细胞的巨结肠痉挛段C fos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有神经节细胞扩张段近端 (痉挛段相对含量 2 .11± 0 .0 9,扩张段相对含量 0 .5 5± 0 .0 6 ,单位 :mass) ,巨结肠扩张段近端与正常肠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 ;C fos蛋白免疫组化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的痉挛段粘膜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中出现大量的棕褐色C fos蛋白表达产物 ,而巨结肠近段的扩张段未见C fos蛋白表达阳性产物。结论 C fos基因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害。C fosmRNA表达及C
高红白玉作刘红宇孔娟景士兵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