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支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乙酰肝素酶
  • 1篇银纳米颗粒
  • 1篇增压
  • 1篇支皮瓣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生物制备
  • 1篇鼠骨
  • 1篇提取物
  • 1篇皮瓣
  • 1篇青壮年
  • 1篇青壮年股骨颈...
  • 1篇缺损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3篇胡稷杰
  • 2篇张萍
  • 1篇李海滨
  • 1篇黄文华
  • 1篇尤长宣
  • 1篇任高宏
  • 1篇杨运平
  • 1篇王国保
  • 1篇王亚
  • 1篇王锦阳
  • 1篇何园
  • 1篇陈佳丽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酰肝素酶、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Ⅶ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HPA、HGF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PA、vEGF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TNM分期有关。HGF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有关。三者中任意两者间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HPA、HGF与VEGF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王锦阳黄文华李海滨曾宝真王亚陈佳丽何园尤长宣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肝细胞生长因子
自体骨瓣移植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股骨颈骨折中青壮年的年龄界限尚无明确定义,文献报道多以60岁以下作为青壮年,有学者认为应根据生理年龄判定年轻或老年,那些活动较多,功能要求髙,骨质量好,医疗问题少的人被认为“年轻”,而那些活动要求低的人(使用辅助设备走路)、慢性病或骨质量差被认为是“老年人”。统计表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仅占股骨颈骨折的3%(95/3147),然而,一旦发生骨折,常伴有骨折断端的粉碎,甚至是合并股骨干、股骨头或髏臼骨折,骨折类型多为GardenⅢ型.GardenⅣ型或者PauwelsⅡ型、PauwelsⅢ型。
庄乐彬廖华胡稷杰
关键词: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骨瓣移植髂骨瓣股方肌骨瓣
运用外增压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运用外增压技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共采用外增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10例,病因:创伤7例,慢性伤口溃疡1例,跟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例。缺损部位:足跟5例,内、外踝部2例,足背及足底3例。皮瓣大小6.0cm×3.0cm^16.0cm×5.0cm。术后1、3、6个月来院复诊随访,术后3个月时按照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对外增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手术操作要点进行研究总结。结果10例外增压腓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皮瓣近端出现局部表皮坏死,经过1~2周换药后最终愈合,其余8例愈合良好。解剖研究显示,不同平面的外增压腓动脉穿支螺旋浆皮瓣的只有采用不同旋转方向旋转才能减少双蒂互相压迫,减少皮瓣远端坏死率。结论外增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可增强皮瓣"大桨"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有效减少皮瓣远端坏死率。
郑健雄李杰卓灵剑任高宏张萍廖华胡稷杰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足踝
橙汁提取物生物制备银纳米颗粒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橙汁提取物生物制备银纳米颗粒产量最大化的条件;评价其银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检测反应体系在不同pH、温度与反应时间等条件下银纳米颗粒产量变化,探索最佳反应条件;通过CCK-8试剂盒、扫描电镜和抑菌实验评价银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结果在pH=8.0、0℃、反应时间为4 h条件下银纳米颗粒产量最高。制备的银纳米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平均粒径为15.54 nm,Zeta电位为-34.46,分散良好。浓度介于6.25~50μg/ml的银纳米颗粒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红细胞均无毒性作用。在12.5μg/ml及以上浓度银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100μg/ml及以下浓度银纳米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见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在pH=8.0、0℃、反应时间为4 h条件下利用橙汁提取物制备银纳米颗粒产量最高,这种银纳米颗粒粒径小、分散均匀、不易团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
文凤宋晨熊伟荣王国保王孝娴邱小忠王乐禹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抗菌性
Lasp1蛋白和铁蛋白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介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体外研究验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Laspl蛋白及铁蛋白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介导成骨中的机制。方法从3-18个月龄的C57BL/6J小鼠体内分离、纯化出MSCs,并传代至第3代后,分为3组:实验组的高糖培养基内加入100μg/L的BMP2及成骨诱导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单纯的成骨诱导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3组分别诱导7、14、21d,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4个成骨相关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Osterix蛋白、骨桥素,以确认是否分化成骨。确认成骨后,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成骨结果阳性组细胞中的Laspl蛋白及铁蛋白各自的表达浓度。以慢病毒转染基因沉默技术下调小鼠MSCs的Laspl蛋白的基因表达,并重新进行BMP2介导的诱导成骨过程,再进行上述成骨标志基因的RT-qPCR检测。结果RT-qPCR过程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显示诱导成骨,且实验组诱导成骨效果更佳。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仅实验组中的Laspl蛋白明显表达量下调而铁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采用慢病毒转染基因沉默技术下调Laspl蛋白表达量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BMP2可以介导小鼠MSCs诱导成骨,且成骨诱导效果极佳。结合前期研究,我们可以确认Laspl蛋白及铁蛋白参与调控BMP2的信号通路,且Laspl蛋白对BMP2介导的诱导成骨呈抑制作用。
卓灵剑郑健雄李杰杨运平张萍廖华胡稷杰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