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IM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在CFA诱导的炎症痛觉敏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LIMK(LIMmotif-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是一种参与细胞骨架调控的蛋白激酶,目前所知唯一作用底物为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丝切蛋白cofilin,在接受上游Rho-GTPase生物学信号后...
- Hai-Jing CHENYi LIYi-Juan DUYun WANG
- 关键词:LIMK
- 文献传递
- 鞘内应用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电生理学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n=10),通过鞘内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普瑞巴林100μg/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NS)作阴性对照,连续3 d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NS组相比,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连用3 d,能显著增加SNI大鼠术侧后爪的50%PWT,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P<0.001,n=10),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n=10)。(2)与NS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可以显著抑制SNI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9)。结论: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可以对SNI大鼠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运动功能,该机制可能与通过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有关。
- 蔡捷丁蕾邢国刚郭向阳孟秀丽
- 关键词:普瑞巴林脊髓背角神经病理性疼痛WDR神经元
- 水通道:从结构到功能被引量:7
- 2006年
- 自1966年证实脂质双分子层能够通透水分子以来,被动扩散一直被认为是水通透生物膜结构的惟一方式。然而在一些水代谢旺盛的组织中,水穿透细胞膜的速度明显高于经过脂质双分子层被动扩散的速度,这一现象暗示了水分子高速转运形式的存在。1991年,Agre等第一次证明了水通道的存在,确认了其通透水分子的功能,并将其发现的通道命名为水通道蛋白-1(AQP1)。由于水通道的发现解答了生理学领域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Peter Agre被授予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迄今为止,共有200余种水通道蛋白在不同物种中被发现,其中至少13种水通道亚型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表1)。水通道蛋白在机体水平衡和内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水通道蛋白的发现,无疑开辟了水分子转运研究的新领域,并为基础研究、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 杨春章李卉丽刘爽于常海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诺贝尔化学奖PETER动物体内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