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
- 作品数:112 被引量:454H指数:12
- 相关作者:胡梅张俊英杨荣志杨英仓彭昕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生态环境下四倍体小麦千粒重的QTL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为普通栽培小麦改良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分别于2005年种植在以色列干旱和湿润环境以及于2007年种植在中国黔中地区,进行千粒重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家系在3个生态环境下千粒重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共有6个千粒重QTL被分别定位在1A(2个)、4A、4B、6B和7A染色体上,LOD值为3.0~10.6,贡献率为2.1%~18.5%。检测全部QTL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显示,染色体4B上QTL仅出现在2007年黔中1个环境,其余5个QTL则不受环境的影响。
- 严俊杨荣志薛文韬张玲玲李解T.Fahima程剑平
-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干旱环境湿润环境千粒重
- 施硒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系)小麦籽粒硒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为探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硒生物强化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贵紫麦1号、中国春和RIL群体为材料,通过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硒两种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硒积累和营养积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硒量下,两种施硒方式对小麦各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说明无论何种施硒方式都没有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两种施硒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且土壤施硒的效果优于叶面喷施硒;施硒对小麦籽粒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两种方式施硒方式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锰、铁、锌的含量,且土壤施硒方式效果更佳。施硒还能提高小麦籽粒中有机硒和蛋白质的含量,而有机硒主要以SeMet含量的增加为主。
- 杨浩刘东严俊梁勇程剑平
- 关键词:小麦硒含量生物强化营养品质
-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被引量:12
- 2000年
-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 ,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 ,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 ,而且容易稳定 ,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 张庆勤
- 关键词:小麦远缘杂交野燕麦选育
- 野生二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对来自以色列的78份野生二粒小麦进行SDS-PAGE检测,发现其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Glu-A1和Glu-B1 2个位点共有22种可确定的亚基变异类型。其中,A位点上的亚基12、*和B位点上的亚基7+8、13+16与17+18为优质亚基(出现频率分别为7.69%、8.97%和5.13%)。同时,出现了在普通小麦中不表达的1Ay亚基和许多普通小麦所稀有或缺乏的特异亚基类型,如1*7、*+8*7、*+9、7+8*、7+9*、17+18等,而且在12份材料中出现了7种未命名的新亚基类型。
- 胡云徐如宏程剑平
-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SDS-PAGE
-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为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新的种质资源,对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48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3449 m地方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群体都能正常生长且适应性很强,不同群体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物候期间、农艺性状之间以及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物候期间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苗期无相关性,株高与穗长和百粒重无相关性,芒长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芒长与穗长呈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无相关性。野生二棱大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性特征,可以为川西高原青稞品种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 程晓彬赵钢薛文韬程剑平E.Nevo严俊
- 关键词:川西高原物候期农艺性状
- 贵州主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采用SDS-PAGE技术对贵州省近50年来的50个主栽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按照Payne等人的评分方法计算其Glu-1位点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贵州省主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类型较丰富,共检测到12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类型,其品质评分为5~10分,平均6 9分,其中自育品种的品质评分为5~8分,平均为6 3分,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10优质亚基的出现频率为17 9%;引进品种的品质评分为5~10分,平均为7 7分,5+10优质亚基的出现频率为42 9%。在50个品种中,有14个含5+10优质亚基,7个含2 亚基,2个含17+18亚基,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本文还对今后贵州省小麦品质育种的策略和方法作了探讨。
- 任明见单银丽徐如宏张庆勤
-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品质育种
- 以色列“进化峡谷”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与幼苗抗旱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11年
- 野生二棱大麦是栽培大麦的祖先。广泛分布于"新月沃地"及中东地中海气候地区的野生二棱大麦有深度休眠和幼苗抗旱的重要特性。以色列"进化峡谷"是模拟研究非洲和欧洲不同生境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天然实验室。通过对"进化峡谷"3个微环境的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和幼苗抗旱的研究表明,起源于峡谷南坡(干热的非洲坡)大麦种子休眠深度大于北坡(冷湿的欧洲坡),峡谷底部居中;而对于幼苗抗旱力则恰好相反,北坡大于南坡,底部仍居中。大麦种子休眠深度与幼苗抗旱力呈正相关。结果分析显示,微环境在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和幼苗抗旱特性的自然选择与进化中起明显的决定作用,这两个特性在"进化峡谷"并未受物种内部迁移的影响,而与以色列相应区域有一致的表现。
- 严俊王莹Y.GuttermanE.Nevo程剑平
- 关键词:休眠抗旱微环境
- 贵农21白粉病抗性基因的RAPD分子标记被引量:14
- 2001年
- 应用RAPD技术对贵农 2 1的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 ,结果找到了贵农 2 1中的两个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其中有一个抗病性基因相同于P38中的Pm2 1,来自于簇毛麦 ,其分子标记就是P38的RAPD标记OPH1712 65和OPH1714 0 0 ,并已转化为SCAR标记 ;另外一个抗病性基因的RAPD的分子标记为OPO15 12 0 0 。
- 张立异任明见
- 关键词:RAPDSCAR分子标记白粉病抗性基因
- 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 运用RAPD技术,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了小麦种质贵农775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其中有一个引物S2018在抗病亲本贵农775和抗病材料中扩增出了特异的DNA片段,而在感病材料和感病亲本丰产3号中...
- 徐如宏任明见黄世全张庆勤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
- 文献传递
- 贵农19号小麦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鉴定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本研究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结合,按照亲本选配原则组配杂交组合[中燕96-3(♀)×贵农21(♂)],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对杂交后代进行处理与选择,快速培育出贵农006号小麦新品系,经过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运用原位杂交、SCAR标记技术对其所含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贵农19号小麦是一个6VS/6AL簇毛麦-普通小麦易位系,其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育种实践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项快速、准确、高效的育种新技术,既能加快育种进程,又可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本研究培育的贵农19号小麦品种集高产、优质、抗病、矮秆、早熟于一体,现作为主栽品种在贵州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 任明见徐如宏
-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