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
- 作品数:90 被引量:324H指数:12
- 相关作者:伍斌欧阳贞诚徐红彦姜立杰韩宇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省区大会在美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 2013年
- 1763年以后,随着英国殖民政策的改变,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急剧恶化‘。北美人民为切实维护自身的权益,自1774年起开始探寻独立的进程。这种历史性转变的领导者便是各殖民地的“省区大会”(Provincial Congress或Provincial Convention,国内美国史学界除译“省区大会”外,也有译作“临时议会”、“新议会”的)。
- 王彬李娟
- 关键词:北美殖民地历史性转变殖民政策领导者史学界
- 归留之间:美国的政策与中国"滞留学生"和知识分子的选择,1948-19551
- 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政府为保障战后国家重建工作,遴选大量优秀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国民党党政军部门人员赴美进修学习。到1949年,约四千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和学院攻读学位。而随着国共内战和国民党败局台湾,这批在新中国成...
- 任慈
- 关键词:冷战
-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1995年
- 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1993年发表于美国《外交》季刊上的《文明的冲突?》一文, 其传播范围之广泛,引起争论之激烈,在近年的社会科学领域,恐怕无出其右者.一篇两万言的“短文”激起如此波澜,实在是因为亨氏雄心勃勃地向世人推出了一种冷战后社会国际政治的新视角——“文明冲突论”,而且一再宣扬其权威性并咄咄逼人地质问道:未来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冲突之源,“如果不是‘文明’的话,又是什么?”于是乎,各国各地区学者竞相出来反应,见仁见智、评长论短,一时间,围绕《文明的冲突?》(以下简称《冲突》)所展开的争鸣真有几分“文明冲突”的意味.我国学者对该文反应尤为强烈,不独因为文中特别强调儒教——伊斯兰教两种文明的联系将是未来西方文明的最大威胁,还因为几年前围绕作者另一本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展开的有关“新权威主义”论战至今仍余波未平.与前者不同,这次对《冲突》的主要观点,我国学术界持批评态度者居绝对优势,认为“文明冲突论”有着“致命的谬误”,是亨廷顿“意欲成为新时代的乔治·F·凯南”的应时之作.笔者以为,如果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带有明显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那么中国学者的评论文章也大多包含几分民族主义情绪.其实,心平?
- 袁鹏
- 关键词:亨廷顿国际政治西方文明西方中心主义冷战后
- 美国公众史学家对《拓宽历史学术成果定义的指引》的评价
- 2023年
- 美国历史协会在过去几十年间对公众史学学科地位的讨论基础上,推出《拓宽历史学术成果定义的指引》来改革“三位一体”评教标准,鼓励所有大学历史教师参与公共事务。两位美国公众史学家认为该指引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有限,主张在代际对话的基础上,创设评价公众史学成果的标准,融入传统评定体系,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推动公众史学学科在大学获得普遍认可。中国的公众史学可以借鉴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 张守岳
- 关键词:代际差异职称评定
- 劫后重生: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唐人街的原址重建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及震后大火将原有的唐人街彻底摧毁,致使上万华人无家可归。灾后,重建唐人街很快被提上日程。然而,在围绕重建唐人街的选址问题上,不同群体因利益诉求不同而争执不下。白人趁机鼓吹将"低劣"的中国人搬离旧金山中心城区,甚至最好能让唐人街在城中彻底消失;华人力争在原址重建唐人街;旧金山当局则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希望唐人街迁离中心城区,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之而损失与中国的贸易及相关税收,进而影响旧金山的繁荣。最后,在华人援引美国法律据理力争及清政府的积极外交之下,旧金山唐人街得以在原址重建。这种重建并非仅仅是建筑物的翻新,更是整个唐人街的新生。旧金山的华人形象也因新唐人街而得以逐渐改善。
- 伍斌
- 关键词:排华
- 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被引量:27
- 1997年
- 移民政策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其发展变化既展示了外来移民与美国的关系,也反映了美国历史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作为美国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组成部分,在40年代以来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入境移民的规模、技术构成、民族来源和美国的民族构成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对其作认真地分析。
- 梁茂信
- 关键词:非法移民美国移民政策移民法亚洲移民
- 中美城市化比较研究的一个尝试
- 1997年
-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如何认识这一规律,总结其利弊得失,以科学地筹划未来,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亟需解决,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其中,比较研究不失为较好的途径。
- 王旭
-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经济
- 排华是美国历史最黑暗的片断之一
- 2021年
- 华人用辛劳和汗水,为美国的西部开发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但是,美国社会回报他们的既不是拥抱,也不是赞誉,更不是勋章,而是指责、污蔑、暴力和驱逐。早期美国华人的经历异常曲折艰难,他们对美国西部开发贡献卓著,却被美国社会视为"低劣的他者"和"永远的外国人",遭受歧视和排斥。在"白人优越论"的熏染下,美国于19世纪后期掀起极端排华浪潮,制定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使美国的移民政策从相对宽松转向严格控制。排华运动反映了美国对待外来移民的"过河拆桥"心态,以及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观念。
- 伍斌
- 关键词:排华运动美国华人移民政策外来移民种族主义
- 美国文化种族主义的内涵与实质
- 2023年
- 种族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基于生物特征差异的种族主义几乎成了全球范围的“政治不正确”。在美国民权运动时期,种族主义亦遭到严厉批判,反对种族主义成为一种“美国共识”。然而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惯性,并没有就此沉寂,而是以新的样态呈现,并随着美国内外局势的起伏而浮沉。在美国保守主义复苏之际,“文化种族主义”以旧酒换新瓶的形式,延续着白人优越的种族主义一贯特征。在文化差异话语的遮蔽下,传统种族主义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 伍斌
- 关键词:美国社会文化种族保守主义有色人种
- 战后美国城市隔都的质变被引量:2
- 2018年
- 隔都作为19世纪美国犹太移民的聚居区,在20世纪演化为以黑人为主的种族隔离和民权运动后阶级隔离的标志。它在地理上经历了一个从识别到界定的过程,在文化上完成了从民族文化向种族和阶级文化的转变。隔都的变迁既是战后美国城市经济结构和政府政策发展的产物,也是各族裔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选择迁移的结果。隔都的永久化孕育了新兴的底层阶级。美国学界相关研究为今后探讨隔离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关系及其对美国公民权利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方法。
- 梁茂信
- 关键词:社会隔离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