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生态与环境健康研究所

作品数:42 被引量:898H指数:19
相关作者:张磊赵庆雷崔明明刘文龙宗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土壤
  • 11篇水稻
  • 10篇施肥
  • 10篇红壤
  • 9篇水稻土
  • 8篇红壤性
  • 8篇红壤性水稻土
  • 7篇稻田
  • 7篇农业
  • 6篇生态
  • 5篇施肥模式
  • 5篇污染
  • 5篇景观
  • 5篇不同施肥
  • 4篇不同施肥模式
  • 3篇稻田土
  • 3篇稻田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有机质
  • 3篇土壤有机

机构

  • 4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亚...
  • 1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0篇宜春学院
  • 3篇嘉应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湖北省水土保...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山东省花生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湖南省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7篇王凯荣
  • 27篇谢小立
  • 10篇赵志刚
  • 6篇陈安磊
  • 4篇彭娜
  • 4篇张磊
  • 3篇赵庆雷
  • 3篇陈惟财
  • 3篇王开峰
  • 2篇关欣
  • 2篇刘迎新
  • 2篇史衍玺
  • 2篇王卫
  • 2篇彭英湘
  • 2篇王铭伦
  • 2篇夏海勇
  • 2篇胡实
  • 2篇向开成
  • 2篇刘文龙
  • 2篇高超

传媒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环境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壤坡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植被群落的演变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湘北红壤坡地有人为干扰和无人为干扰两种方式下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人为干扰的坡地植被恢复在11年间经历了缓慢恢复和快速恢复两个阶段,不同坡位群落生物量稳步增长,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稳定群落结构的自然生态系统;人为干扰坡地植被恢复缓慢,由于水土流失,上坡位地下部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中坡位和下坡位地下部的生物量都大幅度的增加,此外人为干扰使得乔木类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不能形成具有明显垂直结构的稳定生态系统。
胡实谢小立王凯荣李裕元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自然恢复
区域农业景观及规划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文章从农业景观的概念、价值及属性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区域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了区域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一般性步骤,即利用GIS平台技术,对区域农业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理想目标;规划景观类型功能区;在不同功能区设计具体景观单元,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分析。
赵志刚谢小立王凯荣关欣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农业景观GIS平台
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3年
由邻苯二甲酸酯(PAEs)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球性关注.我国既是邻苯二甲酸酯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其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美国国家环保署所列出的6种优先控制PAEs污染物在我国农田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其来源,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农作物对PAEs化合物的吸收累积特征及PAEs类污染物的生物毒害效应.我国多数地区农业土壤中PAEs的含量显著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大气沉降、农用薄膜、施用污泥和污水灌溉是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的主要来源.不同作物对PAEs的吸收、累积和分配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AEs不但影响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和生理生化性质,而且具有生物累积效应.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建议扩大PAEs污染调查范围,深入揭示PAEs对农作物的毒害机理,重点研发PAEs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王凯荣崔明明史衍玺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农业土壤污染
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相同紫云英绿肥播种量与不同化肥配施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站试验场设置8个不同处理分别进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NPK配施可以明显有效地增加紫云英产量,在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紫云英绿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及经济性状指标,且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可获得稳定、高产的早稻产量,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赵志刚王凯荣陈安磊王卫谢小立
关键词:早稻化肥经济性状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7
2009年
通过湖南省7个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积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特别是通气孔隙度,促进水稳性大团聚体(WSA)的形成,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高量有机肥效果优于中量有机肥。(2)有机肥使初始pH为5.20~7.8的土壤pH调节到5.6左右。(3)土壤有机碳(TOC)、热水可提取碳(HWC)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积累,因而能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都得到增强。
彭娜王开峰谢小立王凯荣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有机无机配施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有机碳
有机质含量对石灰性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量小麦秸秆,经好气培养1年后,获得不同有机质含量梯度的系列土壤,研究有机质含量对石灰性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磷(P)相关吸附参数和不同水土比下解吸溶液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有机质含量的两种土壤对P的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度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黄潮土和砂姜黑土P最大吸附量(Xm)、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饱和度(DPS)及相同水土比下P解吸溶液浓度与有机碳含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抛物线拐点之前,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P的吸附能力增强,解吸能力降低;拐点之后,吸附能力降低,解吸能力增强。各水土比条件下,P解吸溶液浓度与Xm、K、MBC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DPS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和P流失风险呈先降低后增强的抛物线趋势;土壤供P缓冲能力则先增强后降低。砂姜黑土Xm、K、MBC均明显高于黄潮土,DPS明显低于黄潮土;且其抛物线拐点滞后,拐点横坐标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黄潮土。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解吸曲线较黄潮土排列紧密;砂姜黑土粘粒含量、碳酸钙含量明显高于黄潮土,全P和Olsen-P含量明显低于黄潮土,这可能是造成两种石灰性土壤P吸附-解吸特性差别的主要原因。
夏海勇王凯荣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解吸麦秸
不同水分条件下镉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动态过程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外源镉(Cd)进入土壤中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模拟不同湿度土壤,连续提取法进行Cd形态分析。[结果]外源Cd进入黑土后,交换态Cd在培养初期迅速下降,以后逐渐变慢并趋于平稳;碳酸盐结合态呈现先小幅度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的含量在培养前30d内较快增加,而后趋于平衡;黑土中有机态Cd含量先增加后缓慢降低;残渣态Cd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培养前期碳酸盐态Cd含量淹水要高于水分适度条件,但淹水条件下交换态的下降更为迅速;适度水分时铁锰态Cd含量要显著高于淹水条件下的Cd含量。[结论]土壤湿度通过影响金属在土壤各相中的再分配强烈影响金属的可利用性,Cd在淹水条件下比水分适度条件下更容易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张磊1张磊2孟湘萍
关键词:水分条件土壤动态过程
添加玉米和水稻秸秆对淹水土壤pH、二氧化碳及交换态铵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通过温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玉米和水稻秸秆对淹水土壤pH、CO2及交换态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加入秸秆可使土壤pH值降低,4g.kg-1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pH值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1g.kg-1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溶液中的CO2含量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1g.kg-1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溶液CO2含量最大值分别为35.9%和31.9%(v/v),与对照(25.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4g.kg-1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溶液CO2含量最大值分别为54.2%和41.8%(v/v),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两者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在不施氮肥的情况下,添加秸秆可降低土壤铵态氮浓度,且铵态氮浓度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添加量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在施入氮肥的情况下,1g.kg-1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浓度,而4g.kg-1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降低了土壤铵态氮浓度.无论是否施入氮肥,玉米和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铵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
叶文培王凯荣Johnson SE谢小立
关键词: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土壤PHCO2含量
不同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特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2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年晚稻草还田提高了翌年早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配施N肥后新鲜早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但不施N肥淹水灌溉下稻草还田土壤NH4+-N浓度低于移走稻草的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土壤NH4+-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的处理。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N肥后稻草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不施N肥处理,分别增产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但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以连续淹水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的增产效果最大,而晚稻则以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效果最佳。
彭英湘王凯荣彭娜谢小立佘冬立刘迎新
关键词:稻草还田灌溉方式N肥铵态氮晚稻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中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17年定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耕作层、犁底层干筛团聚体均以>5mm粒径为主,且其含量在有机物还田处理中更低;湿筛团聚体(水稳定性团聚体)在耕作层以>5mm粒径含量最高,在犁底层以<0.25mm粒径含量最高。同一土壤层水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因粒径而异,在耕作层,二者均富集于>1mm粒径,且以5~2mm粒径中含量最高;在犁底层,以>5mm粒径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然后随粒径减小而逐渐下降。随粒径从大到小变化,不同施肥处理耕作层水稳定性团聚体中C/N比均表现出由小变大,然后逐渐减小的特征,在2~1mm粒径出现峰值;犁底层水稳定性团聚体中C/N比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长期有机物还田,尤其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耕作层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对犁底层也有一定的影响;只施用化肥,虽然也能提高耕作层有机碳、全氮含量,但效果不显著。
陈惟财王凯荣谢小立
关键词:团聚体红壤性水稻土施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