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文人
  • 2篇戏剧
  • 1篇典论
  • 1篇艺术
  • 1篇中国古代戏剧
  • 1篇中国戏剧
  • 1篇三曹
  • 1篇盛事
  • 1篇宋金时期
  • 1篇邺下文人
  • 1篇为艺术而艺术
  • 1篇戏剧观
  • 1篇戏剧观念
  • 1篇戏剧理论
  • 1篇立德
  • 1篇立功
  • 1篇立言
  • 1篇建安
  • 1篇建安文人
  • 1篇交际

机构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张振龙
  • 2篇王忠阁

传媒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产生于汉代考被引量:2
2005年
汉代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戏剧的相对繁荣和“礼”与“乐”相冲突的学术氛围,促使了中国戏剧理论的产生。汉代戏剧理论主要体现在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讽谏与惩戒功能以及戏剧的娱乐功能之上。尽管它简单且不系统,但为后世戏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忠阁
关键词:戏剧理论汉代
建安文人“为艺术而艺术”的本质内涵被引量:1
2005年
对建安文人“为艺术而艺术”本质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着分歧。考察“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说法的产生、演变、作用及鲁迅先生用“为艺术而艺术”来概括建安文学特征的具体背景,便可看出鲁迅先生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是指建安文人那种以追求审美、精神娱乐为指向的文学创作潮流和把文学作为纯艺术来欣赏、品评的风尚,是建安“人的觉醒”化的“文的自觉”。
张振龙
关键词:建安文人艺术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再诠释被引量:3
2005年
目前学术界对曹丕《典论.论文》中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歧异,主要有六说。笔者从历史与《论文》的文本分析入手,认为曹丕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对传统立言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文论的形式对文学所具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种功能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即曹丕同时赋予了文学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重价值意义。
张振龙
关键词:《典论·论文》立德立功立言
中国戏剧观念的转变与曲唱理论的产生被引量:2
2007年
宋金时期是中国戏剧观念转变与曲唱理论产生的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以表演为主的"剧"观念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曲、舞在戏剧表演中成分增加了。对于"曲"演变历史的回顾与记载,反映了中国戏剧观念正于此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与这种观念的变化相适应的,是中国早期曲唱理论的产生。
王忠阁
关键词:戏剧观念宋金时期
邺下文人集团内部交际活动及其特征被引量:1
2005年
邺下文人集团时期,文人内部的交际活动展现出与以前不同的特征:具有了明显的组织性、娱乐性,与文学联系愈来愈紧密,活动日益频繁和密集,活动中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明显增加,群体性更加鲜明。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当时政治局势、文学之士的相继归曹和曹氏兄弟的相继成人,曹操对文学作用的重视和赤壁败后心理的变化等密不可分。
张振龙
关键词:交际活动三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