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文献研究中心
- 作品数:38 被引量:79H指数:6
- 相关作者:牛继清裴杰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 晚清江苏人与日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晚清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舞台中,江苏人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勇敢地承担起和外来文化交流和接触的历史使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代表性的有:江苏书画家王寅、卫寿金等寓居日本、王韬与日本知识界的交往、姚锡光的赴日教育考察等三个方面,他们对江苏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
- 舒习龙
- 关键词:晚清教育考察
- 法而后能 变而后大———读丁梦周先生书法集
- 2005年
- 纪健生
- 关键词:线条艺术中国书法书学
- 《玉台新咏》是张丽华所“撰录”吗?——从文献学角度看《〈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被引量:4
- 2006年
-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的文献学考察有待商榷。在讨论历代目录著作对《玉台新咏》的著录时,间接或直接回避《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接从南宋说起,而其所列出的三条分别出自《玉台后集》、《沧浪诗话》、《后村诗话》的旁证也都存在明确的反证。在版本考察中,“嘉本”《新唐书.艺文志》“缺页”不实,对《大唐新语》有关《玉台新咏》记载的轻易否定有漏洞,引证的“宋袁州刊本”《郡斋读书志》乃明代影刻本。在考据方法及材料运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其在文献考辨基础上得出的《玉台新咏》撰录者非徐陵而可能为张丽华的结论难于成立。
- 牛继清纪健生
- 关键词:《玉台新咏》文献学
- 谈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学批评成就——以龚自珍、魏源、夏燮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历史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史学批评也随着时代潮流的急剧变革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特点是史学批评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加强,史学批评的视角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史学批评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文章选取龚自珍、魏源、夏燮为例,重点探讨了他们在史学批评领域所具有的史学批评意识,在史学批评理论、史学批评原则上所取得的成就。
- 舒习龙
- 关键词:史学批评
- 实地考察与顾颉刚的学术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顾颉刚先生一生都喜欢游历 ,他非常重视实地的考察 ,并自觉地将实地考察与学术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古史考辨、民俗学、历史地理学、边疆与民族问题等诸多学术领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实地考察的重视及身体力行。他这种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
- 牛继清
- 关键词:治学精神历史学
- “走出疑古时代”的顾颉刚史学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的丰硕成果和中国古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提出又使这一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研究者在批评顾颉刚疑古过甚的同时能充分肯定其在思想解放和新史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进一步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对顾颉刚学术思想渊源及形成过程的梳理、其史学观念、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顾颉刚与同时期其它史学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研究领域。
- 牛继清
- 关键词:史学
- 一位真学者的文化自信——读钱穆《中国文学讲演集》
- 2006年
- 钱穆从对中国文字与文学的深刻理解,强调中国文化的“可大”、“可久”,表现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这对今天文化、学术的发展,仍有重要意义。
- 纪健生
- 关键词:钱穆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中国文化
- 宋朝历史编纂学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09年
- 宋朝在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与时代相融合的历史编纂格局和特征。近年来,学术界对宋朝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史馆制度、官修正史、史书体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反思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总结。今后的研究应该将宋朝历史编纂学的总体特征和编纂特色,以及宋朝历史编纂学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地位做进一步的研究。
- 舒习龙
- 关键词:宋朝历史编纂学
- 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编纂思想析论被引量:11
- 2006年
- 时代的变动和进化史观的传播,使清末民初的史学进入新史学时期(近代史学的确立期)。为适应新式学堂的蓬勃发展和传播历史知识的需要,一批具有新的编撰体例和指导思想的历史教科书开始成为新史学时期绚丽的风景。文章揭示了历史教科书兴起的背景以及在指导思想和编纂方面的特点。
- 舒习龙
-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进化史观编纂特点
- 张良卒年及相关史事考论被引量:5
- 2005年
- 《汉书·张陈王周传》所载张良去世及留侯“国除”的时间与《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不符。由这一歧异入手细绎史料,可以看出张良积极地参与并决定性地影响了刘邦“易太子”事件,由此与吕后、太子逐渐接近,而吕后专制、吕氏掌军及封王等局面的形成都与张良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去世的年份正关乎西汉初年这一政治格局的剧变。《汉书·张陈王周传》的错误显然是班固“为贤者讳”的结果,但却留下了漏洞。至于张良的“成功不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汉初依照“功次”任职的体制不利于他获得与自己身份、才能相符的职位所造成的。
- 牛继清
- 关键词:《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