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30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闻衡王玥杨丽霞曹俊峰张云柏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生成境遇被引量:2
- 2006年
- 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大众文化现象则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中国有自己的历史话语环境,我们应辩证地建构正在生成中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现象,谨防以“他者”的文化眼光遮蔽中国本土问题。
- 王玥
- 关键词: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中国语境
- 全方位的关照多角度的透视——读孙玉明博士著《红学:1954》
- 2005年
- 关四平
- 关键词:《红学:1954》红学史红楼梦研究奇文整体观照红学研究
- 黑龙江地域居处民俗的历史演变与交互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黑龙江地区的世居民族和后期移民创造性地利用和改造了自然生存条件,形成了不同风格、独具特色、便利实用、交互影响的居住传统民俗。由原始的穴居、架居,一直发展到砖瓦结构的居室和院落建筑,反映出东北地区特有的居处民俗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
- 郭崇林
- 关键词:历史演变过程传统民俗自然环境
- 论金源文化
- 文化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成存在。从历时性角度看,一定的文化都归属于特定的历史时代,从空间意义的共时性角度看,一定的文化又都归属于民族的、地域的文化。
- 郭明志
- 关键词:金源文化精神品格女真人
- 文献传递
- 新锐视角观照下的当代文学思潮——评吴秀明的《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
- 2004年
-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 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有宏观整合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理性透视能力;从“热点”切入,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话”关系。
- 刘小微
- 高校美育漫谈被引量:7
- 2005年
- 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是和谐的人的必要条件。美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低俗艺术和低俗趣味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应引起充分注意。高校应通过各科教学和业余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 曹俊峰
- 关键词:美育
- 平衡与生长:中国先锋诗歌的文化走向
- 2006年
- 吴井泉
- 关键词:文化走向先锋诗歌尘埃落定意识形态
- 浅析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观念的转换被引量:4
- 2007年
- 20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技术与娱乐的推动下,大众文化蔚然成风,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形成极大的冲击,大大改变了文化的分布状况。它以其大众性、娱乐性、商业性迅速为人们接受,并融入到生活中。这种状况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改变了艺术、审美的状况,使其发生了观念性的变迁。对此,传统美学理论对当代大众文化进行了尖锐地批评,然而单纯的批评恰恰反映它对当代大众文化状况缺少清醒的审视,没有意识到大众文化带来一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正在告别沙龙,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向世俗生活。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是一种感性的、多元的、生活的审美观念。
- 张良丛姜游
- 关键词:当代文化语境审美观念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美学理论
- 钱锺书对“韵”的阐释被引量:3
- 2003年
- "韵"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批评与鉴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之一。钱锺书从"六法失读"中指出,"气韵"较之"气韵生动"更规范,谢赫以"生动"释"气韵",仅道"气"而未申"韵"。又从"韵"之渊源与流变中指出北宋范温的有余意即为"韵"这一命题的重要性及其独特贡献,发前人所未发。钱锺书对"韵"的阐释,是20世纪"韵"研究的重要成果,应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总结。
- 李洲良
- 关键词:气韵
- 第三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述要
- 2006年
- 许隽超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