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 作品数:75 被引量:291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玉桂郭丽潘冬梅崔淯夏石彦彦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支疆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耻垢分枝杆菌培养方法及抗酸染色初染方法的优化改良
- 2022年
- 目的评价3种常见培养基及抗酸染色6种初染方法在耻垢分枝杆菌培养与染色鉴定中的优缺点,筛选适于耻垢分枝杆菌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其染色鉴定方法进行优化。方法分别以液体营养肉汤(静置、晃动培养),固体血琼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耻垢分枝杆菌24 h、48 h、72 h,对比生长情况;将抗酸染色法中石碳酸复红染色步骤分别以常规加热、70℃水浴、微波炉低火、卫生纸覆盖、室温冷染、及37℃温箱孵育等方法操作,对比染色效果与石炭酸复红用量。结果相同时间内,耻垢分枝杆菌生长速度为:固体培养基培养>液体培养基晃动培养>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3种培养基培养48 h时均可获得理想菌量。与常规加热抗酸染色法相比,70℃水浴法、微波炉低火法着色清晰鲜艳,其他染色方法染色效果欠佳。石炭酸复红用量为:常规加热法>37℃温箱孵育法>卫生纸覆盖法>70℃水浴法=微波炉低火法。结论普通培养基即可满足耻垢分枝杆菌营养要求,充足氧气有助于其快速生长;70℃水浴法和微波炉低火法优于传统染色加热法染色效果,且石炭酸复红染液用量少,可作为鉴定耻垢分枝杆菌的优化实验方法。
- 郭亚豪李玲万金磊康子乾顾加群黄继炜侯隽
-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瘙痒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瘙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瘙痒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mg/次,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每晚10mg。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进行疗效判定,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43%(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4.28%(P>0.05)。结论:普瑞巴林可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后瘙痒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瑶韩钰施博翊王娟曹娟梅张亚丽贾雪松
- 关键词:普瑞巴林氯雷他定
-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炎症激活及髓鞘改变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小胶质细胞及髓鞘的变化。方法通过单一连续刺激(SPS)的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分别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焦虑及学习记忆能力。然后通过HE染色观察PTS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病理表现,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区NLRP3、iba-1(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劳克坚劳蓝染色观察海马区髓鞘的改变情况。结果PTS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出现损伤,NLRP3炎症小体及小胶质细胞激活,髓鞘含量增加。结论PT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及髓鞘改变有关。
- 杨罗东石岩张子维李斌张桂青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NLRP3髓鞘神经元小胶质细胞
- 三种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GJB2、mtDNA12SrRNA及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方法以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89例,年龄1~7岁,平均3.59±1.64岁;按术前检测基因突变阳性或阴性分为:GJB2组34例,mtDNA12SrRNA组11例,SLC26A4组32例,阴性者为对照组110例;均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各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行为测听,术后1、6、12个月进行行为测听、听觉行为分级(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IR)评估,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四组患者术后行为听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不同基因突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及SIR分级均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基因突变类型不影响SIR评分(F=1.06,P>0.05),但影响CAP评分(F=10.06,P<0.05),SLC26A4组术后1、6、12个月CAP评分分别为2.03±0.47、3.91±1.03、5.09±0.93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0.49、3.14±1.18、4.20±1.10分)(P<0.05),而GJB2组、mtDNA12SrRN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SIR评估分别为1.19±0.74、2.09±0.84、2.69±0.86分,与对照组、CJB2组及mtDNA12SrRN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组GJB2.mtDNA12SrRNA及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SLC26A4突变患者术后听觉感知能力康复较好;术前行基因检测对于有致聋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 仝福临郭小平王晋超再努拉·艾末肉拉张劲
- 关键词:耳聋基因基因突变人工耳蜗植入康复
- HDAC4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DAC4)基因rs1108519、rs3791398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的原则1∶1匹配同期体检健康者212例作为对照组,Sanger测序法测定基因型;SPSS22.0软件对组间临床资料、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年龄、BMI、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尿酸、三酰甘油、RV5、RV5+SV1更高,心率更快、高密度脂蛋白更低(均P<0.05);其余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中2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rs1108519位点基因型AA、等位基因A频率更低,基因型AG、GG和等位基因G频率更高(均P<0.05);rs3791398位点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调整了可能混杂后,rs1108519位点中携带AG、GG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携带AA基因型的5.980倍(OR=5.980,95%CI:1.334~26.811,P=0.019)、2.832倍(OR=2.832,95%CI:1.466~5.472,P=0.002);显性模型下,携带AG或GG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3.207倍(OR=3.207,95%CI:1.739~5.917,P<0.001);隐性模型下,携带AG或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19.3%(OR=0.193,95%CI:0.045~0.825,P=0.026);携带等位基因G的人群发生高血压风险是携带等位基因A的1.816倍(OR=1.816,95%CI:1.281~2.575,P=0.001)。rs3791398位点携带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DAC4基因rs1108519基因型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 陈红莉黄辉杜鹏辉陈壁文王忠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高血压
-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蜱中首次检测到巴贝斯虫核酸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蜱虫进行巴贝斯虫核酸检测。方法采用白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法在阿拉山口口岸艾比湖湿地采集蜱虫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re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巴贝斯虫18srRNA基因,BLAST分析测序产物,利用Mega6.0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阿拉山口口岸蜱中巴贝斯虫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2.65%(32/253)。经测序,32条巴贝斯虫序列分为ALSK174、ALSK191、ALSK019三组。Blast分析显示:ALSK174与驽巴贝斯虫(EU888904.南非)同源性最高,为99.72%(356/357);ALSK191与隐藏巴贝斯虫(KP745626,土耳其)同源性最高,为99.72%(350/351):ALSK019与奥氏巴贝斯虫(KC460321,加拿大)具有95.76%(339/354)同源性。结论首次在中哈边境地区蜱中检测到巴贝斯虫核酸。
- 罗丹尹小平王安东田延河梁臻巴特张江国
-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
- 染色体改变与膀胱癌的发生、进展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膀胱癌是环境因素、职业、生活习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性疾病。近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膀胱癌易发生非随机的染色体改变,包括结构畸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导致细胞慢性增殖,最后形成癌。本文介绍了目前与膀胱癌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的3、7、9、17号等染色体改变的研究现状。
- 曾庆山汪清
- 关键词:膀胱癌染色体改变
- 腹腔镜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19年
-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共8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组行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股沟疝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并发症、阴囊并发症、尿潴留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腹股沟疝,但各有优缺点;相比而言,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却存在费用较高、手术难度大、心肺功能要求严格等劣势,故应遵循个体化的标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
- 刘新伟赵宇习羽张永国吴向未
-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 白介素21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Graves病(GD)及桥本氏甲状腺疾病(HT)患者血清IL-21表达水平,探讨IL-21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甲状腺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分别为GD组95例(GD-未治疗组54人,GD-治疗组41人),HT组94例(甲功减退HT组44人,甲功正常HT组50人),健康对照组76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L-21水平、甲状腺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标,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以完成所有数据输入,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D组血清IL-21水平(224.09±114.2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5.86±33.34)pg/mL(P<0.05),HT组血清IL-21水平(212.68±124.2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5.86±33.34)pg/mL(P<0.05);GD-未治疗组血清IL-21水平(258.49±146.67)pg/mL显著高于GD治疗组(147.46±9.02)pg/mL(P<0.05);HT-甲功减退组(228.76±91.2)pg/mL与HT甲功正常组(201.07±77.98)pg/mL血清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血清IL-21水平与FT3、FT4、TPOAb、TGAb呈正相关(r=0.109,r=0.137,r=0.348,r=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SH呈负相关(r=-0.0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组血清IL-21与甲状腺相关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D、HT组血清IL-21水平显著升高,GD组血清IL-21与FT3、FT4、TPOAB、TGAB存在相关性,HT组血清IL-21与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推测IL-21可能参与了AITD的发病机制。GD未治疗组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GD治疗组,HT甲功减退组、HT甲功正常组血清IL-21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清IL-21与GD疾病活动密切相关。
- 拉扎提·马哈什孙侃朱凌云潘文娟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白介素21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
- 2型糖尿病与胃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是否为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胃癌患者510例作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为匹配条件选取非癌症患者5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等因素对胃癌发生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糖尿病患者82例,占16.1%,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54例,占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HP感染、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与胃癌的发病有关;两组比较发现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病程5~10年及10~20年者胃癌的发病率会增加。结论:影响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糖尿病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陈凯丽陈卫刚王凯莉张少聪郑勇
- 关键词:糖尿病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