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155 被引量:2,103H指数:24
相关作者:曾超珍王法军杨晓杰邱志刚李岩强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6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3篇基因
  • 58篇小麦
  • 27篇玉米
  • 22篇枯病
  • 21篇克隆
  • 20篇抗病
  • 19篇水稻
  • 19篇抗性
  • 17篇植物
  • 15篇叶枯病
  • 15篇白叶枯
  • 15篇白叶枯病
  • 14篇分子标记
  • 13篇转基因
  • 11篇性状
  • 11篇育种
  • 11篇抗白叶枯病
  • 10篇抗病性
  • 9篇稻白叶枯病
  • 9篇分子

机构

  • 15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广西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新疆农业大学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农作物基因资...
  • 5篇宁夏农林科学...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湖北省农业科...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1篇陈明
  • 31篇张增艳
  • 30篇李连城
  • 30篇马有志
  • 28篇赵开军
  • 25篇徐兆师
  • 22篇李新海
  • 22篇辛志勇
  • 21篇王春连
  • 20篇叶兴国
  • 19篇杜丽璞
  • 18篇张世煌
  • 15篇李明顺
  • 15篇徐惠君
  • 8篇佘茂云
  • 8篇刘丕庆
  • 8篇陈孝
  • 7篇谢传晓
  • 7篇王振华
  • 6篇樊颖伦

传媒

  • 32篇作物学报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植物遗传资源...
  • 14篇玉米科学
  • 11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Journa...
  • 4篇2009年中...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作物杂志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第六届全国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5篇2013
  • 12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14篇2009
  • 21篇2008
  • 14篇2007
  • 12篇2006
  • 21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个玉米群体农艺性状表现及对丝黑穗病抗性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以外引的20个美国玉米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评价。连续两年接种鉴定表明,多数群体表现抗病,其中群体BSLCSC7表现为高抗,BS10CFRC10、BS12CH1C8和BS26等6个群体表现为抗病,BSCAD-1、BSCAD-2和BSCAD-3等7个群体表现为中抗,其余6个群体表现感病或高感。农艺性状鉴定表明,大部分供试群体在黑龙江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群体BSCAD-3和BS12CH1C8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等性状表现较好,在育种中可优先利用。
张林张宝石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抗病性
利用分子标记解析小麦新种质YW243的抗锈病基因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对兼抗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黄矮病、白粉病等5种病害的小麦新种质YW243中抗锈病基因的组成和来源进行解析。【方法】通过系谱推断,利用了抗条锈病基因Yr9、YrX、Yr2、Yr1以及抗秆锈病基因Sr31的特异PCR标记和醇溶蛋白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YW243及其部分相关亲本材料丰抗8号、丰抗13、陕7859中相关的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秆锈病基因的有无,解析YW243中抗锈病基因的组成。【结果】YW243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1、Yr2、Yr9、YrX,抗秆锈病基因Sr31、抗叶锈病基因Lr26。Yr1源于亲本陕7859或丰抗13,Yr2源于陕7859或丰抗8号或丰抗13;YrX源于丰抗13;Yr9、Sr31和Lr26源于陕7859或丰抗8号中。【结论】解析了YW243中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秆锈病基因的组成,证明YW243是一个含有Yr1、Yr2、Yr9、YrX、Sr31等抗锈病基因的多基因聚合体,这些基因特异的SSR,STS特异标记可用于检测多基因聚合体YW243中目标基因,为在抗锈育种中利用、选择YW243的抗锈基因提供了快捷方法。
刘燕张增艳辛志勇林志珊杜丽璞徐惠君刘丽陈孝张改生
关键词:小麦YW243分子标记
植物逆境胁迫相关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5
2012年
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及各种病虫害等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蛋白激酶主要通过激活不同的磷酸化途径介导外界环境信号的感知和传递,调控下游抗逆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相应的生理生化等适应性反应来降低或消除危害.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与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信号传导相关的受体蛋白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钙依赖而钙调素不依赖的蛋白激酶、蔗糖不发酵相关蛋白激酶和其它胁迫相关的植物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蛋白激酶介导的不同磷酸化途径应对逆境胁迫的信号传递网络,为进一步了解植物逆境分子应答机制提供依据.
裴丽丽郭玉华徐兆师李连城陈明马有志
关键词:蛋白激酶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抗逆机制
转TaEBP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以转TaEBP基因的新春9号小麦T 4代株系为供体,通过回交育种的方法将与抗逆相关的TaEBP转录因子基因导入黄淮麦区的7个主栽或主推小麦品种中,利用温室快速加代和目的基因PCR分子跟踪检测技术,实现了一年四代的快速繁育,在一年内获得了转基因回交三代株系群。PCR分析结果显示,TaEBP基因在杂交F1代植株中阳性率平均在72.3%以上,在6个轮回亲本的回交后代中基本符合1∶1分离比率,在刑麦六号的BC3F2代中呈3∶1分离,外源TaEBP基因的分布符合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扩增结果的遗传分离比例;PEG-6000胁迫条件下,对3个来自刑麦6号BC3F2代的回交导入系苗期抗性鉴定显示,3个转基因回交导入系的抗旱性明显提高。表明利用转基因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快速加代和分子跟踪检测是快速定向改良小麦品种的性状、获得新的转基因小麦的一条有效途径。
闵东红吴平张小红徐兆师陈明李连城马有志
关键词:生理抗性
S_1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以产量性状及农艺性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前人利用S1选择法实施群体改良获得的遗传增益、遗传变异及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比较发现,S1选择法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群体产量和一般配合力,降低群体茎秆倒伏率和子粒含水量,但遗传方差降低较快。育种可考虑先运用混合选择法改良群体,克服遗传方差迅速降低的缺点,然后进行2~3轮的S1选择法进一步提高产量、适应性及耐自交能力,进而创造优异的育种新材料。
阚帅帅刘志鹏张林王建军王振华李新海
关键词:玉米遗传增益
大麦有益基因向普通小麦导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小麦和大麦是世界上两大麦类栽培作物,小大麦杂交始于1896年,由于其亲缘关系较远,杂交极不易成功。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小大麦杂交的研究历程,1973年Kruse首次成功地获得小大麦真实杂种,此后Islam及其他学者经过多年努力,先后获得了小大麦附加系、代换系、易位系及其他小大麦重组材料。同时介绍了利用遗传标记进行小麦中大麦染色体的追踪及鉴定过程,具体鉴定方法包括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其中两种以上遗传标记结合起来可使鉴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对小大麦杂交历史的全面回顾,可为进一步利用大麦中的有益基因打下坚实基础。
原亚萍陈孝
关键词:大麦杂交普通小麦附加系杂种
一个新的编码大豆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DREB转录因子是一类可以调控多个与干旱、高盐及低温耐性有关的功能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家族.从大豆耐盐品种铁丰8号中克隆了一个新的DREB基因GmDREB5.该基因编码309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AP2/EREBP保守结构域...
王巧燕陈明邱志刚程宪国徐兆师李连城马有志
关键词:DREB转录因子转录激活植物表达载体大豆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改进与农杆菌转化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小麦幼胚再生率与幼胚大小关系密切,改进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促进小麦转基因研究。【方法】以18个普通小麦基因型和5个硬粒小麦基因型为材料,对其开花授粉后15—17 d的大龄幼胚进行破碎处理、组织培养和农杆菌转化,对转化后的幼胚组织和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分别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大龄幼胚培养2 d后破碎处理的再生率为18.2%,显著高于完整胚对照(1.7%),培养2 d后进行破碎处理的再生效果高于4和6 d后破碎处理;不同基因型小麦大龄幼胚破碎处理后再生率为16.9%—46.7%,其中,Bobwhite和中8423大龄幼胚再生率达到了40%以上;大龄幼胚破碎后在弱光条件下培养,再生率进一步提高,较对照(完整胚黑暗培养)提高5.4%—47.4%;农杆菌侵染后GUS瞬时表达率为0—76.7%,其中科农199高达76.7%,其次为Verry(64.4%)和Alondra(47.2%);经PCR检测,农杆菌转化小麦大龄破碎幼胚获得了候选转基因植株。【结论】破碎处理和弱光培养显著提高了小麦大龄幼胚再生率,比对照提高5—10倍;科农199、Verry和Alondra大龄幼胚对农杆菌侵染比较敏感,适宜作为农杆菌转化的受体材料;农杆菌转化小麦大龄幼胚可以获得转基因植株。
石珍源殷桂香杜丽璞陶莉丽徐惠君叶兴国
关键词:小麦植株再生农杆菌转化
抗纹枯病、赤霉病的转TaPIEP1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与选育被引量:7
2011年
小麦纹枯病(主要病原为禾谷丝核菌)和赤霉病(主要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TaPIEP1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1个病原诱导的基因,其编码蛋白是可与GCC-box顺式元件结合、转录激活型的ERF转录因子。本研究以8个转TaPIEP1基因小麦株系的T4和T5代植株为试材,进行了外源转TaPIEP1基因的PCR检测、Southern杂交、RT-PCR与Q-RT-PCR的分析以及纹枯病菌、赤霉病菌接种与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够稳定遗传,以单拷贝或双拷贝整合到7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基因组的不同位点;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超量表达;与受体扬麦12相比,TaPIEP1表达水平高的8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对纹枯病抗性显著提高,4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对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3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兼抗纹枯病和赤霉病,说明TaPIEP1正向参与了小麦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反应,利用该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创制抗纹枯病、赤霉病的小麦新种质。
刘欣蔡士宾张伯桥周淼平路妍吴继中杜丽璞李斯深臧淑江张增艳
关键词:小麦ERF转录因子转基因纹枯病赤霉病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被引量:17
2008年
收集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QTL定位信息,借助玉米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进行了整合。在国内外研究中,累计报道81个抗病毒基因位点,分布在玉米7条染色体上,比较定位发现这些位点集中分布于第3和6染色体。采用元分析技术,确定3个"一致性"抗病毒QTL,其中1个位于第3染色体,在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上覆盖的范围为6.44cM;2个位于第6染色体,覆盖范围分别为6.16cM和27.48cM。借助比较基因组学策略,在第3染色体"一致性"QTL区间内筛选出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确定和克隆抗病主效基因提供了基础。
吕香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关键词:玉米甘蔗花叶病毒数量性状位点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