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云彩琴宋娜娜龚泽颖王斌吕美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乙醇
  • 4篇发酵
  • 2篇生产乙醇
  • 2篇戊糖
  • 2篇木糖
  • 2篇发酵制备
  • 1篇絮凝酵母
  • 1篇乙醇浓度
  • 1篇抑制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树干毕赤酵母
  • 1篇水解特性
  • 1篇糖发酵
  • 1篇曲霉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里氏木霉
  • 1篇木糖发酵

机构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宋向阳
  • 6篇勇强
  • 4篇欧阳嘉
  • 2篇李鑫
  • 2篇余世袁
  • 2篇陈牧
  • 2篇云彩琴
  • 1篇毛连山
  • 1篇宋娜娜
  • 1篇吕美峰
  • 1篇王斌
  • 1篇蔡梅松

传媒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浓度糖发酵制备乙醇
2008年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改变来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24 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63.0 g/L较适宜;在36 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72.0 g/L较适宜。24 h发酵周期内,在36.0 g/L木糖中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54.0 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达32.9 g/L;36 h发酵周期内,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72.0 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为36.9 g/L。以(NH4)2SO4为N源时较适合戊糖发酵制备乙醇,(NH4)2SO4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1 g/L。发酵前8 h摇床转速为90 r/min,后16 h为150 r/min,乙醇质量浓度较高,可达17.5 g/L。
宋向阳欧阳嘉李鑫云彩琴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乙醇发酵高浓度戊糖
戊糖己糖混合糖发酵生产乙醇的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09年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高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糖浓度乙醇发酵中,树干毕赤酵母较为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发酵24h,残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分别为0.1g/L和32.5g/L.添加硫酸铵1.1g/L+微量元素发酵效果较好,乙醇浓度为33.2g/L.由典型发酵过程中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可知,酵母优先利用葡萄糖,发酵12h葡萄糖和木糖的还原糖利用率分别为89.3%、10.7%.待12h葡萄糖几乎被消耗完后,对木糖的利用开始占主导地位,乙醇浓度随着糖的不断消耗而逐渐提高.发酵28h时乙醇浓度最高,达到33.2g/L.
宋向阳陈牧毛连山云彩琴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戊糖发酵乙醇影响因素
发酵抑制物对絮凝酵母戊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将絮凝剂加入酵母溶液中,使酵母絮凝成颗粒以此作为固定化酵母进行戊糖发酵。研究了常见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和乳酸等)对絮凝酵母发酵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g/L木糖发酵液中,经过24h发酵,木糖利用率达94.6%,当分别添加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乙醇和乳酸时,聚氧乙烯絮凝酵母分别对其的耐受浓度为0.5、0.5、1.0、30.0和8.0g/L。当抑制物添加量超过各自的耐受浓度后,对絮凝酵母发酵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宋向阳吕美峰陈牧欧阳嘉勇强
关键词:絮凝酵母抑制物
分批补料对木糖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种,纯木糖为发酵底物,通过分批补料来提高糖利用率以及乙醇得率。结果表明,在24h内,最佳初始木糖浓度为80g/L,在28h的发酵周期中,可以将木糖浓度提高至90g/L,在32h发酵周期内可以将木糖浓度提高至100g/L。通过分批补料,乙醇浓度得到明显提高。当总糖浓度分别为80g/L、90g/L时,24h发酵周期内,分批补料次数以1次为宜,乙醇浓度分别达30.95g/L、32.60g/L,相比于不补料即一次性投料,乙醇浓度分别提高了9.36%、9.18%。总糖浓度100g/L,28h发酵周期内,补料2次效果最佳,乙醇浓度达37.49g/L,比一次性投料下提高了10.36%,较一次性投料达到相同发酵效果缩短了4h。
宋向阳王斌李鑫勇强
关键词:树干毕赤酵母分批补料木糖乙醇浓度
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及其水解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研究了利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混合培养产纤维素酶,以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不同活化浓度及不同的活化时间来寻找2个菌种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结合点以及所产纤维素酶的水解特性。以里氏木霉单一培养和黑曲霉单一培养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底物为农林废弃物之一的玉米秸秆,经过蒸气爆破预处理后,用作产酶C源。结果表明:黑曲霉孢子悬浮液活化浓度为10个/mL,活化时间为12 h时,滤纸酶比酶活最高,达3.32 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的2.25 U/mL,β-葡萄糖苷酶比酶活达1.32 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的0.57 U/mL。为进一步验证混合菌产纤维素酶的水解效果,利用混合菌产纤维酶的酶液及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酶液进行酶水解实验,当酶用量为20 U/g绝干纤维素,底物质量浓度为100 g/L条件下水解48 h,混合菌所产酶液酶解得率达70.00%,高于里氏木霉所产酶液的酶解得率63.05%。实验表明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培养产酶是可行的,并优于单一菌种培养。
宋娜娜宋向阳欧阳嘉勇强
关键词:黑曲霉纤维素酶玉米秸秆里氏木霉
限制性供氧对木糖发酵制备乙醇的影响
2010年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木糖为发酵底物,通过限制性供氧发酵木糖制备乙醇.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风量是影响传氧系数的重要变量.搅拌转速对传氧系数的影响大于通风量.在275~350r/min内搅拌转速的改变可引起传氧系数的显著改变.在通风量为2.0L/L·h,通过改变搅拌转速调节供氧量,当搅拌转速为350r/min时发酵效果最佳,木糖利用率为91.7%,乙醇浓度达14.3g/L.当通风量为3.0I/L·h,搅拌转速为300r/min时,木糖利用率和乙醇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6,3%和15.0g/L.
宋向阳欧阳嘉蔡梅松勇强
关键词:木糖发酵乙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