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 作品数:1,258 被引量:3,859H指数:22
- 相关作者:赵遵江章荣涛宋华志张保德吴斌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机械工程更多>>
- 结肠高危性腺瘤50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肠高危性腺瘤患者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根据息肉数量、病理检验结果将152例结肠息肉患者分成高危性组腺瘤、低危性腺瘤组及非腺瘤性息肉组,并对相关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高危性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在年龄方面高危腺瘤组与低危性腺瘤组有年龄上差异(P=0.04),而与非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另外在出现血便的症状方面以高危性组较多,而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息肉推测以高危性腺瘤组居多,而发生在横结肠部位的息肉则可能以低危性腺瘤组相对较多。结论发生在直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出现血便推测以高危性组居多,而发生在横结肠部位的息肉则可能以低危性腺瘤组相对较多,高危性息肉可出现结肠任何部位,有条件尽量做全结肠镜检查。
- 汪发勇许建明汤海涛潘宏年
- 关键词:结肠腺瘤高危性
- 异丙托溴铵加沙丁胺醇治疗婴幼儿哮喘36例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加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婴幼儿哮喘 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3 2例 ,两组在采用常规治疗同时 ,治疗组给予异丙托溴铵加沙丁胺醇经微量气泵吸入治疗 ;对照组单用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疗程均 3~ 7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 94.4%和 66.0 % (χ2 =5 .5 1,P <0 .0 5 ) ,两组气急症状缓解平均所需时间分别为 (2 .96± 1.2 0 ) ,(4 .18± 1.2 4)d(t =4.11,P <0 .0 1) ;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分别为 (3 .0 6± 1.40 ) ,(4 .5 9± 1.72 )d(t =4.0 3 ,P <0 .0 1)。结论 :异丙托溴铵加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 ,缓解气急症状快 。
- 丁为秀李洁江荣
-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哮喘婴幼儿
-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L-ASP疗程及不应用L-ASP的疗程不良反应比较,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应用L-ASP疗程可出现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其他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黄疸、肝酶升高、焦虑高于未应用L-ASP疗程。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不良反应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 叶丽虞国慧潘明丁美琪郭峰
- 关键词:左旋门冬酰胺酶
- 共同决策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共同决策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法进行分组,其中干预组23例,对照组18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共同决策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2组术后1、3、6个月患肢功能障碍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3、6个月患肢功能障碍得分分别为(16.25±8.84)、(13.70±12.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1±22.91)、(21.49±14.2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2.447,P<0.05)。干预组术后3、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分别为(57.10±5.55)、(62.36±4.81)分,高于对照组的(52.99±14.18)、(54.99±6.90)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8、3.034,P<0.05)。干预组术后3、6个月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98.16±14.17)、(116.22±10.14)分,均高于对照组(86.35±20.95)、(91.41±24.0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1、3.866,P<0.05)。结论共同决策模式改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减少治疗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增强患者的自主权,从而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命质量,使患者得到最佳照护。
- 杨惠
- 关键词:乳腺肿瘤生活质量功能锻炼
-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184例疗效观察
- 1996年
-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184例疗效观察熊向东,赵勇,谭守文我院采用奥美拉唑(Omcprazolc)治疗消化性溃疡184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均由内镜证实为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62例,门诊122例。男...
- 熊向东赵勇谭守文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奥美拉唑
-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间6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钙化检测(A组)和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测(B组),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C组)。结果 C组患者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诊断情况,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属于无创诊断,降低误诊和漏诊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
- 张燕
-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
- 导管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导管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应用导管栓塞技术治疗的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疑部位则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和原发病灶,则超选择性插管入靶血管内行TAE治疗,栓塞剂为0.2—0.5mm直径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必要时采用PVA颗粒。对十二指肠出血在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栓塞后,再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如仍发现出血则应用同法栓塞。结果:造影见阳性征象者24例,其中21例患者成功完成TAE术,6例仅完成血管造影未行栓塞治疗。17例TAE术后24—72小时内无新鲜出血。止血成功率为80.95%(17/24)。结论:导管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及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 胡世兵周祖刚王中春张宏坤涂翔
- 关键词:栓塞术消化道大出血放射介入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8例临床诊治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表现、诊断、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1月9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延期手术,9例急诊手术。平均住院2周。T管于出院后4周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为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需急诊手术。
- 费维国丁士海鲍超
-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活动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选取AS患者68例和健康对照30例,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按照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湿热痹组、风寒湿痹组及肝肾亏虚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TNF-α水平。结果显示AS患者活动组、稳定组和对照组中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315.82±36.82)pg/mL、(120.35±20.12)pg/mL、(68.56±16.21)pg/mL,表明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AS活动期TNF-α水平明显高于AS稳定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辩证分型中,风湿热痹组、风寒热痹组、肝肾亏虚组和对照组中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338.23±40.20)pg/mL、(305.49±37.56)pg/mL、(125.67±30.62)pg/mL、(68.56±16.21)pg/mL,表明风湿热痹组和风寒湿痹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肝肾亏虚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湿热痹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风寒湿痹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血清TNF-α水平可作为AS疾病活动的判断指标,并可以指导AS中医辨证分型。
- 李兴锐葛显应谭悦刘童陆继娣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中医辨证分型
- 原发性小肠肿瘤35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肠肿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到200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3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肿瘤8(8/17)例,病理证实6例;梗阻性黄疸9例均B超提示总胆管梗阻,6例行MRCP检查,5例提示总胆管下段梗阻及占位可能和1例结石,但十二指肠镜检查为乳头部腺癌;8例经B超或CT检查发现腹部包块;11例小肠造影发现有异常者7(7/11)例;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及怀疑3(3/4)例,外院双气囊小肠镜检查1例,未发现异常。本组病例中位于十二指肠20例、位于空肠9例,空回肠交界处2例,小肠系膜根部1例。结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合理地选择小肠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胃或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或胶囊内镜、腹部B超或CT检查以及MRCP检查等方法,能提高诊断率。
- 王修中汤海涛潘宏年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