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作品数:1,140 被引量:5,115 H指数:25 相关作者: 刘童 李家宽 余世成 丁士海 章美华 更多>> 相关机构: 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股骨下段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报道 被引量:2 2014年 1病历摘要
患者,女,17岁,因“右大腿内侧局部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感右大腿下段内侧隐痛,活动后疼痛明显,休息后好转,x线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下段异常信号影。专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局部无包块, 丁旗 程文丹 刘兴国 江淮 孙良业关键词:股骨下段 纤维瘤 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常规剂量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时血清iPTH达标率为69.57%和93.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5%和80.43%(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蔡璐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化三醇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2024年 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选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的差异性。方法 此次在讨论80例患者(均为桡骨远端骨折,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就诊)时,需遵从1:1随机分组(2组)原则,治疗时区分植骨材料(对照组vs观察组分别为同种异体骨植骨vs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即均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种植骨材料的治疗状况(涉及到治疗各项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相关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指标用时较短(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97.50%vs80.00%)、切口愈合率(95.00%vs77.5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2.50%vs20.00%)更低(P<0.05);两组在影像学参数方面具有一致性(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活动度更理想(P<0.05)。结论 临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在手术方式相同区分植骨材料的状况下,相比于同种异体骨植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在骨质缺损修复、术后恢复等方面,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陈绪鲲 邵松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同种异体骨植骨 植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鸦胆子油乳对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及临床疗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T化疗方案,具体采用紫杉醇和顺铂。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鸦胆子油乳静脉滴注,20~30 m L/次,1次/d,化疗期间不间断应用。治疗连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CEA、CA125、CA199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CEA、CA125、CA199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EA、CA125、CA199水平较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降低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汪涛 王萍 胡玥 程宝智 谢斌 胡传朋关键词:鸦胆子油乳 卵巢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4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198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90例)和开放组(108例)。腔镜组行TAPP术式,开放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活动时间、术后痛感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至7 d,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腔镜组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可明显缩短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孙凯 张泽俊 张亚 谢贻祥关键词:疝修补术 腹腔镜 多模态能谱CT一站式头颈血管成像对急性后循环脑缺血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Revolution能谱CT多模态一站式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后循环脑缺血(PCI)诊断及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疑似急性PCI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均于急性期内行能谱CT平扫(NCCT)、能谱CT血管成像(CTA)及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联合扫描,同时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将观察组根据各项CT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分为脑梗死前期,包括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期(A组)和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期(B组);脑梗死超急性期为C组。另选取10名检查结果正常的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首先通过NCCT判别脑卒中类型;再选取能谱最佳单能量CTA数据行头颈部血管后处理分析,明确责任血管并排除其他血管病变;应用CT Brain Stroke软件行全脑灌注分析,对比A组、B组、C组患者后循环脑灌注缺损区域与D组(正常对照组)对应区域之间的灌注参数差异,提供多模态影像诊断信息,评估PCI程度。同时以DWI为标准,评价全脑灌注参数变化对后循环区域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及评估价值。结果 50例患者经CTA检查共检出基底动脉狭窄13处、椎动脉狭窄33处、大脑后动脉狭窄30处、小脑上动脉狭窄5处、后循环动脉变异11处、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观察组三组间的灌注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其趋势是随着灌注不足的加重,最大峰值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增加,而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下降明显。观察组rCBF和rCBV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TP和M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P检出后循环区域脑缺血灶或脑梗死灶88个,其中A组8个、B组37个、C组43个。全脑灌注CTP评价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总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6.10%、90.70%、95.44%。结论多模态能谱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PCI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徐佳玮 郑穗生 吴宗山 孙家龙 王俊琳 孟玲 张为关键词:多模态 能谱CT 全脑灌注 后循环缺血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葡聚糖检测对早期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早期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价值。方法 (1)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患者,其中确诊IPFI组、普通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各32例,共96例,此外入院时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早期未确诊IPFI者76例作进一步研究,每日连续真菌检测直至明确是否为IPFI,进而分诊断组、排除组。全部对象均予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BALF及血浆进行G试验(BG抗原检测),对数据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来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两种标本检测方法诊断IPFI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BALF G试验水平:IPFI组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2)76例未确诊病例在随后的5 d检查中7例确诊IPFI,22例临床诊断,29例剔除,18例排除真菌感染。(3)诊断组BALF、血浆BG水平均显著高于排除组,BALF BG浓度为149.5 ng·L-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87,血浆BG浓度为81 ng·L-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81。(4)诊断组BALF BG峰值浓度出现时间早于血浆,同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血浆。结论 (1)BALF中BG的含量较血浆中升高更明显,且BALF G试验在区分单纯肺炎和IPFI方面更具有参考价值。(2)BALF G试验特异度、敏感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且峰值出现早于血浆,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3)BALF G试验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是149.5 ng·L-1,其诊断IPF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沈勇 刘宝 翁云龙 肖齐俊 黄鑫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及两者比值对尿源性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及两者比值(MPV/PLT)对尿源性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存活状况分为生存组(n=64)和死亡组(n=22)。同时选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收缩压(SBP)、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SOFA评分、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等,并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0 h)和入院24 h PLT、MPV及MPV/PL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尿源性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PLT>生存组PLT-0 h>死亡组PLT-0 h;对照组MPV、MPV/PLT <生存组MPV-0 h、MPV/PLT-0 h <死亡组MPV-0 h、MPV/PLT-0 h;死亡组SBP、PaO2/FiO2低于生存组,死亡组Lac、D-二聚体、PCT、BN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MPV-24 h、MPV/PLT-24 h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V-24 h预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当最佳截断值为12.1 fl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98.4%。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AUC为0.914,当最佳截断值为18分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2.8%。MPV-24 h和APACHEⅡ评分是尿源性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PLT、MPV及MPV/PLT均可评估尿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且MPV-24 h对尿源性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有效而简便的评估指标。 黄鑫 张泓 翁云龙 卫红PCNE分类法联合回授法在住院患儿雾化吸入药物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采用PCNE分类法联合回授法分析和解决住院患儿雾化吸入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临床合理和规范地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6至11月使用雾化吸入药物的住院患儿,参考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等相关资料,运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和分析住院患儿雾化吸入药物的DRPs问题类别、原因类别,干预类别和接受情况,使用回授法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66例患儿,其中49例(29.44%)患儿中发现了DRPs,累计共发生58例次DRPs,依据PCNE分类系统,问题类别包括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和其他方面,占总DRPs例次数分别为50%、24.14%和25.86%;原因分类中“剂量选择”和“药物选择”分别占总DRPs例数的48.28%和32.76%;临床药师对医师、患者和药物层面共进行了75次干预,总体接受干预并执行率为88%,其中对患儿家属回授法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估分别为(3.17±0.21)分和(7.34±0.1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个月后对接受干预的患儿再次评估用药依从性为(7.01±0.23)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PCNE分类系统可识别和发现住院患儿雾化吸入药物的DRPs并进行目标干预,运用回授法进行用药教育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师协作,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住院患儿中的合理应用。 蒋俊杰 王利媛 王法财 聂松柳 王涛 沈炳香关键词:雾化吸入药物 儿童 合理用药 儿童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D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VA)、维生素E(VE)、维生素D(V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治愈出院日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VA、VE、VD、IgA、IgG、IgM、CD4^(+)、CD8^(+)、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并计算CD4^(+)/CD8^(+)值;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随访1年观察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及部位。结果: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情况分为RRTI组及非RRTIS组,发生RRTI患者52例,发生率为65.00%;血清VA、VE、VD、IL-1、IL-6水平均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RRTI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VA、VE、VD水平与IgA、CD4^(+)/CD8^(+)、IL-1、IL-6均呈正相关;血清VA曲线下面积(AUC)为0.641,特异度0.558,敏感度0.679;血清VE的AUC为0.673,特异度0.538,敏感度0.964;血清VD的AUC为0.658,特异度0.596,敏感度0.643;联合诊断AUC为0.704,特异度0.615,敏感度0.929(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VA、VE、VD水平关系密切,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RRTI发生。根据儿童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A、E、D,预防RRTI,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吴征 马晓燕 韦红关键词:支原体肺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