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建伟于文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泥炭
  • 2篇全新世
  • 2篇孢粉
  • 2篇晚全新世
  • 2篇腐植酸
  • 2篇改良剂
  • 1篇敦化盆地
  • 1篇沼泽
  • 1篇植被
  • 1篇湿地
  • 1篇湿地研究
  • 1篇松嫩平原
  • 1篇泥炭记录
  • 1篇泥炭沼泽
  • 1篇盆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孢粉组合
  • 1篇孢粉组合特征
  • 1篇古植被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赵红艳
  • 2篇周道玮
  • 1篇王升忠
  • 1篇于文喜
  • 1篇李建伟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腐植酸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泥炭改良沙土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剂量(0、5%、8%、10%)的泥炭对混合沙土(沙土∶校园土=4∶1)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泥炭能提高混合沙土的持水能力,降低沙土的pH值和容重,增加沙土的有机质、速效氮和腐植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入泥炭对盆栽作物——白菜的生长和生物量都有促进作用,其中在白菜生长前期,8%的泥炭处理是最佳方案;而在白菜生长后期,10%的泥炭添加量具有明显的后效。
赵红艳李建伟于文喜
关键词:泥炭改良剂腐植酸
泥炭改良沙土的研究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剂量(0%、 5%、8%、10%)的泥炭对混合沙土(沙土:校园土=4:1)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泥炭能提高混合沙土的持水能力,降低沙土的pH值和容重,增加沙土的有机质、速效氮和腐植酸含量;与对照...
赵红艳李建伟于文喜
关键词:泥炭改良剂腐植酸
文献传递
吉林省敦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沼泽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植被被引量:11
2006年
对大桥泥炭地的孢粉进行了分析和年龄测定,根据孢粉组合、地层特征和^14C年龄将剖面划分为4个孢粉带,分别为2195±70~2045±70yr B.P.松为主的松.云冷杉-榛-栎-苔草组合带、2045±70~1745±70yr B.P.苔草为主的松-桦-榛-胡桃-苔草组合带、1745±70~705±70yr B.P.松-榛.鹅耳枥-苔草.毛茛组合带和705±70yr B.P.~1950yr A.D.松-云冷杉-桦-苔草组合带.周围植被由温带山地针叶林(类似现今海拔1100m以上)、温带针阔混交林下部(类似现今海拔400~600m)和温带针阔混交林中部(类似现今海拔600~800m)过渡到温带针阔混交林上部(类似现今海拔800~1100m).相应地,泥炭沼泽经历了孕育期、蓬勃发展期、继续扩张期和消亡期.
赵红艳周道玮
关键词:泥炭沼泽孢粉组合古植被晚全新世
近10a来松嫩平原湿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8
2006年
松嫩平原是中国内陆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湿地类型有沼泽、湖泊、盐沼和稻田,此外还有水库和少量泥炭地。概述了该区湿地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未来本区湿地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湿地的区域生态功能评价,湿地污染及其治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湿地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利用,湿地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全球变化对湿地影响,湿地-草地-盐碱地转换机制和过程和驱动力等方面。
赵红艳
关键词:湿地松嫩平原
泥炭记录的近2200年吉林省敦化盆地的气候变化被引量:5
2005年
根据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图示、粒度分布(纤维含量)、pH、沉积速率、吸湿水、C/N、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地层特征,研究了2 200 a B.P.以来的晚全新世敦化盆地植被和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敦化大桥泥炭地是从山地森林演替为草甸,继而经沼泽化形成;周围植被经历了以松林(Pinus)为主的温带山地针叶林,桦(Betula)、榛(Corylus)、胡桃(Juglans)等阔叶树和松林共生的针阔混交林,以榛、鹅耳枥(Carpinus)、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和松、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之后,渐渐进入现代景观;相应地,该区气候经历了四个时期,即冷干((2 045±70)B.P.)^(2 195±70)a B.P.)、暖湿((1 745±70)a B.P.^(2 045±70)a B.P.)、温湿((705±70)a B.P.~1 745±70)a B.P.)和冷湿(公元1245—1950年)时期.
赵红艳王升忠周道玮
关键词:泥炭晚全新世孢粉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