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大学能源研究院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2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纳米
  • 3篇SI
  • 3篇催化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应用
  • 2篇纳米线
  • 2篇介孔
  • 2篇光催化
  • 2篇CO
  • 2篇除磷
  • 1篇导体
  • 1篇电池
  • 1篇多孔
  • 1篇氧化硅
  • 1篇异构
  • 1篇异质结
  • 1篇异质结太阳能...
  • 1篇银纳米颗粒
  • 1篇营养化
  • 1篇有序阵列

机构

  • 1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4篇杨宇
  • 3篇王茺
  • 3篇杨杰
  • 2篇王盼
  • 1篇王荣飞
  • 1篇周志文

传媒

  • 4篇材料导报
  • 1篇现代化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掺Co铈锆固溶体催化氧化CO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的日益加剧,因为贫氧而导致烃类等含碳化合物的不完全氧化而产生的CO 越来越多.本文利用柠檬酸法制备掺Co 铈锆固溶体,并进行了CO的催化氧化的性能研究.
杜宇颜克亮周博朱龙聂敏芳何一王家强
分子束外延制备稀铁磁性Mn_xGe_(1-x)量子点研究进展
2018年
稀磁半导体(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DMSs)能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特性,从而具有了半导体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性能,它利用载流子及其自旋,使自旋电子器件应用于信息存储、传输、处理成为可能。因而,作为微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Mn掺杂的G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稀铁磁性半导体材料由于具备与当今Si基微电子学技术的兼容性以及具有比Ⅲ-Ⅴ族DMSs更高居里温度(Curie temperature,T_C)的可能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制备的Mn_xGe_(1-x) QDs自旋电子器件具备小尺寸、低能耗、数据处理快、集成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对未来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由Mn掺杂的Ⅳ族Mn_xGe_(1-x) QDs DMSs材料被认为是实现室温可操控性电子自旋器件以及可控铁磁性能的理想材料候选者。但想要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Mn_xGe_(1-x) QDs DMSs材料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其一,虽然通过提高基质中磁性掺杂剂的浓度可以使系统获得高的T_C,但Mn掺杂剂在Ge中的极限溶解度值远低于致使系统获得高T_C的掺杂剂浓度值;其二,Ge_(1-x)Mn_x QDs中高的Mn掺杂浓度容易导致金属间析出相(如:Mn_5Ge_3和Mn_(11)Ge_8)的形成;其三,Mn掺入到Ge QDs中需要低的生长温度和低的表面扩散率,而QDs的自组装生长总是需要高的生长温度和高的表面扩散率,即实现更高的亚稳态掺杂水平可能是增强DMSs的T_C的主要限制因素;其四,铁磁性和高T_C的起源和增强机制的理论解释仍不明确,值得深入探究。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选择合适的生长参数,优化Mn_xGe_(1-x) QDs薄膜的制备工艺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一,Mn_xGe_(1-x) QDs的T_C提高至400K以上;其二,明确了金属间析出相(Mn5Ge3和Mn11Ge8)的T_C分别为296K和270K,其T_C趋于室温;其三,发现了电场控制铁磁性能和磁运输性能,首次将电场控制铁磁性温度提高至
黄训吉杨杰杨杰王茺杨宇
关键词:MN掺杂高居里温度稀磁半导体
Co/MIL-53(Al)催化四氢萘氧化为α-四氢萘酮
α-四氢萘酮是医药中间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可用于多种药物的制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Co/MIL-53(Al),并对该材料催化四氢萘氧化为α-四氢萘酮的实验进行了研究.
邵丹丹何一杨娟娟和佼段德良王伟闫智英王家强
Si/PEDOT∶PSS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2019年
以有机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的Si/有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器件结构与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在短期内实现了理论探究与合成应用的快速增长。但有机材料具有的导电性低和复合界面间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复合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阻碍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在Si/有机杂化太阳能电池领域,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是目前为止效果最佳的有机半导体。PEDOT∶PSS具有高导电性和高透过率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有机空穴传输层材料,并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和工业应用中脱颖而出。利用PEDOT∶PSS的高导电性能可实现空穴的有效传输,其较高的透过性降低了P-N结生成过程中的寄生吸收,并且在制备中免去了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所需的高温环节,有效地降低了实际生产成本。近五年来,为降低PEDOT∶PSS中绝缘的PSS对电子传输和表面复合性的影响,大量学者进行了掺杂改性和界面设计的研究工作,有效降低了绝缘性PSS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了PEDOT高透性和高导电率的优势,优化表面陷光性和器件稳定性,实现了光电转化效率从5.09%至17.4%的大幅度跳跃。本文从Si/PEDOT∶PSS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出发,重点介绍了Si材料和PEDOT∶PSS有机物的表面修饰、PEDOT∶PSS的掺杂改性、界面氧化层改性和对嵌入式微电网电极改造手段及它们对整体器件性能提升的影响等工作,归纳并分析了Si/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研发和理论研究,对未来Si/PEDOT∶PSS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技术研发与工业化生产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方文中孙韬端勇王盼王盼杨宇
关键词:SI
聚苯乙烯纳米球模板和Si衬底的微结构随离子束轰击时间的演变规律
2020年
使用离子束正入射轰击Si衬底上有序密排的聚苯乙烯(PS)纳米球模板,通过分析PS纳米球和Si衬底的微结构与离子束轰击时间的关系,研究了离子束的非选择性刻蚀对PS纳米球和Si衬底的刻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束轰击时间的延长,PS纳米球的直径和高度都呈单调递减的趋势,但是高度减小得更快。在这个过程中,PS纳米颗粒发生了由对称的圆形到非对称的圆形再到圆锥形的形貌转变,第一阶段的形变是离子束的各向异性刻蚀造成的,第二阶段可能与离子束的长时间轰击导致的热量积累有关。当PS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发生变化的同时,Si衬底的微结构也在改变。当轰击时间为4 min时,在PS纳米颗粒下方观察到凸起的Si平台,随着时间的延长,Si平台的底端直径呈先稳定后减小的趋势,其高度则持续增加。同样,Si平台也经历着形貌的转变,第一阶段由圆柱形平台向截顶圆锥形平台转变,该形貌转变导致Si平台底端直径在轰击初期保持稳定;第二阶段发生在PS纳米颗粒消失后,由截顶圆锥形转变为圆锥形,形成了有序的Si纳米锥阵列,其直径在65~100 nm范围内。结合金属辅助化学刻蚀以及合适的非密排PS纳米颗粒模板,制备出有序的Si纳米线阵列,纳米线的直径为70~124 nm。这些结果为新型有序纳米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及参考。
李东泽张明灵杨杰杨杰杨宇
关键词:离子束刻蚀有序阵列SI纳米线
介孔除磷吸附剂的合成及水处理应用
云贵高原湖泊多分布于盆地和坝子中,受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导致湖泊水体含有大量含磷污染物,使得水体富营养化.针对传统除磷材料去除效率低、制备工艺复杂、材料不可回收等问题,本课题组开发了轻质介孔除磷材料[1,2].该材...
李国庆杨烨鹏王家强
关键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介孔结构除磷性能
光催化水处理实践探索
王家强王伟段德良闫智英和佼李俊杰姜亮李懿舟郭磊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螺旋纳米材料光催化氧化α-四氢萘酮的研究
李懿舟郭磊姜亮王伟闫智英李俊杰和佼王家强段德良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硅纳米线(Si NWs)由于具有独特的一维结构、热电导率、光电性质、电化学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热电与传感器件、光电子元器件、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MACE)是制备Si NWs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和高效等优点,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而近年来被广泛研究。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制备硅纳米线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在洁净的硅衬底表面沉积一层金属(Ag、Au、Pt等)纳米颗粒,以催化、氧化它附近的硅原子;然后利用HF溶解氧化层,从而对硅晶片进行刻蚀,形成纳米线阵列。然而,这种简单高效的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缺点:(1)金属纳米颗粒聚集、相连后造成Si NWs之间的缝隙比较大,从而导致Si NWs密度较低;(2)由于金属纳米颗粒沉积的随机性,在硅晶片表面分布不均匀,不仅导致刻蚀出的纳米线直径范围(50~200 nm)较宽,而且使制得的纳米线阵列排列无序且间距不易调控;(3)当刻蚀出的硅纳米线太长时,范德华力等作用会造成纳米线顶端出现严重的团簇现象。针对常规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不同的器件对硅纳米线的形貌、类型和直径等的要求,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纳米线顶端团簇、调控纳米表面粗糙度和直径、低成本制备有序硅纳米线等方面。目前一些改进常规金属辅助化学刻蚀的方法取得了进展,比如:(1)用酸溶液或UV/Ozone对硅晶片预处理,在表面形成氧化层,可以使纳米线的均匀性得到改善并增大其密度(从18%提高到38%);(2)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硅晶片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纳米薄膜,然后再刻蚀,这种方法能够减少纳米线顶端团簇和有效调控纳米线直径;(3)利用模板法(聚苯乙烯小球模板、氧化铝模板、二氧化硅模板和光刻胶模板等)可以制备出有序的硅纳米线阵列。本课题组�
王盼王盼周志文杨杰周志文陈安然杨杰孙韬王茺
磁性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克服游离酶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稳定性不好、活性易丧失、不易回收、重复利用率较低的缺点,对中性蛋白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将具有磁性的二氧化硅包覆的Fe_3O_4(Fe_3O_4@SiO_2)材料作为载体进行中性蛋白酶固定化实验。考察了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交联时间、给酶量、固定化时间、温度和酸碱度对于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在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交联时间为2 h,给酶量为0.20 g/g,固定化时间为3 h的条件下,固定化中性蛋白酶的活性最好。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7.5,而且一定范围内其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都比游离酶有所提高。
韦克毅左晓琼刘晓敏陈兴凌军陈永娟陈道梅王家强
关键词:中性蛋白酶磁性固定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