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作品数:155 被引量:983H指数:18
相关作者:刘彬程冰杨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3篇政治法律
  • 22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6篇全球治理
  • 16篇主义
  • 15篇外交
  • 12篇世界主义
  • 12篇共同体
  • 10篇人类命运
  • 8篇地区主义
  • 8篇全球主义
  • 7篇政府
  • 7篇政治
  • 7篇国家主义
  • 6篇全球学
  • 6篇国际关系学
  • 5篇特朗普
  • 5篇联合国
  • 5篇国际关系理论
  • 5篇国际社会
  • 5篇国际秩序
  • 4篇政治学
  • 4篇中国外交

机构

  • 145篇中国政法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外交学院
  • 2篇中共中央编译...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31篇蔡拓
  • 5篇刘贞晔
  • 2篇曹亚斌
  • 2篇杨昊
  • 2篇李燕
  • 2篇杨军
  • 1篇林香红
  • 1篇徐秀军
  • 1篇张胜军
  • 1篇秦亚青
  • 1篇刘雪莲
  • 1篇杨文淼
  • 1篇吴志成
  • 1篇阙天舒
  • 1篇周明
  • 1篇徐进
  • 1篇高奇琦
  • 1篇周密
  • 1篇苏长和
  • 1篇吴雷钊

传媒

  • 13篇国际政治研究
  • 10篇现代国际关系
  • 9篇国际观察
  • 7篇国际论坛
  • 6篇国外理论动态
  • 5篇世界经济与政...
  • 5篇教学与研究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环球财经
  • 3篇当代世界与社...
  • 3篇学术界
  • 3篇探索与争鸣
  • 3篇经济社会体制...
  • 3篇外交评论(外...
  • 3篇学术前沿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世界知识
  • 2篇国际展望
  • 2篇情报杂志

年份

  • 9篇2024
  • 12篇2023
  • 23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16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遭受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及其思想根源被引量:8
2019年
“一带一路”提出六年多来,西方一些人士,尤其是美国的一些决策者、精英阶层和新闻媒体,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充满“地缘冷战思维”。本文认为,作为冷战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西方地缘冷战思维的特点是,将地缘战略概念与国家利益概念以及意识形态概念相结合,从地理空间分布上对大国间的政治经济竞争和意识形态角逐进行总结概括,将地理因素的作用极端化、超人化,从而恶化竞争环境、制造冲突机会、加剧斗争烈度。概括起来看,“一带一路”遭受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世界历史类比、机械的地理空间解读、生硬的政治经济挂钩、过时的地缘争霸观念以及扭曲的文明冲突意象。本文从政治思想史角度,对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和地缘战略思维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政策主张和实践进行扼要梳理和追溯,以期正本清源,厘清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的思想根源。
耿协峰
乌尔里希·贝克的世界主义思想述评被引量:4
2020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生产和治理模式带来的反思性逻辑及知识和技术无法理解和解决的副产品,使得国际社会产生了世界联合与合作的需求。乌尔里希·贝克为解决和应对当前的困境与需求,提出了世界主义观点,主张发展出一种新的社会理论和方法论,关注国际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以"对话式思维"取代"线性思维",构建世界主义共同体。贝克的世界主义思想受到了颇多质疑,但他的诸多原创性观点也启发了一代学者。
程冰
关键词:世界主义风险社会
全球化“熔断”及其历史大转折被引量:11
2020年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全球大流行病的自身特性及其非常态应对措施使本已陷于困境的全球化发展迅速"熔断",并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大转折。一、疫情是"熔断"全球化前所未有的强制性力量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迅速蔓延为全球性大流行病,使人类遭遇了过去40年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大熔断"。
刘贞晔
关键词:流行病疫情熔断肺炎强制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识中国与世界的关键被引量:25
2019年
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为了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命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联合组织了专题研讨,参加研讨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变局”的本质在于国际秩序的重塑,即基本上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动与调整“大变局”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导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美国接连“退群”,大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治理体系,给全球带来剧烈冲击与震荡;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并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原则,积极推进全球化良性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另外,蔡拓教授认为,非理性是当前全球大变局的症结所在;以理性的认知与战略回应非理性的认知与战略,是中国应对全球大变局的关键所在,赵可金教授指出,在全球大变局中,最突出的冲击是全球政治觉醒,其带来的世界秩序重构围绕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展开,中国应该确立存量巩固、增量改革、智慧创新的国家战略张胜军教授认为,全球治理的全面政治化趋势正在打破我们对于全球治理的传统认知,未来的全球治理很可能是一种全新而又陌生的模式杨雪冬研究员认为,当今世界在发生深刻多样变化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不变的因素;变与不变的交织,使得当今世界异常复杂,产生诸多不确定性刘雪莲教授指出,全球治理体系面临转型,给中国的“有所作为”提供了机遇,而中国内在的发展需求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动力蔡翠红教授认为,网络空间崛起是全球大变局的重要驱动�
蔡拓赵可金张胜军杨雪冬刘雪莲蔡翠红高奇琦
关键词:全球治理国际秩序
全球大变局:中国的方位与出路被引量:10
2019年
当今世界处于全球经济政治发展大变局之中,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大转折。环顾当今时代的全球大变革,全球体系结构和世界发展结构发生巨变,西方世界在全球体系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全新挑战,新一轮工业化进程颠覆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核心-边缘"区位,全球化发展出现大翻转,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全球化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之后国家主义治理范式强势回归,中美关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历史性转折,等等。面对全球大变局和世界发展大转折,中国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又如何理性应对其中复杂的国际国内变动因素,进而制定恰当的战略策略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大致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思考:保持战略定力,不犯方向性错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外交合作道路;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发展;理性认知国家主义的回潮,既要坚定中国国家治理的道路自信,又要对国家主义的走偏保持警醒和警惕;理性认知全球化的逆转和进退,积极推动全球化健康良性发展;积极发挥自身在发展领域的优势,着力推动构建发展能力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刘贞晔
关键词:工业化
中国地区主义研究30年被引量:2
2022年
中国地区主义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走过30年(1991—2020年)的学术历程,这30年的学术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十年期,即创生期(1991—2000年)、起飞期(2001—2010年)和平台期(2011—2020年),而且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学术发展特征,总体上可分别概括为除旧布新(创生期)、开放包容(起飞期)和比较转向(平台期)。回首过去,该研究领域一度吸引了我国老中青三代学人的关注,催生过一批批内容丰富且不乏新见的论文、专著和译著,同时也为一届届研究生学子提供过激动人心的新鲜主题,已经成长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学科分支领域”,也一直是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IPE)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展望未来,中国地区主义研究需要确立全球视野,积极践行全球转向、治理转向和比较转向,并结合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同步发展繁荣。
耿协峰
关键词: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学术史
跨国公共产品供给的阶层维度:外交激励与全球治理转型
2024年
跨国公共产品的收益在外部消费者不同阶层间的分布差异,反映了跨国公共产品的阶层属性,并赋予供给实践以阶层维度。随着全球不平等的构成呈现出从以国家间差距为主向阶层间差距转移的趋势,以及基于阶层的共同意识的全球性传播,让阶层议题和平等价值在当下具有了强大的政治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从国内政治议题延展到跨国事务。一国提供的跨国公共产品在外部消费者中的不均质分布,制造了不同的政策激励,继而引发对供给者外交行动的差异性反馈。在传统的数量维度、领域维度,以及个体和总体关系维度之上叠加阶层维度,给供给者的外交实践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供给者改善外交环境并引领全球治理转型以新的政策杠杆。
杨昊
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学
国际河流冲突频度为何存在差异——基于22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现有关于国际河流冲突的理论解释多集中于水霸权、国际机制缺失、环境资源稀缺等单因解释,而多因和复合理论解释仍未成为主流。文章据此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干流大坝数量、流域权力分配结构、流域管理条约或制度、第三方干预、历史或领土争端6个因素作为国际河流冲突的原因条件,通过对22条国际河流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了三条解释国际河流冲突的原因组合。其中,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和资源稀缺论在分析结果中都得到了验证,适用的案例包括多瑙河、两河流域、约旦河、印度河、尼罗河等流域。然而,在恒河、拉普拉塔河、格兰德河与科罗拉多河流域,霸权稳定论和国际机制论却遭到了挑战。在上述四条国际河流流域内,下游均存在权力优势国,同时也都建立了国际河流管理制度,但是水冲突仍然频发。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历史与领土争端、第三方干预模式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开发强度将对流域国家的权力运用与机制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
吴波汛张励
关键词:国际河流监管套利
全球化:发展变化、热点议题与发展前景被引量:1
2022年
当下,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全球化发展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在此背景下,国外学界的全球化研究也蓬勃发展,热点议题不断兴起、快速更替。其中,以下三类议题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欧美民粹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的复兴与国内政治的极化;国际商务的调适、国际关系的转型与全球秩序面临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数字科技的作用与全球价值链面临的冲击。基于对国外学者关于全球化研究的梳理分析,本文认为,这些研究本质上仍未脱离对全球化基本矛盾的思考范围,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化的基本矛盾将会持续存在并困扰人类社会,这是每个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都必须面对、每个全球化研究者都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汪家锐
关键词:大变革
国际视野下的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的定位被引量:3
2009年
改革开放固然是中国的历史性选择与事业,但其影响已超出国界,从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因此,以国际的视野探究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审视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明确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身份、地位与对外战略,显然是总结、反思改革开放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点对当代中国更为紧迫与必要。
蔡拓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