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院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郑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史学
  • 2篇思想史
  • 2篇唯才是举
  • 2篇文化
  • 2篇辨析
  • 1篇大学生
  • 1篇登场
  • 1篇第一次世界大...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文化
  • 1篇学术史
  • 1篇循环论
  • 1篇异端
  • 1篇战争
  • 1篇正统
  • 1篇正统观
  • 1篇知识史
  • 1篇之学
  • 1篇殖民
  • 1篇殖民地

机构

  • 12篇大连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5篇郝虹
  • 1篇张军生
  • 1篇王俊铮
  • 1篇吕秀一
  • 1篇王欢
  • 1篇聂奎全
  • 1篇张成

传媒

  • 2篇孔子研究
  • 2篇史学理论与史...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2012多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魏晋儒学盛衰之辨——以王肃之学为讨论的中心被引量:2
2011年
汉末以降,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这缘于天命论的动摇,使汉代官方以儒学为核心内容的完整严密的解释系统出现了漏洞,从而给道、名、法等家的兴起让出了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天命论的动摇,使抑君申臣思潮和"时遇论"命运观兴起,导致儒学凝聚社会精神的作用崩塌,这是魏晋儒学衰落的真正内涵。汉末社会流弊刺激了礼学的兴起,魏晋时期礼教兴盛,夯实了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这是魏晋儒学强盛的有力表现。魏晋儒学衰落与强盛的对立观点共存,是因为其集学术思想、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三重角色于一体,且三者互相纠葛所致。
郝虹
关键词:天命论礼学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传统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述评被引量:1
2012年
正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后,便开始依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重新审视与世界的关系和对自己的定位。
王俊铮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门户开放殖民地航行自由
德与才的较量:从“唯才是举令”到九品中正制被引量:3
2015年
从儒学史的视角看,九品中正制的出台是为了解决选人的依据问题。察举征辟制选人有重"德"的偏向;曹操"唯才是举令"则明确重"才"。两种用人观在争论、颉颃中逐渐走向并存。九品中正制的出台,正是将两个依据的并列地位给予了明确的、制度性的规定。九品中正制摒弃了已被察举征辟制的实践证明,会产生对德行无限高扬的不可控的做法,而主要立足对违德的惩戒,从而更深入地维护了儒家的伦理规范。
郝虹
关键词:九品中正制儒学史
天主教在中国当代乡村社会中的'本土化'与'风俗化'之辨析--以内蒙古赤峰市某教友村为例
D村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教区的一个有着200年历史的教友村,在基本上完成本土化过程的背景下,当下教友又面临着一个新问题——信仰风俗化。所谓风俗化在此是指天主教会中,老教友们的信仰生活失去了本身的生命力,而仅仅作为一种生活方...
段文艳
关键词:天主教乡村社会本土化
曹操的“异端”历史认识
2016年
曹操具有很强的打通现实和历史的能力,他总能在理解历史情境与把握现实决策中,抓住关键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动乱争战的建安时代,因急于用人的现实需要,曹操三下'唯才是举令'。其中,对孟公绰和齐桓公的评价,他挖掘了不为人注意的历史侧面;对陈平和苏秦的看法,他点出了时人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的矛盾性;对吴起的认可,则是对当时主流历史观的颠覆。从中可见曹操的历史认识有迥然超出同时代人之处。
郝虹
关键词:历史认识
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帝国国防方针》与中国东北
2012年
19世纪末,日本基本确立了旨在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明确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于1907年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其主要宗旨是以"攻势战略"来替代"守势战略"。该方针以俄国、美国为假想敌国,不仅全面阐述了日本在中国东北防御俄国的军事战略,而且还对日后在东北所要获取的重要利权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一企图全面扩大日本在东北权益的《帝国国防方针》,是日本业已形成发展的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
吕秀一聂奎全
关键词:利权
《孔子家语》是否王肃伪作问题新探——从汉魏思想史角度的辨析被引量:5
2011年
《孔子家语》应是一部很早就有了基本原型的书,并未经两汉官方意识形态的规整,因此其内容中的某些思想倾向与东汉官方意识形态不仅很疏离,而且其被王肃推上历史前台,恰是因为有反东汉官方意识形态且与汉魏之际思想解放潮流的几大主题如重人事轻天命、抑君申臣、反思礼情关系和教刑关系等相符的东西。这是王肃以《家语》为依据而非伪造《家语》以反郑玄之学的思想史背景。但王肃是否对《家语》动过手脚,其评判仍需格外慎重。
郝虹
关键词:《孔子家语》
文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尝试、困境和思考--以史学和数学的合作为案例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通过介绍大连大学2010年的一项教改课题"文理深层交融的通识教育改革:以史学和数学的合作为探索"的设计和实施,重点谈了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新生研讨课、专业课和"文化"类通识教育课中文理交融的尝试,并对目前文理交融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郝虹张成
关键词:文理交融课堂教学学科文化
论高校大学生青春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被引量:6
2016年
高校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同伴教育作为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将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青春健康现状,得出在大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同伴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同伴教育工作模式,丰富和改进大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王欢张军生
关键词:同伴教育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
三重视角下的王肃反郑:学术史、思想史和知识史被引量:1
2012年
王肃反郑有其家学渊源,《论衡》由其父王朗传之,《论衡》反谶纬神学的理性精神和类推的认识方法对王肃有明显影响,这是除荆州学派的师学渊源外,王肃反郑的另一学术史背景。从郑玄到王肃,既是社会思潮由东汉的道德理想主义转为魏晋的实用主义的时代,也是学术思潮由东汉僵化的儒学独尊转为魏晋多元的思想解放的时代,这是王肃反郑的思想史背景。王肃反郑还有知识史层面的原因,如郑学的错误以及经文矛盾与经义模糊造成的郑王分歧等。在王肃反郑问题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学对郑学有继承的一面。此外,王学作为魏晋经学的代表、郑学作为两汉经学的代表,对比两者后可以看出,魏晋经学在学理层面与两汉经学相比没有突破和创新,但对谶纬不遗余力的摈除,有其时代的进步性和学术价值。
郝虹
关键词:《论衡》谶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