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4H指数:8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 2025年
- 以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为原材料,选取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对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 g/mL、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25 s、水浴温度90℃、水浴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松乳菇多糖的提取率可达(4.61±0.03)%;松乳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当松乳菇多糖的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
- 江舒郑玉凤吴芳张锦凡熊佳怡胡婷
- 关键词:微波辅助提取多糖抗氧化活性
- 西藏玛旁雍错湿地中野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被引量:3
- 2023年
- 于2020年8月20日至23日和2021年7月30日至8月5日,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玛旁雍错湿地中野生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编制了野生维管植物名录,分析了野生维管植物的区系组成;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评价了玛旁雍错湿地中野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玛旁雍错湿地,共记录46科162属286种野生维管植物,包括38科154属275种草本植物、7科7属9种灌木和1科1属2种藤本植物;本地的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玛旁雍错湿地的植被可以归纳为荒漠、灌草丛、草甸和水生植被,共9种植物群落。
- 董洪进索朗卓嘎许敏杨涵段涵宁朱永王毅
- 关键词:维管植物多样性
-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及其侵染特征
- 2024年
-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fMNPV)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力及其体内外侵染特性,于室内测定SfMNPV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分析SfMNPV侵染后草地贪夜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分析SfMNPV在草地贪夜蛾体内和Sf9细胞系中的复制特征。结果表明,SfMNPV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7.39×10~5 OBs/mL和3.82 d;SfMNPV可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真皮、气管、脂肪体和中肠等组织,未侵染肌肉组织;SfMNPV侵染96 h后草地贪夜蛾体内SfMNPV基因组拷贝数最大,为3.91×10~6拷贝数/ng,SfMNPV侵染96 h后Sf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fMNPV基因组拷贝数最大,为2.08×10~7拷贝数/mL。
- 彭倩易磊曾洋施玉双傅悦谌祖文
- 关键词:杆状病毒侵染特性
- 茯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11
- 2020年
- 茯苓的生产主要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培养2种方式。其中,固体培养为传统人工栽培,该方法存在木材消耗量大、产量不高、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需要等缺点;而茯苓液体发酵培养能够连续地大规模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控制培养条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预期的代谢产物。试验对茯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茯苓液体发酵培养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7℃、接种量4%、培养天数5 d。在此优化条件下,茯苓菌丝体干质量为8.329 g·L^-1。
- 张诗泉郭毓菲汪芷玥曾百慧王茜吴鹏
- 关键词:茯苓液体发酵响应面法
- 佛手山药粉对白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为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以白鲢冷冻鱼糜为基质,向其中添加佛手山药粉。分析了不同添加量(1%、2%、3%、4%、5%)佛手山药粉对白鲢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TPA、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白度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佛手山药粉的添加量为4%时,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咀嚼性和持水性均增加到最大值,分别为520.90 g.mm、1553.72 g、1211.20 g和78.18%,与空白组相比分别增加了51.11%、33.39%、24.89%和10.77%,蒸煮损失率达到最小值8.47%,与空白组相比降低了3.21%,感官评价各项指标得分均达到最佳值,不同添加量的佛手山药粉对鱼糜凝胶的白度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佛手山药粉添加量为4%时,可以有效改善白鲢鱼糜制品的品质。
- 喻随刘智禹陈思颖邓霞胡曼子董昕恬吴鹏胡婷
- 关键词:鲢鱼凝胶强度持水性
- 板栗粉添加量对鲢鱼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以冷冻白鲢鱼糜为对象,研究不同板栗粉添加量(1%,2%,3%,4%和5%)对其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板栗粉添加量为1%时,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均达到最大值,蒸煮损失率降低至最小值,感官品质达到最佳。板栗粉对鱼糜凝胶白度影响显著,鱼糜凝胶的白度值随板栗粉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较空白组,添加1%板栗粉的鱼糜制品白度值略微下降。综合考虑,板栗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该添加量能够很好地改善鱼糜制品的品质。
- 王伶刘扬王颜悦刘智禹吴鹏胡婷
- 关键词:板栗粉白鲢鱼糜制品
- 响应面优化蕲艾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以蕲艾为试验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总黄酮,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蕲艾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5 min、料液比1∶80(g/mL)的条件下,蕲艾中总黄酮得率可高达14.22%。对在该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蕲艾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蕲艾中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与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体外总还原能力均呈线性关系,当质量浓度为1.0 g·mL^(-1)时,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体外总还原能力达到最强。
- 杨理萍刘梦婷郑雯琪胡婷吴鹏
- 关键词:蕲艾总黄酮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辅助提取麻城福白菊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以麻城福白菊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黄酮工艺条件,并评价最优条件下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为440 W,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福白菊总黄酮的得率为7.15%。当福白菊黄酮浓度为0.05 g/L时,总还原能力最强,此时测得吸光度值为0.341;当福白菊黄酮浓度为0.50 g/L时,福白菊黄酮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1.25%,其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191 g/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谭富耀盛赵越胡婷王蔚新占剑峰李士明吴鹏
- 关键词:黄酮超声波响应面法
- 黄萎病对海/陆嫁接棉苗叶片中H2O2、抗病相关酶活性和GST、PAL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探讨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以抗黄萎病的海岛棉材料Pima90(R)为砧木,以在湖北省感病的陆地棉品种鄂棉22(S)为接穗,获得海/陆嫁接棉苗(S/R),研究海岛棉Pima90(R)、陆地棉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接种后的抗病反应,测定叶片中的H2O2含量,比较三者POD、PAL酶活性水平和PAL、GST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结果显示:以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接种棉苗根部,海/陆嫁接棉苗(S/R)的萎蔫程度介于砧木Pima90(R)和接穗鄂棉22(S)之间,表明利用抗病海岛棉砧木(R)对感病陆地棉(S)嫁接可提高棉苗对黄萎病的抗性;接种后,鄂棉22(S)、Pima90(R)和海/陆嫁接棉苗(S/R)三者叶片中的H2O2含量、POD和PAL活性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感病品种鄂棉22(S)中H2O2含量和POD、PAL活性上升相对较缓慢,抗病品种海岛棉Pima90(R)上升较快,而海/陆嫁接棉苗(S/R)上升幅度介于R和S二者之间,且与抗病砧木Pima90(R)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接种后不同时段对GST和PAL基因的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GST基因表达在Pima90(R)、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均表现出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感病品种鄂棉22(S)中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短(8~16 h),而在抗病海岛棉品种Pima90(R)和海/陆嫁接棉苗(S/R)中,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较长(8~48 h);PAL基因在Pima90(R)、鄂棉22(S)和嫁接棉苗(S/R)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即均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表达趋势,在8 h和48 h出现2个表达峰值;在感病品种鄂棉22(S)中PAL表达量较低,2个峰值较小;而在抗病海岛棉品种Pima90(R)中,PAL表达水平高,2个峰值较大;海/陆嫁接棉苗(S/R)中PAL表达量介于R和S二者之间。
- 张明菊张浩朱华国夏启中
- 关键词:黄萎病H2O2
- 羧甲基化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性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通过溶媒法对碱溶性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结构修饰,浓缩干燥后得到白色羧甲基化茯苓多糖固体,对改性后的茯苓多糖进行抗氧化性研究,探究羧甲基化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与其浓度梯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羧甲基化茯苓多糖样品溶液与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比,样品的总抗氧化性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明显高于维生素C,但对超氧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低于维生素C。其中,样品浓度在1.0g/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91.74%,比维生素C高出31.34%。样品溶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值分别为49.39%和72.6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明显低于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二者最大值相差25.97%。修饰后的茯苓多糖样品溶液相比修饰前对三个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提高了33.91%、52.86%和72.62%,总还原能力也有所提高,羧甲基化结构修饰使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
- 周际松汪芷玥汤凯胡婷占剑峰王蔚新吴鹏
- 关键词:茯苓多糖羧甲基化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