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造微生物学及应用酶学研究室

作品数:11 被引量:181H指数:8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白酒
  • 3篇发酵
  • 3篇发酵过程
  • 2篇中国白酒
  • 2篇酿酒
  • 2篇酿酒技术
  • 2篇齐民要术
  • 2篇香型
  • 2篇香型白酒
  • 2篇酵母
  • 2篇黄酒
  • 2篇高通量
  • 2篇高通量测序
  • 2篇测序
  • 1篇低产
  • 1篇演替
  • 1篇乙醇
  • 1篇有机化合物
  • 1篇杂醇油
  • 1篇芝麻

机构

  • 1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2篇吴群
  • 1篇唐柯
  • 1篇陈良强
  • 1篇韩业慧
  • 1篇赵光鳌
  • 1篇赵雅敏
  • 1篇马磊

传媒

  • 4篇酿酒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酒香气物质研究的方法学被引量:35
2018年
20世纪60年代,具有酱香型白酒窖底香气的己酸乙酯从茅台酒中被成功分离鉴定,标志着我国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开端。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和鉴定技术的发展,白酒香气物质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白酒香气物质研究现状、新动态、新发现、新技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讨论,提出了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方法学,论述了白酒香气总体研究思路应包含香气物质提取、香气物质分离、活性香气化合物发现、重要活性香气化合物确认等4个部分的观点;并对香气萃取浓缩分析和Osme等方法在白酒闻香技术中的应用,直接进样和液液萃取等方法在白酒香气成分定量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对白酒香气重组与缺失技术进行了专门整理;最后,指出酒类香气物质未来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
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白酒分馏气相色谱质谱
白酒及其发酵过程中内源产生的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综述被引量:8
2020年
重点回顾了近几年来白酒、大曲和小曲以及酒醅中不挥发性有机酸、氨基酸、糖和糖醇、糖苷的定性与定量情况。使用衍生化方法可以测定这些化合物。对重要的不挥发性有机酸、糖和糖醇首次进行了水溶液中阈值的测定。通过计算DoT,并进行添加试验发现,糖和糖醇并不是白酒中的甜味化合物。不挥发性酸中,乳酸是最重要的酸,对酸味产生作用;发现了不挥发性有机酸在呈酸味的同时,还呈现涩味。首次发现2-羟基-4-甲基戊酸既呈酸味,也呈甜味,是目前报道中仅有的一个既呈酸味又呈甜味的有机酸。DL-3-苯基乳酸不仅呈现酸味与口感(涩味),还呈现嗅觉特征,在水溶液中呈现玫瑰花香和木香香气。该团队还首次在小曲和酒醅中检测到糖苷类化合物,包括甲基-α-吡喃葡萄糖苷、2-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甘油葡萄糖苷。通过对不挥发性化合物的回顾,以期推动对白酒以及发酵过程中不挥发性化合物的认识。
范文来
关键词:白酒糖醇
乙醇与酸度协同作用推动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被引量:18
2019年
【背景】揭示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组装规律及其环境驱动因素,对于解析白酒酿造微生物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揭示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规律及其演替的环境推动力。【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揭示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及群落结构演变过程;通过PICRUSt预测固态发酵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代谢途径分布变化;通过关联分析揭示酒醅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解释率;通过实验室模拟发酵验证理化因子对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包括2个阶段:阶段I (0-5 d),乙醇合成速率和还原糖消耗速率最高,Bacillus和Pichia是丰度最高的微生物属,酸度是群落演替最关键推动力;阶段II(5-30d),Lactobacilus和Saccharomyces是丰度最高的微生物属,乙醇是群落演替最关键推动力。在固态发酵过程中酒醅理化因子对群落演替的解释率为68.27%,其中乙醇(最高解释变量)和酸度的解释率分别为13.76%和4.43%,二者的共同解释率为23.17%,对推动微生物群落演替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揭示了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演变规律及其演替的环境推动力,为提高白酒固态发酵过程可控性提供依据。
李小龙吴群徐岩
关键词:中国白酒高通量测序群落演替
酱香型白酒低产杂醇油粟酒裂殖酵母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以TTC培养基和乳酸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进行筛选,从酱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获得一株低产杂醇油的酒精酵母MT-1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类鉴定。所筛选得到菌株MT-14鉴定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保藏编号为CGMCC4744。该菌具有耐高温、乙醇及酸的性能,且支链氨基酸对菌株产杂醇油水平几乎没有影响。该菌产乙醇能力与酱香型白酒生产中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能力持平,而产异丁醇、异戊醇浓度分别只有Sch.pombe ATCC16979的51.0%和53.4%。该菌株可以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
陈良强吴群徐岩
关键词:粟酒裂殖酵母乙醇杂醇油功能特性酱香型白酒
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核心微生物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8
2018年
【目的】揭示白酒酿造过程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的核心微生物群(core microbiota),定量分析核心微生物群的环境调控因素。【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揭示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仪(GC-MS)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合物。采用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化合物轮廓关联分析获得风味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群(functional microbiota);通过微生物共现性网络分析,获得群落组成中的共现微生物群(co-occurring microbiota),两类微生物群的集合即为白酒酿造的核心微生物群。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研究每个环境因素对该核心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白酒发酵过程中的核心微生物群主要包含10个属,分别是Lactobacillus、Saccharomyces、Candida、Rhizopus、Saccharomycopsis、Pichia、Dipodascus、Bacillus、Thermoascus和Lactococcus。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表明,化学因素(还原糖和乙醇)对核心微生物群的变化比物理因素(水分、温度和酸度)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物理-化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对核心微生物群的驱动也有很大的影响。【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物轮廓的变化规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确立了发酵过程中的核心微生物群并量化了影响核心微生物群变化的环境因素,为实现合成微生物组生产白酒及其定向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王鹏吴群徐岩
关键词:中国白酒高通量测序环境因素
我国古代烧酒(白酒)起源与技术演变被引量:14
2020年
我国饮料酒米酒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的贾湖遗址。我国白酒(烧酒)起源何时,历史上公认是元朝。但从最新史料看,我国“烧酒”最早于秦汉时期出现文字记载(《神农本草经疏》),比西方威士忌和白兰地早1200年;至金代出现小规模生产的实物证据,在元朝出现烧酒生产的工艺记录,在公元1500年出现固态白酒生产的记载,16世纪我国古代白酒出现大发展;而在清朝,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生产的烧酒出现于《六必酒经》中。史料研究发现,在公元533年左右,出现类似于现代大曲的记载。
范文来
关键词:烧酒白酒
中国古代制曲技术被引量:6
2020年
中国饮料酒发源于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770~公元前220年《礼记·月令》记载了对曲和酿酒的各种要求,真正记载制曲工艺最早的书籍是公元533~544年的《齐民要术》。从《齐民要术》到北宋年间的《北山酒经》,再到公元1822年的《六必酒经》的记载中,试图寻找中国古代制曲工艺的变迁,并从制曲原料、制曲工艺及其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中国悠久的制曲历史和灿烂的制曲技艺,以期与大家共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辉煌的制曲与酿酒文化。
范文来
关键词:礼记齐民要术
贵人香葡萄酒氨基酸含量对产地特征性贡献的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以张裕3大产区的16款贵人香葡萄原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对其中的17种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以17种氨基酸的含量作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17种氨基酸均能被检测到,其中不论是游离氨基酸还是总氨基酸,均为精氨酸、脯氨酸含量最多,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70%;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区的贵人香葡萄原酒在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上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产地特征性。
马磊唐柯韩业慧李记明徐岩
关键词:氨基酸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齐民要术》中的中国古代酿酒技术被引量:4
2020年
《齐民要术》是中国历史上一本重要的农产品加工方面的重要文献,书中众多关于酿酒技艺的描述,不仅记录了中国第一个“大曲”的生产工艺,而且论述了酿酒的技艺。从原料选择、投料量、曲的用量及使用方式,到加水量和发酵方式等发酵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描述。对指导今天的酿酒生产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文来
关键词:齐民要术酿酒工艺
中国黄酒中若干重要风味物质嗅觉阈值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首次应用国际公认标准递增必选三杯法(ASTM:E-679),分别由国家黄酒评委和青年消费者组成的品评小组对中国黄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β-苯乙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香兰素及二甲基三硫进行嗅觉的觉察阈值与识别阈值的测定。获得β-苯乙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香兰素及二甲基三硫的觉察阈值和识别阈值。其中国家黄酒评委的觉察阈值分别为:871、77、26、0.08μg/L;识别阈值分别为3090、427、98、0.44μg/L。青年消费者的觉察阈值分别为:2042、229、79、0.10μg/L;识别阈值分别为8511、891、191、0.81μg/L。所获得的阈值与已报道的阈值明显不同,说明测定风味化合物在中国黄酒中的阈值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阈值对品评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群的敏感性与性别、生长地域、年龄及嗜好等都有关系。这为黄酒的风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对企业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研发具有指导作用。
经斌王栋徐岩赵光鳌
关键词:黄酒风味化合物感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