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曙东

作品数:108 被引量:695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73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8篇小麦
  • 22篇基因
  • 16篇柳枝稷
  • 13篇性状
  • 13篇普通小麦
  • 11篇农杆菌
  • 10篇杂交
  • 9篇种子
  • 8篇幼苗
  • 8篇转基因
  • 8篇不育
  • 7篇愈伤
  • 7篇杂交小麦
  • 7篇生长发育
  • 7篇萌发
  • 6篇愈伤组织
  • 6篇种子萌发
  • 5篇幼苗生长
  • 5篇幼苗生长发育
  • 5篇教学

机构

  • 106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陕西省杂交油...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沧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咸阳市农业技...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邯郸市农业科...
  • 1篇商丘市农林科...

作者

  • 106篇刘曙东
  • 68篇奚亚军
  • 32篇王竹林
  • 25篇孙风丽
  • 15篇徐开杰
  • 14篇张超
  • 13篇何蓓如
  • 12篇马翎健
  • 11篇王勇锋
  • 10篇宋喜悦
  • 9篇李万昌
  • 8篇崔桂宾
  • 8篇李华
  • 6篇胡银岗
  • 6篇杨睿
  • 5篇李美霞
  • 5篇刘联正
  • 5篇杨兴圣
  • 4篇宋立立
  • 4篇柴乖强

传媒

  • 18篇麦类作物学报
  • 15篇西北植物学报
  • 10篇西北农业学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草地学报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实验科学与技...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 1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柳枝稷人工穗芽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0
2012年
以柳枝稷‘西稷1号’、‘西稷2号’和‘西稷3号’3个基因型的幼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依次从基因型、幼穗长度、激素、初次切割时期穗芽长度、大量培养阶段穗芽长度、碳源、pH值、穗芽块的切割方式和生根培养基等对柳枝稷人工穗芽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柳枝稷人工穗芽高效再生体系,即基因型选用西稷1号,幼穗长度为1.5cm,激素采用3.0mg/L 6-BA+0.1mg/L 2,4-D,初次切割时期和大量培养阶段穗芽长度均为1.5cm,碳源采用麦芽糖,pH值5.8,穗芽块采用纵切方式,并以1/2 MS培养基作为生根培养基,增殖效率可高达4 167.00%。
柴乖强徐开杰王勇峰孙风丽宋立立刘曙东奚亚军
关键词:柳枝稷幼穗
小麦抗源材料0911-3抗白粉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解小麦抗源材料091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0911-3为母本与极度感病品系1130-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分别以倒二叶病害严重度(MDS)和病程曲线下叶面积(AUDPC)为成株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0911-3对白粉病的2种成株抗性指标的遗传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都具有负向加性效应,可以增强抗病性,显性效应为正向,感病基因具有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抗病性;分离世代以F2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为最高,MDS和AUDPC的遗传率分别为91.87%和92.22%。
李华刘联正杨兴圣梁子英沈玮囡奚亚军王竹林刘曙东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
粮饲兼用型小麦西农136栽培技术研究
2022年
为探明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高产栽培技术,于2020—2021年以前期筛选鉴定粮饲兼用性能表现较好的品种(系)西农136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播期、追肥量和播量对西农136主要农艺性状(分蘖、株高及生育期等)及产量(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西农136株高、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显著(P<0.05),对饲草产量、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追施尿素量对冬季分蘖数、株高、生育期及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播量对冬季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饲草鲜重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分蘖数和饲草鲜重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降低。粮饲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栽培措施为A2(10月4日)播期、B2(90 kg/hm2)追施尿素量、C2(4.5×106粒/hm2)播量,比周麦18单一籽粒收入增收47.65%。本研究明确了粮饲兼用型小麦西农136的适宜栽培措施,为其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在陕西关中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丁明磊王京宏王伟伟王志成张超孙风丽刘曙东奚亚军
关键词:小麦粮饲兼用品种(系)栽培措施
一种柳枝稷的体外繁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柳枝稷的体外繁殖方法。具体为在柳枝稷生长发育至有5~6个节时,切取中间3~4个茎节处,在MBP培养基上人工诱导再生芽;对丛生芽生长点人工重复切除处理4~5次至丛生芽块直径为0.5cm左右,在新的MBP培养...
奚亚军刘曙东
文献传递
杂交小麦冠层性状与产量结构间的协调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进行分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穗下节长、冠层叶片长、宽及叶面积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叶长和叶面积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制约因素;上三叶宽对产量的形成有利;随产量水平的升高:穗下节长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至显著负相关;倒二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负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倒三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即在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中,应选择穗下节长、上三叶短、宽、旗叶面积小、倒二、倒三叶面积大的杂交组合。
李万昌姜丽娜马三梅王永飞刘曙东
转叶片衰老延缓基因P_(SAG12)-IPT小麦株系光合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导入叶片衰老延缓基因PSAG12-IPT小麦西农1376的T5代株系为材料,于灌浆期测定了它们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体色素含量.结果表明:经过早代鉴定的转PSAG12-IPT基因小麦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受体对照西农1376,部分株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株系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平均值也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转叶片衰老延缓基因PSAG12-IPT小麦株系灌浆期功能叶片的光合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布都会奚亚军刘曙东任鹏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光合速率叶绿体色素
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和Pm4b分子标记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室内苗期鉴定、大田人工接种鉴定和Pm4b分子标记对黄淮麦区的9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白粉病抗性分析。苗期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中,抗病品种5个,占参试品种的5%。田间接种鉴定发现,抗病品种39个,占参试品种的39%。分子标记检测发现,98份供试材料中有3份样品检测到Pm4b基因的标记片段,占供试材料的3%。苗期感病而在成株期表现中等抗病有可能是慢病性品种,是一种更有利用前途的抗病种质。
王竹林李美霞奚亚军刘曙东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鉴定
葡萄酒感官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52
2006年
在葡萄酒的感官评价中,由于品酒员间存在评价尺度、评价位置和评价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品酒员对同一酒样的评价差异很大,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酒样间的差异。因此,在对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必须对品酒员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真实反映样品间的差异。对有关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法不仅没有消除品酒员间的异质性,反而加大了品酒员间的差异;而置信区间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能有效地降低品酒员间的差异,真实地反映酒样间的客观差异。
李华刘曙东王华张予林
关键词:葡萄酒感官评价
丹凤县川原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探讨被引量:1
1990年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且方向皆为负;磷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根据产量极值点对应的各因素取值和回归方程模拟结果,丹凤县川原灌区目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应在继续增加氮肥投入的同时重点增加磷肥投入,将小麦播期由10月下旬提早到10月中旬。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小麦亩产250~350kg和400kg以上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王鸿钧何蓓如朱玉权安志杰刘曙东张秋波宋生魁石胜利刘丙新彭珍宋苏民
关键词:小麦
不同贮藏温度对柳枝稷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进一步探究柳枝稷种子休眠的原因,提高柳枝稷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其大规模种植的难度,采用不同贮藏温度组合处理柳枝稷种子,通过比较相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解析不同贮藏温度对柳枝稷种子休眠破除的效果。结果表明,柳枝稷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积温,若前期贮藏温度为25℃,则贮藏时间为90~120d对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较好;若前期贮藏温度为30℃,则贮藏时间为75~105d对种子破除的效果较好。可见,柳枝稷种子不仅存在生理后熟,还存在形态后熟,这也可能是导致其深度休眠的重要原因。
张舒梦王勇锋张超杨国玉雒盼妮孙风丽刘曙东奚亚军
关键词:柳枝稷种子休眠后熟发芽率贮藏温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