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乔
- 作品数:103 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2-[(2,3,4-三烷氧基-6-酰基)苯基]乙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2-[(2,3,4-三烷氧基-6-酰基)苯基]乙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以2,3,4-三烷氧基苯甲醛1为原料,用Meldrum酸转化为3-(2,3,4-三烷氧基)苯基丙酸2;在多聚磷酸作用下,2...
- 吴乔黄培强张洪奎郑忠辉林圣彩占艳艳庄佳佳陈航姿沈月毛
- 硝酸盐同位素示踪南海上层氮动力学过程与中深层水团
- 氮是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生物可利用氮限制了大部分海区的表层海洋生物生产力,成为调节全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几乎所有氮形态的转变,都有生物过程参与其中,显著影响着其他元素的循环过程,特别是碳和磷等,因此,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
- 吴乔
- 关键词:氮循环同位素分馏生物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视黄酸对胃癌细胞周期的调控被引量:10
- 1999年
- 视黄酸(RA)能够抑制许多类型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周期。本文研究了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TRA通过诱导细胞滞留在G_0/G_1期而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但ATRA不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ATRA调控细胞周期与c-myc、磷酸化Rb水平的下调和p21^(WAF1/CIP1)、p53水平的上调有关,而cyclinD_1和CDK_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在RA抗性细胞中,ATRA不能调节这些基因表达。结果证实,ATRA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与其诱导细胞滞留在G_0/G_1期有关,而与细胞凋亡的诱导无关,许多重要的、与周期相关的分子,包括cmyc、p21~(WAF1/CIP1、p53和Rb等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 陈正明吴乔陈玉强苏文金
- 关键词:视黄酸胃癌细胞周期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DBI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DBI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小分子化合物DBIC通过直接结合并激活孤儿核受体Nur77激活整合应激反应(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ISR),由此进...
- 吴乔李福男陈航姿吴流政梁涵黄雅莹胡海婧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DHN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DHN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化合物DHN可以引发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促进线粒体DNA(mtDNA)释放进入胞浆,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通过剪切焦...
- 吴乔李福男陈航姿肖力梁涵艾元立米香宇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对p16的调节被引量:6
- 2004年
- 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是重要的致瘤蛋白,可活化包括AP-1在内的多个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功能性活化体现在其与靶基因启动子结合,反式激活靶基因转录,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最近发现LMP1可介导c-Jun/Jun B活性异源二聚体的形成,为寻找其靶基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了c-Jun/Jun B活性异源二聚体调控的潜在靶基因p16;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Western blot方法、荧光素酶活性检测、Super-EMSA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探讨LMP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对p16的调节功能。结果表明,LMP1介导的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可下调p16启动子活性及其表达,并影响细胞的演进,该研究在AP-1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周期之间建立了新的直接联系,从而为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模式。
- 宋鑫艾米丹陈晓曦邓锡云陶永光龚建平吴乔曹亚
- 关键词:潜伏膜蛋白1C-JUNJUN异源二聚体P16EB病毒
- 微量元素硒对人胃腺癌细胞系(MGc80-3)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 吴乔
- NF-κB家族特征及其调控途径和生物学功能被引量:9
- 2002年
- NF-kB(nuclear factor-kB)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中,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凋亡、粘附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NF-rkB家族成员、NF-kB活化及调控途径,以及NF-kB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 刘苏吴乔
- 关键词:转录生物学功能
- 视黄酸与肿瘤转移被引量:1
- 1999年
- 陈玉强陈正明吴乔苏文金
- 关键词:视黄酸肿瘤转移细胞粘附血管形成
- 星形孢菌素诱导TR3由细胞核向线粒体转运被引量:3
- 2004年
- 背景和目的: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是一种非特异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能够诱导多种类型细胞凋亡。孤生受体(orphanreceptor)TR3是一种立早基因(immediate-earlygene)产物,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当细胞受到凋亡因子刺激时,TR3表达并从细胞核转运至线粒体,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STS诱导人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及其与TR3转运的相关性。方法:荧光显微术观察经STS处理3h和24h后BGC-823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和Westernblot对STS处理后BGC-823细胞中TR3蛋白和细胞色素c蛋白进行定位;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结果:STS处理BGC-823细胞3h和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从对照组的4.0%和4.7%提高到15.7%和39.4%;STS处理24h后,细胞出现核膜消失、染色体聚集成发亮的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BGC-823细胞中TR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TS处理3h后TR3蛋白由细胞核转运至线粒体上,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伴随着细胞色素c释放至胞浆。结论:孤生受体TR3参与STS诱导的细胞凋亡事件。在STS诱导下,TR3从细胞核移位至线粒体膜,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 占艳艳吴乔
- 关键词:胃癌细胞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