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生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国内外期刊报道的BMMI病例,并结合...
- 唐建生胡珏周俊杰徐桂兰姚环
- 关键词:血管影像预后
- 文献传递
- 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018年收治的56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56例隐脑患者,有基础疾病者39例(69.6%),有鸽子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2例(3.6%);误诊率为66.1%(37/56),最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46.4%,26/56)。头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89.3%,50/56),颅内压>330 mmH2O者占25%(14/56),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39例(69.6%),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31例(55.4%)。17例患者接受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其中12例(12/17)阳性。治疗方案分8种,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联合治疗方案最优。56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28例,死亡16例。结论隐脑误诊率和死亡率高,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是隐脑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联合治疗是治疗隐脑的有效方法。
- 吴晋阳唐建生吉中海王振
- 关键词:药敏试验
- 侧脑室引流治疗隐球菌脑膜炎颅高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42例侧脑室引流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恶性颅高压的效果。方法对42例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颅高压(〉350mmH2O)的患者采用侧脑室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自主症状及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判断侧脑室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42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41例患者的症状和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好转,1例死亡。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可以明显降低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颅高压患者的颅内压,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 王振徐伟黎津伶胡珏肖慧邓茂林唐建生黄立新刘祝钦
- 关键词:脑膜炎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T...
- 胡珏赵志鸿唐建生邓茂林黎园刘祝钦
- 关键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
-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总结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ubarachnoid hemorrhage)患者的临床特征.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 1999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在国内外各...
- 唐建生胡珏周俊杰
- 关键词:影像转归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国内外期刊报道的BMMI病例,并结合本院诊治的2例BMMI,对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诊治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BMMI患者发病年龄34~81(57.2±11.2)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晕(16例),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21例)、头晕(18例)、构音不清(19例)、双侧病理征阳性(16例)、吞咽困难(16例)等,10例出现呼吸衰竭。19例行颅脑MRA、CTA或DSA检查,16例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1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无1例行溶栓治疗。转归良好组12例,可独立行走;转归不良组8例,其中7例不能行走,1例死亡;2组比较急性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M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头晕、球麻痹等,主要血管影像学特征为椎基底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者预后不良。
- 唐建生胡珏周俊杰徐桂兰姚环
- 关键词:血管影像预后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给与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79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79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疗程之后,以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可以较好的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唐建生刘祝钦
- 关键词:依达拉奉醒脑静注射液急性脑出血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是一类催化水解cAMP和cGMP,使其转变为失去活性的单核苷酸的关键酶,是cAMP和cGMP水解的唯一途径。PDE4D为cAMP特异性PDE,其作用为水解细胞内...
- 刘运海唐建生
- 文献传递
-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8年
- 1998年Avrahami等提出将CT上类似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影像学改变而经腰穿或尸检证实其病因并非SAH的现象称为"pseudo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seudo-SAH,假性SAH)。
- 唐建生胡珏周俊杰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文献复习HEMORRHAGE影像学改变SAH
- 奥卡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及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前庭阵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奥卡西平,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减轻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均有减少,程度较治疗前均有减轻,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总体优于卡马西平,值得临床推广。
- 陈素芬赵岳中胡珏唐建生
- 关键词: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