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凡之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MRI表现
  • 2篇X线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多发硬化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脑梗死
  • 1篇血管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假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源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神经纤维

机构

  • 8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孔凡之
  • 6篇黄文起
  • 5篇孙化
  • 5篇李玉舟
  • 4篇高素花
  • 4篇郭炳伦
  • 3篇单崴
  • 3篇李保灿
  • 2篇刘泮
  • 2篇孟令武
  • 1篇张美英
  • 1篇黄文启
  • 1篇孔羽
  • 1篇刘洋
  • 1篇张慧
  • 1篇蔡昊东
  • 1篇单巍

传媒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
2011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 T1WI、T2WI、FLAIR序列行Ax、Cor、Sag三个轴向扫描,并行增强扫描,综合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结果:根据NIH的诊断标准,9例患者均患双侧听神经瘤,3例合并多发脑膜瘤,3例合并脊膜瘤,2例患者合并晶状体后包膜下浑浊,4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可表现多样,其典型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皮损少见。MRI增强扫描对较小听神经瘤及神经纤维瘤、脑脊膜瘤的检出率提高有明显的还优势。MRI是目前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方法。
黄文起孙化张慧单巍李保灿郭炳伦李玉舟孔凡之孟令武高素花蔡昊东
关键词:MRI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临床、MRI表现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与MRI特征。方法对30例早产儿PV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肢体瘫痪30例,皮质盲6例,智力低下14例,癫8例。MRI表现:早、中期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皮质、灰质分界不清。参照标准符合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1例。结论PVL是脑性瘫痪的一个主要原因,MRI对PVL具有特征性表现。
黄文起孔凡之单崴孙化高素花郭炳伦刘泮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MRI表现脑性瘫痪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MRI诊断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临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多发硬化病例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临床上均具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灶分布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34例,其中垂直于侧脑室分布30例,脊髓颈段、中上胸段19例;其它部位单位发5例。病灶直径从3mm^5cm;病灶形态是团块样41例,条带状17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新发病灶及活动期病灶增强后均见强化,呈斑片状、环状或线状强化,陈旧性病灶不强化。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可对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明显诊断及有效治疗。
黄文起孔凡之李保灿郭炳伦孙化高素花刘泮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MRI诊断病灶分布MRI表现MRI特征多发硬化
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炎性假瘤(附1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提高对炎性假瘤x线表现的再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术前X线平片曾均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炎性假瘤术前X线平片定位准确6例,大小在3~6 cm之间...
李玉舟黄文起孔凡之单崴孙化
关键词: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
文献传递
磁共振THRIVE增强扫描对显示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侧支循环血管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MR 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多期动态增强扫描(e-THRIVE)序列对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侧支循环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经临床病史及相关化验检查证实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腹部e-THRIVE表现,观察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部位与程度,同时观察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供血血管及分流血管的特点。应用Kappa检验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82例中,e-THRIVE诊断食管和胃静脉曲张78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27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9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32例。59例食管静脉曲张均由胃左静脉供血;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9例中由胃左静脉供血11例,由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及胃后静脉混合供血5例,由胃短、胃后静脉供血3例。82例中,伴脾/胃-左肾静脉分流10例,胃左静脉-左肾静脉分流2例。eTHRIVE与内镜诊断结果对比,对食管静脉曲张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45),对胃静脉曲张一致性一般(Kappa=0.721)。结论 e-THRIVE能较好地显示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能同时显示血供特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李保灿孔凡之黄文启郭炳伦高素花张美英刘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跟腱外伤病变的磁共振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人体跟腱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分析14例有跟腱病变病例,归纳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根据MRI图像诊断跟腱完全撕裂6例,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为跟腱肌腱不规则增粗,跟腱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跟腱肌腱断端交错改变,在T_1WI、T_2WI上其内呈混杂信号;部分撕裂8例,MRI表现为跟腱肌腰增粗、宽径/前后径比值变小,在T_1WI、T_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跟腱外伤所致炎性感染2例,MRI表现为肌腱增粗,边缘毛糙、模糊不清,周围软组织肿胀。手术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撕裂8例,部分撕裂6例,外伤所致炎性感染1例。结论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病变,完全可以准确评估损伤撕裂的位置及程度,可以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李玉舟孔凡之黄文起单崴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跟腱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CT和MRI-DWI在心源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89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和治疗中复查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首次影像学检查表现:单发47例,多发42例。C T检查57例,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21例,亚急性期34例;M RI-DWI检查32例,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7例。多呈片状、斑片状分布于皮质或(和)皮质下区,CT呈低密度灶,T2 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范围较 T2 WI大。大梗死灶(面积>3 cm2)55个,小梗死灶(1.5~3.0 cm2)42个,腔隙性梗死灶(<1.5 cm2)63个。(2)栓塞的血管分布:颈内动脉系统受累73例,其中大脑前动脉18例,大脑中动脉55例;椎基底动脉系受累11例,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同时受累5例。(3)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72例治疗中复查检出出血性脑梗死34例,1~3 d检出5例,3~7 d 9例,7~14 d 17例,14 d以上3例;影像表现为在片状梗死区内斑点、片状,血肿样出血灶或多处皮质区梗死灶内出血征象,斑点片状28例,血肿样6例,中心型10例,边缘型19例,混合型5例。结论 C T和M RI能够为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随访复查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DWI比CT与常规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决策的确立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孔凡武孔羽李玉舟孔凡之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各序列在骨挫伤及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序列在骨挫伤及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5例骨挫伤及骨转移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前经CR或CT扫描。使用GESigna Contour 0.5T超导型扫描机,脊柱扫描使用脊柱线圈,膝关节扫描使用膝关节线圈,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各序列。结果:所有45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骨转移并骨损伤10例,膝关节骨挫伤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22例,骨转移并伴有相邻椎体脊髓水肿13例。结论:对于骨挫伤及骨转移脂肪抑制序列T2WI检查好于TSET2WI及FL2DT2WI,与SET1WI相结合能够更敏感的发现骨挫伤及骨转移改变。
李玉舟黄文起孔凡之孙化孟令武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