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病人血浆内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1年
- 为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病人内皮素 -1(ET-1)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将冠心病病人 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三七总皂甙组两组 ,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 5 0 0 mg加入 2 5 0 ml液体中静滴 ,每天一次 ,一周为一疗程。结果显示 ,三七总皂甙治疗组血浆 ET-1和血栓素 B2 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 .0 1) ,6 -酮 -前列腺素 F1α高于治疗前 (P<0 .0 1) ,血浆内颗粒膜蛋白、血小板凝聚试验和血小板粘附度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P<0 .0 1)。提示三七总皂甙具有降低血浆 ET-1、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 孙小梅姚琰纪三姣陈江斌
- 关键词:三七总皂甙内皮素血小板功能试验冠心病
- 卡托普利对急性缺血心肌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在体电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同时测定无心肌缺血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MI早期缺血组(AMI组)和用卡托普利(浓度0.1mg·kg-1·min-1)灌流AMI早期缺血的卡托普利组对家兔心室易损期(VVP)、室颤阈(VFT)、舒张阈(DT)、有效不应期(ERP)、T波顶点与VVP外缘处的时间关系(TT-VVP)等电生理指标。结果:VVP、VFT、DT、ERP和TT-VVP在假手术对照组与AMI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相对于假手术对照组,AMI组VVP延长,VFT和DT降低,ERP缩短,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增加;相对于AMI组,卡托普利组早期VVP缩短,VFT相对升高,ERP相对延长,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相对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 陈江斌黄从新孙小梅唐其柱江洪杨波李庚山许家俐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
- 咪达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率较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LVH患者共17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n=86),咪达普利组(n=84)。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a后用彩色多普勒Penn法测定LVMI,分析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cd并用Halter记录VA发生的情况。结果 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LVMI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咪达普利组治疗前、后LVMI分别为153±18g/m2和140±16g/m2,P<0.01。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QTcd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咪达普利组治疗前后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QTc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及咪达普利组治疗后前QTcd分别为74±12 ms和65±9ms,P<0.05。治疗前氨氯地平组与咪达普利组间QTcd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者间QTc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及咪达普利组治疗前VA恶性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VA恶性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H患者LVMI与QTcd间有显著相关性(r=0.33,P<0.01)。结论 咪达普利治疗可显著降低LVMI和QTcd,从而降低VA的恶性程度。
- 陈江斌王晋明孙小梅王芳江洪白静蒋学俊王跃岭朱刚艳
- 关键词:咪达普利氨氯地平高血压病QT间期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 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三七总皂苷组(2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三七总皂苷组加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500mg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治疗1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黏附试验(Pad T)和血小板凝聚试验(Pag 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七总皂苷组血浆ET-1、TXB2显著下降,6-keto-PGF1α明显升高,GMP-140、Pad T、Pag T明显降低(P均〈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降低血浆ET-1含量、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 陈江斌孙小梅方永有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心绞痛内皮素血小板功能试验
- 益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益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5 5例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益心颗粒和消心痛治疗 2周。结果 :益心颗粒组和消心痛组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益心颗粒组总有效率为 85 .71% ,消心痛组总有效率为 88.89%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均明显增加 ,益心颗粒组治疗前 (2 1.76± 2 .6 4 )μmol/ L ,治疗后(31.2 3± 3.76 )μmol/ L ,P<0 .0 5 ;消心痛组治疗前 (2 2 .87± 2 .79)μmol/ L ,治疗后 (32 .96± 3.5 6 )μmol/ L ,P<0 .0 5。内皮素 (ET)水平均降低 ,益心颗粒组治疗前 (6 5 .87± 10 .32 ) ng/ L,治疗后 (49.98± 7.73) ng/ L,P<0 .0 5 ;消心痛组治疗前 (6 3.73± 9.34) ng/ L,治疗后 (46 .2 3± 7.93) ng/ L,P<0 .0 5。治疗后 2组 NO和 ET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益心颗粒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改善其内皮功能 ,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增加 NO、抑制 ET而介导的。
- 陈江斌孙小梅刘军王跃岭
- 关键词:益心颗粒冠心病心绞痛一氧化氮内皮素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