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星星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检测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方法
- 2010年
- 目的提供一种检测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新方法从而弥补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的不足。方法利用SCW对毛蚴具有吸引作用这一结论设置对比实验,即用清水和SCW溶液分别吸引毛蚴,在钉螺模拟装置中计数检测的钉螺毛蚴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A号钉螺模拟装置中(装有去氯水)分别检测到钉螺数:第一组:0只,第二组:1只,第三组:0只,第四组:2只;B号钉螺模拟装置中(装有SCW溶液)分别检测到钉螺数:第一组:7只,第二组:9只,第三组:11只,第四组:8只;经统计学计算P<0.001。结论与改良的Roberts(Φ形容器图3)相比,该装置具有制取和设计简便,取材方便,计数方便,方法简捷,更能准确的证明毛蚴的趋向作用,为研究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
- 陈隆望刘浪刘丽妮欧晓霞夏芬康星星许文鑫刘立鹏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钉螺
- 蛋白质分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采用自制的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模拟装置法对比法,初步观察蛋白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Schistosoma japanicummiracidia)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制的钉螺模拟装置——玻璃盲管,取钉螺模拟装置四支,标号为A、B、C、D。A管装满去氯水,B管装满螺SCW液,C管装满去离子的SCW液,D管装满去离子去蛋白质的SCW液。在玻璃平底圆盘中注入刚孵出的毛蚴悬液200 ml(毛蚴密度约20个/ml),静置3 min,让毛蚴在容器内自由活动并均匀分布。然后将钉螺模拟装置同时放入玻璃圆盘中,5 min后将装置同时取出,进行观察和计数比较。结果 B管与C管毛蚴数明显高于A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管与D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质分子对毛蚴的吸引作用很小,没有明显的排斥作用,也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在钉螺吸引毛蚴的理论方面可以不考虑蛋白质分子的趋向影响。
- 刘丽妮刘浪陈隆望欧晓霞康星星汪世平田智刘立鹏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