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红兴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关节
  • 4篇置换术
  • 4篇膝关节
  • 4篇骨水泥
  • 4篇关节置换
  • 3篇腰椎
  • 3篇全膝关节
  • 3篇磷酸钙
  • 3篇磷酸钙骨水泥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韧带
  • 2篇随访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重建后交叉韧...
  • 2篇自体
  • 2篇髋关节

机构

  • 10篇梅州市人民医...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广东省梅州市...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微创医疗...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廖红兴
  • 9篇刘展亮
  • 5篇邹学农
  • 4篇李晓彬
  • 3篇陈嘉裕
  • 3篇黄健
  • 2篇廖威明
  • 2篇黄映梅
  • 2篇谌业光
  • 2篇张紫机
  • 2篇叶建东
  • 2篇段昕
  • 2篇梁传兴
  • 2篇黄岭志
  • 1篇黄凯
  • 1篇钟志雄
  • 1篇张志奇
  • 1篇陈伟元
  • 1篇季达峰
  • 1篇田涛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体外实验已证实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力学性能、抗溃散性及体外降解性能。目的:验证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急性毒性实验:分别向昆明小鼠尾静脉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与生理盐水。②热源实验: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③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分别加入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生理盐水及双蒸水。④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在豚鼠肩胛骨内侧部位分别注射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并进行敷贴激发实验。⑤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在L929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聚乙烯浸提液及苯酚溶液。⑥微核实验:分别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生理盐水与环磷酰胺。⑦肌肉植入实验:将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新西兰兔脊柱两侧肌肉内。结果与结论: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无毒,无刺激性及致敏性,无热源反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植入动物肌肉后为非组织刺激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段昕廖红兴廖红兴张紫机张紫机张浩张志奇叶建东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可降解生物相容性热原反应
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术后随访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进行术前个体化分析以及术中个体化软组织平衡技术,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方法对14例(17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5.3岁。术前进行个体化影像学分析,以及术中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射线检测膝外翻角度及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3个月(12个月~60个月)。术前测量膝外翻角度为(14.7依7.9)°,术后为(4.6依2.5)°;活动范围术前平均(71.5依16.7)°,术后为(113.6依17.8)°;术前HSS膝关节评分(38.20依12.32)分,置换后为(85.83依9.34)分。置换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外侧疼痛,予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通过膝外翻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个体化分析、术中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有助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廖红兴刘展亮李晓彬邹学农
关键词:膝外翻关节成形术个体化
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1例
2023年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石多见于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1]。脊柱痛风石是尿酸结晶盐沉积于脊柱关节内形成的痛风石,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个节段[2],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低且特异性低,早期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易与其他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相混淆[3]。因此,本文报道1例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患者,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伟龙李伟龙刘展亮廖红兴刘展亮陈嘉裕
关键词:痛风石脊柱腰椎神经压迫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骨缺损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单独将骨形态发生蛋白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植入体内易被血液冲刷掉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诱导成骨和血管生成作用,同时缺少载体的支撑作用。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磷酸钙骨水泥联合应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双侧股骨内侧髁骨缺损模型,左侧分别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及磷酸钙骨水泥,右侧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对照。植入8,16周通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明显炎症组织反应。植入8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水泥-骨组织交界处基本上被新生骨小梁包绕,材料进一步降解,新生骨小梁表面可见大量活跃的成骨细胞;16周时,新生骨小梁继续长入,进一步增长、增粗、增多,有大量新生编织骨成网格状长入材料中,骨水泥材料降解明显,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降解与骨长入同步,此组不同时间点成骨速度及成骨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材料(P<0.05)。表明3种材料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骨缺损修复。
廖红兴刘展亮邹学农
关键词:生物材料磷酸钙骨水泥骨缺损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关节外科收治的20例经临床确诊为PCL断裂,且均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PCL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移植腓骨长肌腱股数分为两股组(n=11)与三股组(n=9)。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后向松弛度、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后抽屉试验结果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20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明显上升(t=-25.486、-24.569、-16.314,均P<0.001),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值、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t=12.751、18.757,均P<0.001),AOFAS踝关节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6,P=0.741);术前后抽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均为阴性。两股组与三股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IKDC评分、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值、Lysholm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AOFAS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PCL的临床效果较优,对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临床上推荐用于治疗PCL断裂的患者。
王军林伟明李向阳黄健廖红兴刘松浪张平
关键词: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踝关节关节镜
血尿酸值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游离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尿酸与髓核游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尿酸值,并通过磁共振及术中所见确定突出的间盘髓核是否游离。统计学方法采用Spearman和Pearson分析腰椎间盘突出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变量分析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尿酸水平变化对髓核游离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变化与髓核游离具有相关性(r=-0.193,P<0.001)。在logistic回归中,血尿酸水平变化是出现髓核游离的重要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变化预测髓核游离的曲线下面积为0.624,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70%,截断值为99.1μmol/L。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髓核游离与血尿酸水平变化明显相关,血尿酸水平变化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游离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伟龙陈嘉裕黄岭志黄略廖红兴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游离血尿酸炎症
腰椎失稳后路减压不同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比较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不同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胸腰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胸腰椎后路减压加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治疗,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A组采用后外侧融合(n=55);B组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n=56);C组采用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n=56),分别评价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下腰疼痛VAS评分、骨融合率的差异性。结果三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C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0.05);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疗效:A组优27例(49.1%)、良17例(30.9%)、中7例(12.7%),B组优28例(50%)、良19例(33.9%)、中7例(12.5%),C组优35例(62.5%)、良17例(30.4%)、中2例(3.6);C组的骨融合率(96.4%)明显高于A(81.8%)、B(87.8%)两组(<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后采用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对于手术治疗腰椎失稳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种术式。
李晓彬刘展亮廖红兴
关键词:腰椎失稳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
目的 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是AO/ASIF最新研究成果,主要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研制而成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定...
廖红兴威明
关节镜下克氏针FiberWire复位固定Meyers-MckeeverⅡ、Ⅲ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克氏针及Fiberwire单隧道8字张力带复位内固定Meyers-MckeeverⅡ、Ⅲ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8-06对23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克氏针加Fiberwire内固定治疗。结果 23例术后平均随访35(4~72)个月,骨折均复位满意,骨性愈合时间平均5.3个月。1例出现克氏针退针。术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17±4.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术前6例膝关节有一定程度的伸直受限,随访中除l例仍有5°左右的伸膝受限外,其余5例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胫骨髁隆突撕脱性骨折,具有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可靠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改善膝关节功能。
廖红兴温宁谢达张平张志辉钟幸彬黄健刘展亮谌业光黄映梅
关键词:胫骨骨折关节镜膝关节
个体化术前模拟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假体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胫骨平台假体过大或者过小均会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及置换后长期疗效,只有通过置换前分析提高胫骨平台假体骨质覆盖率才能进一步降低胫骨假体松动、下沉的发生率。目的:通过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行CT三维重建及模拟截骨,从而选择相应的假体,最大化胫骨平台假体骨质覆盖率。方法:纳入76例(84膝)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41膝和对照组38例43膝。试验组所有患者置换前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模拟胫骨平台截骨,通过对胫骨平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相应的合适的假体,最大化胫骨平台假体骨质覆盖率;对照组患者未行CT三维重建。置换后对两组患者胫骨平台的骨质覆盖进行评估,并随访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56个月,试验组1例患者因假体周围骨折退出研究。通过置换后随访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平台假体覆盖率分别为(89.87±4.14)%,(83.15±5.21)%;置换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分别为(87.48±8.69)分和(82.37±10.14)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关节活动度和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通过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行CT三维重建及模拟截骨,从而选择合适的假体类型,可以提高胫骨平台假体骨质覆盖率,有助于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廖红兴邹学农黄健刘展亮
关键词:假体植入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全膝关节置换个体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